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权利自认与事实自认同属于自认范畴,因自认对象的特殊性而区别于事实自认,其涵义是指对于对方当事人就“作为诉讼标的权利关系之前提的法律关系”之主张予以承认的陈述。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权利自认理论的探讨一直都在延续,也一直没有定论,相较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理论界对于该制度所展开的热烈讨论,在我国理论界,对于自认制度的探讨仍然多集中在对事实自认制度的分析讨论,而权利自认制度作为一个新鲜术语,则鲜有涉及。本文拟通过四个章节对权利自认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权利自认规则。第一部分为概述,首先阐明了权利自认的涵义,将其与相关概念做出区分,并对德、日两国关于权利自认的学说及实务概况进行概括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体法、程序法、我国理论和司法实务现状这三个角度确认了权利自认的研究价值之所在。在第二部分中,本章节从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权利自认的成立要件,从明示和默示两个方面分析了权利自认的表现形式,并将明示的权利自认又细化为单一的权利自认和复合的权利自认。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中,笔者主要探讨了权利自认的效力问题,在肯定了生效的权利自认对法院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的前提下,就单一的权利自认、复合的权利自认以及虚假的权利自认对法院的拘束力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与事实自认的撤回与撤销要件相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在权利自认的撤销中对“判断上错误”与“违反真实”这两个要件的适用不宜完全照搬事实自认中采用的标准,而应根据权利自认本身的特点来设定具体标准。在最后一部分对我国权利自认规则的建构中,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即对于当事人已经自认的对方当事人主张的先决性法律关系,法院应以认可其效力为原则,首先排除对该先决性法律关系的真实性的怀疑,除非自认人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申请撤回或撤销,不可主动依职权否认其效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从权利自认规则的适用范围、效力认定、权利自认的撤回与撤销、效力延伸以及在权利自认中法官阐明权的行使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权利自认规则的建构意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探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11].涉罪财产责令退赔与民事诉讼关系之反思与抉择[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5)
- [12].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3].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4].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5].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6].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7].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8].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9].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0].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21].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2].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3].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5].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6].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7].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8].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9].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30].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