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6年12月1日,金融服务业要履行WTO的承诺全面开放,以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低下,坏帐积累和隐藏风险较多,面临较大的压力。出于金融业开放的压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于2004年进入对银行体制、汇率体制以及利率体制改革的深入层面。2005年7月,央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市场化将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可以为债券市场提供定价基础、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丰富央行调控工具和加强央行调控能力、促进利率市场化、提升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最终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论文首先综述与分析了国内外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成果,然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四大传统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优先置产理论,及各种理论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接着探讨了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本文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静态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以市场上交易的国债价格横截面数据为基础,构造出反映零息债券的利率与期限之间关系的收益率曲线即利率期限结构。本文在静态研究方面,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国债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对比利率期限结构静态研究中主要的两种方法(样条法, Nelson-Siegel-Svensson方法),得出Nelson-Siegel -Svensson方法是更适合我国当前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结论。同时,经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基本符合传统的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动态研究方面,文章以1041个上交所7天回购交易数据作为短期利率的代表,运用广义矩法和极大似然法实证Vasicek模型、CIR模型和CKLS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短期利率的波动行为,估计出三个参数,分析了我国利率的均值回复特性以及水平效应等,得出CKLS模型最能解释中国短期利率的结论。最后,将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应用到实务中,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在货币政策应用、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定价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