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家观——邓小平的逻辑

新国家观——邓小平的逻辑

论文题目: 新国家观——邓小平的逻辑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范伟

导师: 徐伟新

关键词: 邓小平,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体制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旨在通过考察邓小平的国家理论,系统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邓小平有关国家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进行梳理考察,从国家观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和政治实践,以期有利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论文由导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在导论中,对论文的主要思路和实践意义作了简要说明,同时交待了邓小平国家理论的研究状况、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之点和不足之处。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和阐发的国家学说,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的国家观,是对资产阶级国家本质的批判和揭露,是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道路科学说明的“革命”的国家观。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问题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没有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化作出了贡献,但是,毛泽东晚年在错误地判断形势和错误的理论即“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导致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邓小平开启了新的探索历程,并创造性回答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的国家理论。导论还指出:邓小平国家理论是一个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内容,而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够。 正文分为五章和结束语六部分。 第一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历史考察,旨在阐明邓小平国家理论的思想基础。指出: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思考国家问题的时候,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实现了革命性转变,由抽象的人的立场转向无产阶级立场,转向对国家现象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考察。研究立场和方向的转变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条件,从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得以在坚实的基础上不断展开。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和阐发的国家学说,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的国家观,是对资产阶级国家本质的批判和揭露,是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道路科学说明的“革命”的国家观。列宁对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列宁晚期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章主要考察邓小平国家理论的时代背景。在对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新的特点和科技革命的形势进行概括基础上,简要探讨了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的

论文目录:

导论:从邓小平的逻辑看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国家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革命的批判的国家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三、在坚持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系统思考,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的国家理论

四、一个有意义而又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的课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当代价值——邓小平国家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问题的关注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确立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丰富和深化

四、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方法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邓小平国家理论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失误

第二节 19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三节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

第三章 从“革命”到“建设”——邓小平对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上)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邓小平思考国家问题的逻辑起点

一、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的思想路线

二、“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

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

四、“建设”是邓小平思考国家问题的重心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论的核心范畴——邓小平对国家问题的系统思考

一、“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二、“改革”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动力

三、“市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四、“民主”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五、“法治”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

六、“主权”与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

第四章 国家体制的新探索——邓小平对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下)

第一节 政体形式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体形式

第二节 政党政治论

一、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三、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和多党制

第三节 国家结构论Ⅰ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格局的形成

二、从高度集权走向权力下放

三、在下放权力同时维护中央权威

第四节 国家结构论Ⅱ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

二、“一国两制”下权力配置特点

三、“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第五章 新国家观指导之下的政治发展——邓小平国家理论的逻辑展开

第一节 邓小平国家理论指导下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实践

一、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以德治国,完善科学的治国之道

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五、“一国两制”由理论变为现实,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要进展

第二节 “三个代表”与国家理论的新视角

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

二、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国家问题的新视野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指向

结束语 新国家观与新国家——邓小平国家理论的实践意义

附: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新议[D]. 薛新国.天津师范大学2006
  • [2].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中国当代经济增长[D]. 张凯.辽宁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王鑫.中共中央党校2000
  • [2].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D]. 屠春友.中共中央党校2001
  •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D]. 朱哲.吉林大学2004
  • [4].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 李志勇.中共中央党校2005
  • [5].全球化与中国崛起[D]. 聂继永.中共中央党校2005
  • [6].邓小平资本主义论研究[D]. 宋海琼.中国人民大学2005
  • [7].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 刘建武.湖南师范大学2004
  • [8].邓小平发展观研究[D]. 金鑫.南京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  

新国家观——邓小平的逻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