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娟
一、案例写真
上学期,我们班一位孩子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抛下了他和两位幼小的双胞胎弟弟,看着他几天红肿的眼眶,我们班的师生也沉浸在劝慰与悲痛之中。不巧的是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又碰上了"人间亲情"篇,然而,尽管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颗受伤的心灵,可还是要面对即将要教学的关于父爱、母爱的习作。我陷入了矛盾中,我不知道该不该拨动他内心深处的那根情弦?我不知道这根情弦会不会因为爱得深沉而痛得更深?
做文和做人都一样,首先得求一个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面对习作的真人、真事,以及真情的流露与表白,过早的失去亲情关爱的孩子们,他们如何去面对有关此类的亲情作文?近年来我一直关注这些特殊孩子的习作,发现本来应该充满浓郁亲情的习作在他们的笔下则虚情假意。
二、案例透视:
1、亲情作文中的"无情"现象
几年来,我留心观察特殊孩子的这类习作,总有些失落的感觉,他们的此类作文多数是避而不谈这份感情。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对这段生活的麻木,对这段亲情的遗忘?我们班有个女孩,母亲是四川人,母亲生下她时就去世了,在一次填写资料时,她说她连母亲姓什名啥都不知道。家境困难,是个哑巴的父亲再也没给她找个妈妈。然而,在一次习作中,她仍写了母亲为她做饭一事。原来,她是为了应付考试(作文是一次考试的文题)才瞎编的。我很难想象到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作文的,难道她写的时候什么也没想吗?难道她写的时候心灵没有一点感触吗?本来亲情浓郁的作文也就"无情"可谈了。
2、亲情习作中的"无视"现象
〈1〉、无可厚非说
或许,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类特殊孩子的感情,也或许他们认为失去亲情已成为孩子的过去,因而,也会无意或有意在习作指导时,试图尽可能地唤醒孩子们真实的点滴记忆。在此之中,这类特殊孩子有着怎样的心迹流动,我们有时则是走马观花。面对老师无可厚非的习作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往往敷衍了事。而且,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的大谈阔论伤没伤到这些脆弱的心灵呢?我想,这也只有这类孩子自己知道了,因为粗心的老师是不会体察到这类特殊群体孩子心底的爱与痛的。
〈2〉、有所避讳说
也有的老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因此他们会同情、怜悯这类孩子。在习作指导时,也会小心地不去伤害他们,尽可能的"避讳"些。有的老师会把此类作文进行"嫁接",也就是说根据孩子的情况让他改写其他的亲人。这样,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减少了学生习作的困难,也避讳了孩子失去母亲带来的伤感了。
以上两种常见的做法只会使这些孩子不能正视现实生活,这份逝去的真情不能更好地倾诉与调节,久而久之的积淀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我的策略
1、情结做文与做人
〈1〉、接纳现实,正视缺憾
在我们初次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们不防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特殊的关爱。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多注意与孩子心理上交流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记得郑杰老师说过:"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老师们请让单亲的孩子正视缺憾吧。
〈2〉、挑战自己,重塑自我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的作文还要让孩子在习作中倾吐真情,在倾吐中化解心结,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我想,每个特殊的孩子都应该养成挑战自己的能力,这样他才能更好地面对并挑战生活。在开篇的案例中,我最终还是上了那节作文课,课前我与那孩子谈过了心,他也能化悲痛为力量。在他交上的作文中他说:"妈妈,你现在很伤心,我虽然不好当面对你说我爱你,但我会在心底呼唤千万遍的,我会永远照顾你的……"看到孩子在作文中的慢慢成长,我的心也舒缓了好多。
2、情系今朝与昔日
〈1〉、为了忘却的记忆
我们老师在抚平特殊孩子心灵的创伤之后,能在习作中倾吐那份情,在习作中升华那份情。我想他们的特殊习作还得特殊指导,这特殊指导应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首先习作情境的指导要潜移默化,表现在:我们不宜把这类孩子与一般孩子分开指导,那样会使他们把自己划成"另类",影响孩子心理发展,在一视同仁中要留有他们的余地。所以,在习作指导使不要对亲情挖掘得太深,点到适可而止。其次,特殊的关爱要潜移默化,表现在:习作指导后我们要走近他们的身边,默默地去呵护他们的习作。我们可以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指导孩子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去书写那不平静的内心。最后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不要沉浸在旧事中,让习作回归到现实,让昔日的幸福依旧成为今日的快乐,让曾经的悲痛化为现在的动力。
〈2〉为了敬意的倾诉
《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面对亲情,单亲学生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直面自己的遭遇。当他们的心迹真实地徜徉于习作时,他们的内心是没有受到伤害的,他们释放痛苦之后,是心灵的敞开,是心结的融化,是性情重生。著名儿童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当我们的单亲孩子能够把心中的爱倾诉于作文中时,他们也就重温了一次爱的洗礼。这份已经逝去的爱,它将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埋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这份已经升华的爱,它也将以特殊的一种形式存现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它足以引领他们一生的成长。
"从一朵野花里能看见天国,从一粒尘沙里能看清世界",我想,从一篇真情的习作中更能体会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呵护好那颗缺少爱的幼小心灵,让特殊孩子们,面对习作,不再把痛苦藏在心中的角落里,更不再以虚假来逃避现实。让他们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呼唤亲情,找回曾经失去的那份爱,让爱滋润心灵,让爱伴随一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