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 ——以宪政为视角

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 ——以宪政为视角

论文摘要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追求联邦主义体制的一场政治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对于国家制度转型而进行的又一次努力。如果说戊戌维新所追求的制度是以明治日本为模型的君主立宪政体,那么联省自治的目标则是要建立以美国等国为参照的联邦共和政体。自清末以来,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纷扰,联邦主义作为一种地方分权思想开始逐步被引介到国内,并在与集权专制思想斗争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袁世凯的中央集权政策由于与专制独裁发生联系,而使中央集权成为罪恶的代名词,失去了推动国家政治统一和现代化国家构建功能,使利用地方分权模式进行国家政治整合的联邦主义思潮大行其道。在后袁世凯时期,当战争与和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时,急需要寻找新的国家统一和建构的合法性来源,受国外民族自决意识和国内联邦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联邦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并最终催生了联省自治运动。联省自治的内涵有三个层次,各省自治、联省自治和组织联邦政府。一方面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行组织省政府,各省实行自治;另一方面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一部联省宪法,成立联邦国,借联邦制实现国家统一。以自治省的联合形式构建国家结构,以省自治作为推进民主政治的实施途径,最终实现国家由帝国而至宪政的民主转型。联省自治运动的发生,与以地方主义为主要形态的省区主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具有政治保守主义倾向的省区主义与联省自治运动目标的相异,它又不断地削弱联邦主义的宪政色彩,并使联省自治运动与军阀割据相纠缠,从而影响了中国民主转型的进程。联省自治运动是自下而上地构建国家统一模式,省区自治和省宪法成为其基础性环节。省宪运动和联省会议的轰轰烈烈地开展,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参与和宪政民主意识的启蒙,形成了联省自治的重要实践。从各地颁布的省宪法和上海国是会议宪草来看,都体现了制约军阀专制和弘扬民主和法治精神的实质,出现了宪政制度的显著创新,并显示出走向联邦国的宪法趋势。但是省宪运动始终为军阀所控制,它导致联省自治运动出现发展的困境,引发中央集权主义者的严厉批评。联邦论者认为省级自治是实现国家独立的第一步,而国民党则坚持民族统一是实现省级自治的先决条件。陈炯明和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的对立和冲突,最终实现了中国政治发展从英美模式向苏俄模式的典范转移。相比于美国的联邦制建设历程,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这次民主转型却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两国的联邦制建设路径和政治传统的迥异,使中国的联邦主义发生语境错乱和语义倒置。美国先邦后国的历史实际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决定着联邦制的双向分权成为宪法的必然要求,联邦制的建立回应了美国发展所需要的国家能力和人民民主两个问题,并使美国一跃而为世界强国。而政治统一和单一制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政治范式,联邦分权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直找不到合法的位置。联省自治的联邦制建设路径,不能不以打乱中国的政治秩序为代价,在地方自治传统和民主力量匮缺的环境下,省区自治并不表现为地方自治的必然要求,反而演化为地方军阀对抗中央政府的工具,使联邦制成为国家统一的障碍。联邦主义无法回应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提高国家能力的现实问题,最终也无法实现宪政在中国的落实和国家的民主转型。虽然联省自治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作为一次民主转型的努力,它推动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丰富了地方制宪的经验和确立了民权的宪法性保障地位。联邦主义虽因与中国国情相抵牾而失败,但它也留下了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保持平衡,并推进地方自治以实现国家民主建设的世纪思考。

