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打造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打造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刘伟斌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现状,提出了结合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并分四点简要谈了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效课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家新课改也大力倡导合作学习。作为对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与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已经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所谓小组合作,是指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体系。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及合作意识和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总体的学生基础相对城里会稍为低一点,学生普遍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性就更不用说了,教师不用强硬手段学生还不会去学习。学习的目标性不明确,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组织、自我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一些农村中学,虽然小组合作的形式很好,但是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却不常用到它,因为在农村学校分组是个难题,而且还会出现以下现场: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各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你看我,我看你,等待教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题答案;二是有些学习小组,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从讨论到回答问题,往往就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滔滔不绝;三是教室一片吵闹声,热闹非凡,小组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大家抢着说,发表见解无序化,没有人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到后来时间把握不好,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这种合作看似热闹,实质效果很低。有时一堂课上,是三种现象并存,但无论是安静也好,热闹也好,其实都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趋势,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监管力度

众所周知,现在信息技术在学校处于尴尬的地位,学校、家长、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纪律难以调控。笔者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至少能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教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多媒体室上课,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在课堂上出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搜集材料,信息分类加工等。需要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探究知识规律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的,对学习目标和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和取得研究结果,也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和控制,并且各自承担相应的学习和创作任务,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操控已无法和传统课堂相比,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帮助。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打印一份文档,文档里设置很多格式:有文字的格式包含字体、大小、顡色,段落的格式如段间距、行间距,还有页面设置等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个小组完成所有格式设置,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制作一个比较复杂表格,然后分组让学生做出一致的表格来,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小组合作,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农村学校,教育的资源平台缺乏,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学校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学校的基本教学资源缺乏限制了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活动的目的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让学生得到锻炼,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强。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它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能避免了教学中出现的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做适时引导,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孤独时没有正确的交流渠道,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等等,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共事、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学习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小组答疑,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任务,为小组争光。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要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经常交流和帮助,还要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和谐、友爱的伙伴。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就能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2]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中学

邮政编码:516131

标签:;  ;  ;  

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打造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