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退耕还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覆盖面广,投资多,农民参与程度高。工程实施以来,已初步显示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作用,其政策实施的效力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学者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研究,几乎都是从林业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营林技术与造林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少有学者从退耕还林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其政策的效力和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选择西部雅安市峡口二队的退耕还林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效力及其所产生的意义,并反思该政策的持续性,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学术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西部退耕还林政策研究的空白,并为以后的政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本文采用文献法与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首先回顾国内外退耕还林的研究动态。然后,以雅安的一个村子——峡口二队为例,从号召力、诱导力、拘束力和确定力四个方面分析退耕还林政策效力,分析政策效力的特点以及影响政策效力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具有高效力,产生了高的社会经济意义: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意识;减少劳动强度和增加剩余时间,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妇女地位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义。最后,结合峡口二队的调查,探讨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性,在此基础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后续产业的开发,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延长补助期限以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2.1 研究对象1.2.2 研究方法1.3 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2 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动态2.1 国内外退耕还林概况2.1.1 国外退耕还林研究2.1.2 我国退耕还林的历史进程2.1.3 中外退耕还林的历史比较2.1.4 退耕还林制度与征地制度比较2.2 文献综述2.2.1 相关概念研究综述2.2.2 退耕还林理论研究综述2.3 退耕还林理论2.3.1 公共品理论2.3.2 农民理性理论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3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3.1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分析3.1.1 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力3.1.2 退耕还林政策的诱导力3.1.3 退耕还林政策的拘束力3.1.4 退耕还林政策的确定力3.2 退耕还林政策效力的特点3.3 影响退耕还林政策效力的因素3.3.1 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3.3.2 工作经费不足3.3.3 政策缺乏稳定性3.3.4 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3.3.5 政策效力的周期规律4 退耕还林政策的社会经济意义4.1 生态意义4.1.1 改善生态环境4.1.2 提高生态意识4.2 经济意义4.2.1 降低劳动强度4.2.2 增加农民收入4.3 社会意义4.3.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3.2 提高妇女地位4.3.3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5 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峡口二队为例5.1 从农民角度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5.1.1 退耕还林工程未来效益低5.1.2 农户基本生计问题5.1.3 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5.1.4 后续产业配置问题5.1.5 支出计量分析5.2 从国家角度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6 结论及政策建议6.1 结论6.2 建议6.2.1 加快后续产业开发6.2.2 有组织实施劳务输出6.2.3 加大农业基础投入6.2.4 延长补助期限6.2.5 坚持因地制宜性参考文献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后记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退耕还林政策论文; 政策效力论文; 社会经济意义论文;
退耕还林的政策效力与社会经济意义 ——基于雅安峡口二队调查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