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桂晶(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80-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慢性病程。本病多见于20~4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1临床表现
1.1症状
1.1.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是其主要症状,黏液脓血便是UC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的次数、便血的程度及粪质可反映病情的轻重,轻者每天排便2~4次,粪便多呈糊状,可混有黏液、脓血,便血轻或无,重者每天可达10次以上,大量脓血,甚至呈血水样。由于结肠运动功能失常及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而导致腹泻。病变累及乙状结肠或直肠者,偶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而导致。
(2)腹痛:轻者或缓解期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多数为轻至中度阵发性疼痛,疼痛多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有时可累及全腹。临床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常伴有里急后重。若炎症累及腹膜或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等重症患者,则可出现持续性剧痛。
1.1.2全身表现
轻者常不明显。中、重型患者在活动期可有低度或中等度发热,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可有高热、脉速、消瘦、衰弱、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出现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
1.2体征
轻者仅有左下腹部轻压痛,当乙状结肠或降结肠发生痉挛时也可触及。严重者可有明显的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应注意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和活动
病情轻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劳累;病情重或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肠蠕动,减轻腹痛、腹泻症状。
2.1.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渣、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以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禁食水果、多纤维蔬菜、冷饮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对黏膜的刺激,防止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应禁食,遵医嘱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清蛋白及电解质的变化,以了解患者的营养改善状况。
2.2病情观察
需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观察: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②腹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如腹痛性质突然改变应注意是否合并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等并发症。③腹泻量、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④监测血红蛋白及电解质的变化,了解粪便检查结果。
2.3疼痛的护理
(1)药物止痛:遵医嘱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2)物理止痛:可用热水袋热敷、针灸等方法来止痛。
(3)转移患者注意力:告知患者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聊天、回忆过去发生的美好事情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
(4)向患者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2.4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因不明,症状反复发作、持续存在,且进行性加重,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增加了家庭负担,故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倾听患者的倾诉,给患者提供表达感情的机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创造和谐的气氛,各项护理操作应细致、耐心,给患者安全感。如患者有排便次数的增加,应尽量安排患者在有卫生间的单人病室,以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帮助患者及亲属认识患者目前的实际健康状态,明确精神因素是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同时鼓励患者亲属、同事及领导多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疾病,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2.5健康教育
2.5.1生活指导
与患者共同制订饮食计划,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辛辣、多纤维、冷饮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2用药指导
因本病反复发作,应嘱患者坚持长期治疗,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及停药,服药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如头痛、发热、疲乏、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程娟.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治疗[J].黑龙江医学,2008年07期.
[2]顾华英,温盛霖,梁艳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研究[J].新医学,2006年11期.
[3]张成林,储兴,林周,薛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