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纵观两晋时期,儒家思想对两晋士人影响深远。一是文人普遍强调儒家经典对文学的垂范价值,在创作过程中宗经重典,以传统儒家文艺观为规范;二是儒家文质彬彬的审美观,促生了两晋文人追求文辞结合的批评意识,并在审美取向上,出现了偏重于复古与绮丽的不同走向。使文学艺术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三是基于现实的立场,两晋儒家文论很多是针砭时弊,针对当时风气所发,因而文学有助于社会教化的功用论,在两晋文坛仍为共识。为系统探讨两晋时期的儒家文艺思想,本文分为四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介绍两晋儒家文艺思想的背景。将两晋时期的文艺思潮整体呈现,针对学界认为两晋时期儒学式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虽然玄道释思潮兴盛,但可以看出,玄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道教教义通过吸收儒家的伦理学说、名教内容完成其宗教化,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宣扬佛法与名教的一致。因而两晋时期仍是以儒学为根基。由于两晋时期不同的历史现状,呈现不同的文风。西晋短暂稳定与繁荣,文人重视辞藻华丽,呈现出“流韵绮靡”的文学风格;东晋偏安江南,纵情自然,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文学风格。第二章论述了多种思想影响下的儒家坚持。分为两节分别论述了崇实尚用的现实立场和宗经重典的创作原则。在论述崇实尚用的现实立场时,注意到傅玄提出的儒学为王教之首,两晋文人依据儒家思想基于现实立场,刺过失、砭时弊,坚持文艺实践的儒家根基;在探讨宗经重典的创作原则时,则是论述了儒家经典被认为是文章之渊府,贯穿《文赋》始终的承儒据典思想,以及儒家情志观三个方面。从而阐明了尽管两晋时期思潮纷呈,但文人在文学实践和文论著作中,始终坚持儒家思想的根基。第三章梳理了渐趋成熟的文体论。两晋时期的文体论是一个从单论到形成程式的过程,在这章中论述了儒家文体论的原则、文体程式的形成,以及文学承载的作用。在论述儒家文体论的原则时,选取了左思赋论“依其本,本其实”的尚实原则、文质并重的双重原则以及承续传统的文体论;文体程式的形成,则是分别论述了究其原始、释其名义,辞简义正的文体论以及文体艺术特质的探求;儒家文论看重文学承载的作用,有文学的认识作用、社会功用以及娱悦功能。第四章则阐述了两晋时期的文学标准,即中和雅正。这也是儒家文艺的文学标准。从整体上对两晋时期的文学标准做了概括总结,分别论述了典雅复古的艺术意蕴、文质彬彬的艺术标准、今胜于古的文学观念以及远大为本的艺术准则。可以看出两晋时期多主张传统儒家文质并重的文艺观念。重视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语言的统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晋时期的史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2].略论两晋时期的鳏寡孤独救助[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3].两晋时期的丧礼实践与中正清议[J]. 史学月刊 2011(12)
- [4].三国两晋时期颍川郡佛教述论[J]. 许昌学院学报 2010(03)
- [5].两晋时期“帝魏寇蜀”与“帝蜀寇魏”的正统之争[J]. 长江丛刊 2016(19)
- [6].两晋时期“谣”研究[J]. 史志学刊 2019(04)
- [7].论两晋时期六郡流民入巴蜀引发的侨旧矛盾[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8].不伦之伦——浅析三国两晋时期“紊乱昭穆”现象[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10)
- [9].两晋时期“拜时”婚俗考论[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东吴、两晋时期佛教在浙江传播情况之初探[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4)
- [11].试论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家族的文化贡献[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6)
- [12].谈谈佛教与山水[J]. 文史知识 2009(06)
- [13].两晋时期音乐赋述略[J]. 兰台世界 2012(36)
- [14].南朝社会“素族”概念的使用语境及历史源流考察[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5].两晋时期建筑构件中的兽面研究[J]. 东南文化 2008(04)
- [16].浅谈海南“老爸茶”文化的形成[J]. 黑龙江史志 2019(10)
- [17].河北“最美县委大院”的前世今生[J]. 河北画报 2014(04)
- [18].两晋时期政府自然灾害救助措施略论[J]. 天中学刊 2013(05)
- [19].论两晋时期的孝道文化[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04)
- [20].中国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初论[J]. 福建茶叶 2017(03)
- [21].试论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斗富现象[J]. 晋中学院学报 2018(01)
- [22].节“谷”盛“元”[J]. 家庭医学 2010(07)
- [23].两晋时期政府对官员的优抚初探[J]. 许昌学院学报 2014(03)
- [24].两晋时期各政权对将士的救恤述论[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5].两晋文化思潮对书法的影响[J]. 文艺研究 2009(01)
- [26].两晋音乐赋艺术特色简析[J]. 甘肃高师学报 2014(06)
- [27].从《生经》《三国志》看“走”在两晋时期身体驱走活动中的面貌[J].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1(00)
- [28].“胡”、“番”、“洋”字头食物的来历[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09(08)
- [29].图片[J]. 音乐天地 2017(12)
- [30].常用词“冠、帽”的演变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