温针灸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1.研究目的周围性面瘫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为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普遍以20~40岁最为常见,男性略多,通常急性发病,于数小时或一个星期内达到高峰,发病前会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的临床症状。针灸治疗面瘫的历史悠久,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模式,从临床对照数据中,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症状临床疗效,为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具体成效研究结果,以及治疗本病可参考方法及疗效判断标准。本病在发病后会造成外观形象上的改变,所以可能会导致患者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选择采用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是此项研究重点。2研究方法本研究恪守科学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组模式,分别设立治疗组(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法)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法)各20例,两组数据均经过两个疗效,将两组的针灸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比对。观察指标分别于第一,二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纪录。以此对照数据的结果,评定单纯针刺治疗和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治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3.研究结果周围性面瘫临床主要症状有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闭合不全,鼻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等。观察两种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临床症状疗效的方法发现,单纯针刺治疗与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治疗皆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的临床表现;将两组比对后显示,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不过两组治疗方式对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具体临床疗效。而面神经功能的问题在两组治疗下均能有显着的改善效果(P<0.05)。本研究分别采用了H-B (House-Brackmann)分级和Portmann评分两个系统对患者的面部功能作评价。无论是单纯针刺治疗或是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皆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H-B功能分级,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7例、好转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对患者采用Portmann作功能评分,治疗组:满意13例、良好6例、尚可1例、差0例;对照组:满意9例、良好7例、尚可3例、差1例。此两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显着疗效,尤以治疗组为优。再分析两组愈显率的构成比,得知治疗组的有效例数是以“痊愈”和“满意”占半数以上,而对照组则侧重于“显效”和“良好”之间。经统计学处理,这分部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4.结论1、两组治疗后分别通过H-B分级与Portmann功能评分评定,从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的变化,发现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有显着性的改善(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2、由两组的总有效率例数的构成比比较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集中在“痊愈”,而对照组则集中在“显效”加“有效”,经统计学处理,可以得知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在疗程的不同阶段作比较,治疗组在改善面神经功能有明显的优势。疗程结束后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的效果明显(p≤0.05)。在疗程的中期,治疗组的Portmann功能评分己达很好的结果,说明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治疗法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单纯针刺加温针灸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征,提高疾病治愈率以及愈显率,具有疗效好,疗程较短的优点,并可避免西药的副作用及潜在合并症发生机率,此治疗方式经济,简单,易使患者接受,可有效并利于临床上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周围性面瘫
  • 1. 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1.2 临床表现
  • 1.3 面神经麻痹的分期
  • 1.4 治疗
  • 2. 中医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 2.1 病名的起源
  • 2.2 中医的病因
  • 2.3 中医临床分型
  • 2.4 中医辩证分型
  • 2.5 中医辩证分期
  • 2.6 中医治疗
  • 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 3.1 针灸治疗方法
  • 3.2 温针灸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1.7 终止研究标准
  • 1.8 意外情况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3. 研究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 3.1 研究观察指标
  • 3.2 疗效判断标准、计分标准
  • 4. 研究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分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19)
    • [2].面部刮痧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3].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4)
    • [4].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45例[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5].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2)
    • [6].热敏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4)
    • [7].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3)
    • [8].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述[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5)
    • [9].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0)
    • [10].预测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几种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9)
    • [11].复发性周围性面瘫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7(06)
    • [12].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5)
    • [13].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3)
    • [14].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9)
    • [15].武连仲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7)
    • [16].分期护理模式在周围性面瘫不同期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
    • [17].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6)
    • [18].中藏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略谈[J]. 西藏科技 2016(11)
    • [19].创伤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 中国医疗美容 2017(03)
    • [20].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J]. 中医研究 2017(03)
    • [21].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5(12)
    • [22].红光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01)
    • [23].腹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09)
    • [24].巨刺灸法及水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3例[J]. 四川中医 2016(10)
    • [25].电针加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6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6].甩针挂钩法联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7)
    • [27].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08)
    • [28].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J]. 四川中医 2015(08)
    • [29].疲劳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10)
    • [30].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06)

    标签:;  ;  ;  

    温针灸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