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致密储层地震响应模式研究及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致密储层地震响应模式研究及预测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区内油气勘探于2004年取得突破,2005年建成投产,截止2006年底已建成16.7亿方的天然气产能,是中国石化重点培育的大中型气田,预计到2008年底建成32.4亿方的天然气产能。区内发育有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盒2、盒3气层)、山西组(山1、山2气层)和石炭系太原组(太1、太2气层)三套储集岩,它们在纵向上互相叠置,平面上互相叠合,构成了气田复合连片的储集体。气田为多层气层叠合的复合气藏,是一套海相-海陆过渡相-内陆河湖相的沉积,其中太原组为滨海相、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非均质性表现为夹层发育,垂向连续性差,一套砂体纵向上由几个旋回组成,旋回之间往往是粉砂岩或泥岩夹层,导致连通性差。“低孔、低渗、低压”是储层的主要特征,也是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难题。尽管经过近50年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地质理论和地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地质认识、气藏特点、储层预测技术和钻井工艺技术上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也迎来了单井产量和高产富集层位的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诸如储层的小层划分对比、多井资料的一致性处理、高精度的储层预测、叠前含气性检测以及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参数建模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天然气的大规模商业性开发。通过论文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建立了研究区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含气性解释标准,确定了储层岩性、物性、含气性参数,进一步制定了含气下限的解释标准。形成了井震结合的小层划分对比技术。建立了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不同储层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认为:区内太2段、山2段、盒1段、山1段、盒2段、盒3段和太1段储层一般为含砾中粗砂岩,与泥岩间速度差异不明显,特别是砂岩含气时,声波速度与泥岩一致甚至偏低,导致利用波阻抗属性预测储层有很大的解释难度。2、采用储层的地震物理模拟和地震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致密储层的地震响应规律和储层地震属性特征,提高了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为储层预测和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依据。3、针对研究区地表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差异较大、目的层段反射能量弱的特点,对影响资料处理质量的因素和处理难点(如静校正、去噪、保真处理和一致性处理、反褶积处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应用层析静校正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针对不同干扰波采用叠前F-X域相噪音去除、地表一致性异常振幅压制、自适应噪音模拟剔除、统计法异常地震道编辑、叠后随机噪音衰减等去噪技术,提高了剖面信噪比。应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球面扩散补偿技术较好地消除了激发、接收因素对振幅的影响。两次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提高了剖面质量。试验表明,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与单道预测反褶积组合应用,剖面信噪比较高;多道脉冲反褶积,剖面波阻特征较好。最终处理成果剖面浅、中、深波组齐全,信噪比较高,纵横向剖面特征一致,主要目的层主频为30Hz,优势频带范围为8-70Hz,目的层段反射波特征清晰,特殊地质体反射特征明显,较好地实现了全三维处理的目标,为后续特殊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数据体资料。4、四种AVO属性参数相关分析方法为含气性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除了将角度道集剖面中极性转换点作为含气标志外,在AVO其它属性及相关分析中,又总结出四种含气识别标志(四变原则),即纵波比横波能量降速变快、梯度剖面变亮、远道比近道叠加波能量变强、泊松比差变大。5、针对该区砂岩储层致密、波阻抗不能有效区分砂岩、泥岩等特点,提出两步法反演分离技术,第一步应用剖面重构技术反演出能反映岩性变化的数据体,用此区分砂泥岩。第二步在砂岩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判别储层的物性及含气性。据此建立砂层及含气砂层的识别标志,形成了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横向预测的模式。6、对研究区内的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盒2和盒3段砂体展布的方向主要为SSE和SSW的条带状或串珠状展布,储层的含气性较差,整体评价储层质量一般:盒1段储层分布广,厚度大,含气性较好,应为工区主力储层之一;山2段储层应为工区的主力气层之一,山1段储层质量稍差,可作为远景储层;太2段应是工区东部的绝对主力气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震储层预测的研究现状
  • 1.2.2 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2.4 研究区致密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面临的主要问题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认识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1.1 区域沉积构造特征
  • 2.1.2 区域地层特征
  • 2.1.3 区域天然气特征
  • 2.1.4 有机质丰度及分布特征
  • 2.2 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 2.2.1 太原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 2.2.2 山西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 2.2.3 下石盒子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 第三章 致密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 3.1 测井资料处理
  • 3.1.1 测井曲线的畸变机理分析
  • 3.1.2 测井资料的校正方法
  • 3.1.3 测井资料的归一化处理方法
  • 3.2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和含气性解释标准
  • 3.2.1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3.2.2 气层下限标准确定
  • 3.3 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
  • 3.3.1 储层岩性与物性关系
  • 3.3.2 储层岩性与电性关系
  • 3.3.3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气关系
  • 3.4 储层的岩石物性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 3.5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四章 致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 4.1 致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物理模拟
  • 4.1.1 薄层与分辨率的理论
  • 4.1.2 楔状体物理正演模拟
  • 4.1.3 薄互层正演模拟
  • 4.1.4 砂夹泥岩物理模型
  • 4.1.5 砂层横向速度变化模型的数值模拟
  • 4.1.6 砂夹泥模型的数值模拟
  • 4.1.7 砂层和楔状薄煤层组合模型
  • 4.1.8 煤夹砂泥组合模型
  • 4.2 连井地震剖面正演模拟
  • 4.3 三维地震资料的针对性处理
  • 4.3.1 处理难点
  • 4.3.2 针对性处理技术
  • 4.3.3 处理流程及其特点
  • 4.3.4 主要处理技术及处理效果
  • 4.4 储层标定与解释
  • 4.4.1 储层标定
  • 4.4.2 构造特征解释
  • 4.4.3 沉积特征解释
  • 第五章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
  • 5.1 储层叠后反演方法研究
  • 5.1.1 叠后反演存在的问题
  • 5.1.2 叠后反演思路及流程
  • 5.1.3 地震反演的基础数据研究
  • 5.1.4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及原理
  • 5.2 波阻抗反演效果分析
  • 5.3 储层岩性反演
  • 5.3.1 岩性反演基础
  • 5.3.2 储层厚度反演效果分析
  • 5.4 储层物性反演
  • 第六章 致密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
  • 6.1 储层特征分析
  • 6.2 地质建模与正演分析
  • 6.3 地震属性预测的储层分布特征
  • 6.3.1 原始资料分析
  • 6.3.2 波形分类
  • 6.4 多属性聚类分析
  • 6.5 属性反演综合储层预测富集区
  • 6.5.1 太2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6.5.2 盒1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6.5.3 山2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6.5.4 盒2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6.5.5 山1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6.5.6 盒3段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5.6 反演判别储层含气性
  • 6.6.1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AVO)预测含气性
  • 6.6.2 频谱成像预测含气性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致密储层地震响应模式研究及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