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淮安223400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要,如不认真设计、施工,将会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常常照常进行,并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要,如不认真设计、施工,将会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其施工质量。通过现场质量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施工部门的质量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其工作责任心,切实有效的实施施工质量工作,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作进行前提,只有准确、严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并保证工程严格依据图纸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测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使得操作更便利、测最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但这同时需要工程测量人员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并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2.2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
2.2.1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
2.2.2对进场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
2.3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2.3.1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可采用锤击振动、振动冲击等方法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常用直径(指制桩尖的直径)为300mm-500mm,桩长常在20m以内,可打至硬粘土或中、粗砂层。对直径340mm——480mm的桩,当锤的质量各为1t和2t一3.5t时,单桩轴向承载力分别约为250KN--350KN和500KN--700KN。这种施工设备简单,打桩进度快,成本低,但很容易产生缩颈(桩身截面局部缩小)、断桩、局部夹长、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事故。
2.3.2钻(冲、磨)孔灌注桩各种钻孔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最后浇灌混凝土。直径为600mm或650mm钻孔桩,常用回转机具开孔,桩长为10m--30m,单桩承载力为1MN--2MN。目前,国内的钻(冲)孔灌注桩在钻进时孔口下钢套筒,而且利用泥浆保护孔壁,以防塌孔,常用桩径为800mm、1000mm、1200mm等,采用的承载力达3MN---9MN。
2.3.3挖孔桩挖孔桩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开孔。人工挖土时,在挖深0.9m一1.0m时就浇灌或喷射混凝土护壁,上下圈之间插筋连接。达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在护壁内安装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挖孔桩的直径不宜小于1m,深度为15m者,桩径应在1.2m一1.4m以上,桩身长度宜限制在30m内。
2.4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齐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5加强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3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研究
3.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3.1.1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
3.1.2夯点布置
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查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中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
3.1.3分段施工
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注浆法质量控制在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在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一定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灌注浆液的压力要在一般的范围内,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遇有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4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质量的基石,一直以来都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地基和基础都属于地下的隐蔽工程,对其施工质量的检验一般都在建筑工程竣工以后,一旦有质量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难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所以,对地基基础工程实施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不但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发展、国计民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裴寒蕊.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2(16)
[2]王巍.多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2007.
[3]艾新芳.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J].工程监理,2007,12.
[4]刘海星.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