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边缘海是大陆和大洋岩石圈过渡带上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单元,有着独特的形成演化机制,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理想场所。研究边缘海的目的在于探索边缘海形成与演化及其蕴藏资源的规律性,进而推动大陆边缘裂解与增生机制、洋陆相互作用、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等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丰富地球动力学理论,也将对其他相关前沿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南海海盆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地,面积约为300×104km2,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者相互作用的交汇处,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特提斯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制约,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形成了裂谷、推覆、海盆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以及陆壳、过渡陆壳和洋壳等多种地质构造单元,并发育有多种形式的地质体和相关矿产资源,被国内外众多学者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然实验室”。 前人对南海的形成演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弧后扩张模式、碰撞-挤出-逃逸模式和地幔柱(上涌)模式等有代表性的南海成因模式,但他们的研究都只关注了其中某一个因素对南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将南海及其邻区放入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分析南海及其邻区地质构造演化及与周边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关系,得出南海及其邻区的区域应力场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将南海置入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者共同作用的环境中,充分考虑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南海形成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设置合理的模型边界条件和实验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平面模型来探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及随后的楔入作用能否产生足够导致南海打开的构造挤出和在南海地区产生广泛的水平拉张,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期间,红河断裂带的走滑运动性质等问题;通过剖面模型来探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情况下,地幔上涌作用对南海地区地壳和岩石圈结构影响的效应。 通过本次研究,作者认为南海及其邻区的区域应力场演化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作用制约,经历五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并提出了南海地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三、本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
  • 1、研究方法和思路
  • 2、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南海基本地质概况
  • 第一节、南海海盆地形地貌特征
  • 一、西北海盆
  • 二、中央(东部)次海盆
  • 三、西南海盆
  • 第二节、南海断裂构造
  • 第三节、南海边缘构造特征
  • 第四节、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 一、磁场特征
  • 二、重力场特征
  • 三、地热流
  • 四、地壳结构
  • 第二章、南海及邻区构造演化
  • 第一节、南海及邻区构造区划
  • 一、华南亚板块
  • 二、印支-巽它亚板块
  • 三、菲律宾岛弧带
  • 第二节、南海及邻区周边板块之间相互作用
  • 一、新生代前的板块运动
  • 1、晚三叠世碰撞缝合,巽他陆块的形成
  • 2、晚白垩世板块运动变革,东亚陆缘大规模裂谷作用
  • 二、新生代板块运动
  • 1、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软碰撞
  • 2、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硬碰撞
  • 3、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的会聚
  • 4、澳大利亚板块-欧亚板块的会聚
  • 第三节、南海及邻区地幔流应力场
  • 一、南海及邻区地幔流基本特征
  • 二、应力场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
  • 第四节、南海及邻区区域应力场演化
  • 第五节、南海地区构造演化
  • 第三章、FLAC有限差分程序简介
  • 第一节、FLAC软件原理概述
  • 第二节、FLAC内置模型和语言
  • 第二节、软件优、缺点分析
  • 第四节、FLAC求解流程
  • 第四章、南海成因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
  • 第一节、数值方法
  • 一、本构模型
  • 二、模型简单描述
  • 第二节、实验和结果分析
  • 一、平面模型
  • 1、印-藏碰撞引起的构造挤出
  • 2、碰撞期间的红河断裂运动
  • 二、剖面模型
  • 第三节、模拟结果讨论
  • 一、红河断裂带走滑运动
  • 二、南海的打开
  • 第四节、结论
  • 第五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章发表目录
  • 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海海道初探[J]. 南海学刊 2019(04)
    • [2].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2)
    • [3].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J]. 珠江水运 2019(23)
    • [4].鉴古知今 启智未来——首届南海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南海学刊 2019(04)
    • [5].南海研究的经纬脉络(二)[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01)
    • [6].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J]. 建筑实践 2019(12)
    • [7].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J]. 建筑实践 2019(10)
    • [8].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挑战与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9)
    • [9].基于语料库的中菲官方南海话语立场表述对比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冷战期间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1].南海周边传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2)
    • [12].《南海之晨》[J]. 政工学刊 2020(06)
    • [13].探秘“南海Ⅰ号”出水铁锅[J]. 文物天地 2020(02)
    • [14].“南海Ⅰ号”出水的石质文物[J]. 文物天地 2020(02)
    • [15].持续推进保护发掘和展示利用 为“南海Ⅰ号”的重新启航砥砺前行[J]. 文物天地 2020(02)
    • [16].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峡两岸南海政策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思考[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17].大国博弈与南海局势的发展——2019“南海论坛”综述[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0(03)
    • [18].美国南海政策的军事化及其影响[J].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02)
    • [19].南海民政“五大工作体系”提升群众获得感[J]. 小康 2020(14)
    • [20].专题:南海Ⅰ号[J]. 客家文博 2020(02)
    • [21].南海海洋开发与治理发展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2].疫情之下,美国继续在南海兴风作浪[J]. 世界知识 2020(11)
    • [23].晚清广东《南海氏族》考述[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南海区域海上执法合作可行性探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3)
    • [2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路园区航拍图[J]. 科学新闻 2020(04)
    • [26].中美大国竞争与南海话语权建设[J]. 探索与争鸣 2020(07)
    • [27].南海与周边海域表层塑料颗粒交换的拉格朗日示踪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05)
    • [28].南海形势趋稳向好的大方向会逆转吗[J]. 世界知识 2019(02)
    • [29].王南海的作品[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9(05)
    • [30].南海:从“跨城通办”到“湾区通办”[J]. 小康 2019(26)

    标签:;  ;  ;  ;  ;  ;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