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

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

论文摘要

在江苏油田已投入开发的油藏中,真武油田真35断块等属于高含水开发单元,总体上来看,在开发期间通过转注采油井、完善井网及细分层系等合理调整部署,使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物性差、层间及平面矛盾突出、水窜严重,同时受地层条件限制,多数油井受效方向单一,注采结构不合理,导致近几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效果变差,采油速度在0.3~0.8%之间,日产水平维持在12t/d~18t/d的水平,从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可见,目前曲线呈锯齿状斜直线趋势上升;通过存水率评价分析发现,大量的注入水被低效采出,充分说明针对真35块E2d2,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来说,常规的二次采油开发调整方法都不能够满足降本增效、降水增油的目的,油田目前开采现状明显不适应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需要,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驱开发后期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寻找更有效可行的挖潜技术提高可采储量。要提高该断块的开发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三次采油措施。聚合物驱是向油藏中注入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聚合物通过溶于水中,形成聚合物溶液,增加水相的粘度来提高采收率,主要有两项驱油机理:一是增粘——改善油水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即扩大波及体积;二是具有改变油水界面粘弹性的作用,使得油滴或油段易于拉伸变形,容易通过阻力较小的狭窄喉道,从而提高驱油效率。因此,注入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可以加大高渗透率层段水突破时低渗透率层段的水线推进距离,调整吸水剖面,扩大驱剂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本文针对真武油田真35块开发现状,通过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和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从静态和动态上,全面分析了目前该断块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内外聚合物驱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真35断块E2d2层系的地质、开发特征,进行了高含水期聚合物井网调整和部署以及聚合物筛选与评价,通过精细建模和历史拟合,定量描述了该区块水驱至目前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特征,并利用ECLIPSE软件的化学驱模块,对聚合物的不同段塞、浓度、注入速度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确定最佳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
  • 2.1 构造特征
  • 2.2 沉积环境及岩性特征
  • 2.3 油层分布特征
  • 2.3.1 受沉积环境影响及断层控制,油砂体含油面积小,储量少
  • 2.3.2 油层厚度为中~厚层,平面连通性较差,纵向叠合程度较低
  • 2.4 储层非均质特征
  • 2.4.1 平面非均质性
  • 2.4.2 层间非均质性
  • 2.5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相渗特征
  • 2.5.1 孔隙类型
  • 2.5.2 孔喉特征
  • 2.6 流体性质及油层温度和压力
  • 第三章 开发效果评价
  • 3.1 开发历程及现状
  • 3.1.1 开发历程
  • 3.1.2 开发现状
  • 3.2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 3.2.1 地层能量状况评价
  • 3.2.2 含水上升规律分析
  • 3.2.3 产量递减分析
  • 3.2.4 水驱采收率及可采储量测算
  • 3.3 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层系开发效果得到不断改善,但高含水期水驱效果变差
  • 3.3.2 平面矛盾较为突出
  • 3.3.3 层间矛盾更为明显
  • 3.3.4 受地层条件限制,多数油井受效方向单一,注采结构不合理
  •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
  • 4.1 油藏数值模拟
  • 4.1.1 模拟工区
  • 4.1.2 模拟器的选用
  • 4.1.3 网格模型
  • 4.1.4 边水及外边界处理
  • 4.1.5 油藏工程参数模型
  • 4.1.6 产量模型
  • 4.2 精细历史拟合
  • 4.2.1 历史拟合工作制度与拟合指标
  • 4.2.2 对模型参数全面检查工作
  • 4.2.3 模型参数的调参原则
  • 4.2.4 历史拟合过程
  • 4.3 模拟层开采状况分析
  • 第五章 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 5.1 剩余油平面分布
  • 5.2 剩余油纵向分布
  • 5.3 油藏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 第六章 聚合物驱可行性分析
  • 6.1 油藏条件适合聚合物驱
  • 6.2 中高含水期越早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 第七章 聚合物驱井网调整部署
  • 7.1 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
  • 7.2 井网调整原则
  • 7.3 井网优化及具体调整部署意见
  • 第八章 聚合物驱剂选择与评价
  • 8.1 聚合物类型筛选
  • 8.2 聚合物KYPAM 分子量的确定
  • 8.3 KYPAM 增粘性
  • 8.4 KYPM 的热氧稳定性
  • 8.5 热氧稳定剂体系粘温、粘切特性
  • 8.6 聚合物驱油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 8.7 真武油田真35 断块聚合物驱配方的确定
  • 第九章 聚合物驱参数优化
  • 9.1 注入速度及注采比确定
  • 9.2 配产配注的确定
  • 9.2.1 配产配注原则
  • 9.2.2 配产配注
  • 9.3 段塞量的确定
  • 9.4 段塞结构及段塞尺寸优化
  • 9.5 聚合物用量
  • 9.6 聚合物驱效果预测
  • 9.7 初步经济评价
  • 9.8 监测系统及方案实施要求
  • 9.8.1 监测系统
  • 9.8.2 方案实施要求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曙2-6-6断块治理对策研究[J]. 化工管理 2019(36)
    • [2].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J]. 石化技术 2020(03)
    • [3].综合治理实现小断块良性开发[J]. 内江科技 2014(01)
    • [4].小断块有效开发方法探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3)
    • [5].提升泉51断块综合治理成效[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19)
    • [6].浅析荣100断块储层构造及预测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23)
    • [7].坨121断块杆管失效分析及治理措施[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09)
    • [8].东营凹陷南坡断块类型及其油气封闭性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9].北京平原构造断块划分及微断块第四纪活动性探讨[J]. 中国地质 2015(06)
    • [10].充分挖掘小断块潜力实现辽河油田锦7块产量接替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4)
    • [11].州16断块注水调整方法及效果[J]. 石化技术 2016(10)
    • [12].突破瓶颈 低效油藏开发实现新突破——留北油田路27断块是如何走出困境的[J]. 化工管理 2015(18)
    • [13].东濮凹陷断块群类型及分布[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12)
    • [14].永8-7断块整体堵调可行性分析[J]. 内江科技 2015(01)
    • [15].永夏煤田断块运动与构造特征的形成[J]. 中国煤炭 2015(06)
    • [16].南70X1废弃断块整体复产提高采收率的做法及效果[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12)
    • [17].高6断块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研究[J]. 复杂油气藏 2012(04)
    • [18].齐109断块莲花油层吞吐后期剩余油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0)
    • [19].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4)
    • [20].曹31断块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新疆石油科技 2018(03)
    • [21].扣11断块漏失井固井技术研究[J]. 辽宁化工 2016(08)
    • [22].泉241断块出砂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 2016(10)
    • [23].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高59-10断块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08)
    • [24].欢604断块开采现状及下步稳产建议[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7)
    • [25].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柳90断块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8(35)
    • [26].王官屯油田官三断块储层物性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8)
    • [27].唐105X1断块“塔式”注水见效特征研究与效果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4)
    • [28].安乐油田铜庄断块储层影响因素评价[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3)
    • [29].精细注水、配注优化在盘18断块调整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7)
    • [30].鄂尔多斯断块地壳电性结构[J]. 地震地质 2010(03)

    标签:;  ;  ;  

    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