论文目录

  • 致谢
  • Abstract
  • 内容提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比较视野
  • 1.2 本研究的学术回顾
  • 1.3 研究的潜力与方向
  • 1.4 研究的架构
  • 2 中国早期宪政运动中的联邦主义
  • 2.1 晚清权力政治格局演变与宪政建设
  • 2.1.1 晚清中央权威的危机
  • 2.1.2 立宪改革与危机的加重
  • 2.1.3 地方政治集团的崛起与帝国崩溃
  • 2.2 民初宪政运动发展与联邦主义的选择
  • 2.2.1 民初政争与联邦制
  • 2.2.2 宪政危机:从集权到独裁
  • 2.3 北洋时期的国家分裂与联邦主义的复兴
  • 2.3.1 地方制度入宪与南北分立形成
  • 2.3.2 "战""和"之困境与联省自治运动萌发
  • 3 宪政历程中的联邦主义思潮
  • 3.1 联邦主义的传入与发展
  • 3.1.1 晚清联邦主义的传入
  • 3.1.2 民国时期联邦主义的发展
  • 3.2 联邦制思潮之要旨
  • 3.2.1 联省自治的本质与路径
  • 3.2.2 中国实行联邦制之原因
  • 3.2.3 中国构建联邦制的具体发展模式
  • 3.3 联邦论之争
  • 3.3.1 联邦论的内部分歧
  • 3.3.2 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争
  • 3.4 对联邦主义思潮的评价
  • 3.4.1 中国实行联邦制的可能性基础
  • 3.4.2 中国实行联邦制的困难
  • 3.4.3 省宪理论研究的不平衡性
  • 3.4.4 联邦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
  • 3.4.5 两种话语之争
  • 4 联邦制、宪政与省区主义
  • 4.1 省区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 4.1.1 省域意识与省区主义
  • 4.1.2 清末地方政治集团和省区主义
  • 4.2 制度变迁与省区主义
  • 4.2.1 民初联邦论与集权、分权之争论
  • 4.2.2 省制改革与省区主义
  • 4.3 联省自治运动与省区主义
  • 4.3.1 联邦制理论与省区主义
  • 4.3.2 省宪法与省区主义
  • 5 联邦主义、集权主义与省宪运动
  • 5.1 省宪运动的启动
  • 5.1.1 湖南省宪的早期启动
  • 5.1.2 浙江与广东省宪运动的启动
  • 5.1.3 湖南制宪与联省自治运动的发展
  • 5.2 省宪运动的扩展
  • 5.2.1 浙江制宪的发展与各省的响应
  • 5.2.2 陈炯明与广东制宪
  • 5.3 省宪运动的曲折
  • 5.3.1 湖南行宪与省政府的成立
  • 5.3.2 浙江与广东制宪的曲折
  • 5.3.3 护宪、修宪与湖南政局变化
  • 5.4 省宪运动的转向与式微
  • 5.4.1 陈炯明、孙中山之争与广东省宪运动
  • 5.4.2 政治发展模式转向与省宪运动的式微
  • 6 联邦制运动中制度创新与宪政转型困境
  • 6.1 制度创新的动因
  • 6.2 省宪法与制度创新
  • 6.2.1 《湖南省宪法》评述
  • 6.2.2 《浙江省宪法》评述
  • 6.2.3 《四川省宪法》评述
  • 6.3 联省宪法与制度创新——《国是会议宪草》评述
  • 6.3.1 国是会议与国是会议宪草的背景
  • 6.3.2 国是会议宪法草案的制度设计特点
  • 6.3.3 国是会议与国是宪法草案的影响
  • 6.4 制度创新与转型困境
  • 7 被放弃的历史选择:联邦制运动经验与宪政启示
  • 7.1 联邦制运动失败的原因
  • 7.1.1 大一统国家观念与联邦分权模式
  • 7.1.2 军阀政治与民主政治
  • 7.1.3 宪政挫折和激进思潮
  • 7.1.4 政治动员与民主意识
  • 7.2 联邦制运动的历史意义
  • 7.2.1 政治参与和民主建设的推进
  • 7.2.2 确立了民权的宪法保障地位
  • 7.2.3 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7.3 联邦制运动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启示
  • 7.3.1 联邦制与中国政制之牴牾
  • 7.3.2 适度重视中央权威
  • 7.3.3 中央与地方之权力平衡
  • 7.3.4 重视地方自治建设
  • 8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联省自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 [2].常燕生联省自治思想探析[J]. 长江丛刊 2016(35)
    • [3].联省自治运动[J]. 山西青年 2012(08)
    • [4].章太炎的联省自治思想[J]. 特立学刊 2017(01)
    • [5].浅析孙中山和陈炯明联省自治思想的分歧[J]. 才智 2014(23)
    • [6].论“联省自治”思潮及其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09(03)
    • [7].二十世纪初“联省自治”思想的悖论[J]. 求索 2008(04)
    • [8].联省自治与保境安民 能否独善其身还得看运气[J]. 国家人文历史 2016(05)
    • [9].试论北洋政府时期“联省自治”思想的空想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8)
    • [10].近代中国“联省自治”的失败[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3(12)
    • [11].近代中国政体理念的现代转变述论——以“联省自治”运动中的毛泽东、章太炎为例[J]. 学习与探索 2015(08)
    • [12].广东党组织与广东联省自治运动关系述略[J]. 广东党史 2010(01)
    • [13].长沙《大公报》视域下的湖南联省自治思潮[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4].宪政理想的地方实验——再论梁启超与湖南自治运动[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5].联邦主义的实验——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运动[J]. 世界博览 2009(20)
    • [16].论湖南“省宪”铸币的历史渊源与政治背景[J]. 中国钱币 2008(02)
    • [17].清末民初省与中央关系刍议[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8].试论民初“联省自治”思潮中的地方自治思想[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11)
    • [19].联省自治运动及其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20].推动军阀割据合法化的联省自治[J]. 大经贸 2012(03)
    • [21].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对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关系的一种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05)
    • [22].章炳麟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初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04)
    • [23].破产的运动与制度重构——从联省自治运动看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制度选择[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 [24].论20世纪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与联邦主义的博弈[J]. 近代史学刊 2009(00)
    • [25].20世纪20年代中国联省自治失败的原因[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26].陈炯明的理想和道路——以民主联邦制为考察中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7].由官绅制宪、公民制宪到学者制宪——从制宪权看湖南自治运动中官治与民治的斗争[J]. 法学评论 2008(04)
    • [28].“以公为名,以勇御物”——湖南《大公报》与近代湖南联省自治思潮[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5)
    • [29].1921年湘鄂大战与湖南匪患[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01)
    • [30].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的政治困境与民主发展[J]. 南都学坛 2013(06)

    标签:;  ;  ;  ;  ;  

    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 ——以宪政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