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

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

何晓明临夏市建国小学7311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1-053-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而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似乎也是一对矛盾,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稳定,广泛而有中心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对概念的理解需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便于记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信息有60—80%来自于视觉,只有15—20%来自于听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引起大脑思维,使课堂教学尽可能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如: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通过等底高的圆柱和圆锥的直观操作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完成了从感知到认知,再建立牢固的表象的认知过程”。

低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获得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刺激情境,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首先,应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在引进概念时,应逐步出示红花、黄花图,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把2朵作为一份,红花有2朵,是1份,黄花有3个2朵,是3份,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就是红花的3倍”。再出示一份每份2朵的黄花,黄花有4个2朵,这时候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接着再加上1份黄花,学生看图马上就能说出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这样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含义,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动手,转被动为主动,激发兴趣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总想动手试一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实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学起来兴趣浓厚、主动自觉。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在指导操作时,要做到操作方法、思考方法和语言表达内容三者相一致。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标上底和高。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面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面积的原始计算方法,作为认知准备。接着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由疑惑、好奇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心态,做好心理准备。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经过多次反复,他们自己发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规律。又如,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并折一折,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并分别剪下其、、,再比一比,使同学们直观认识到,剩下的部分也同样多,即、、,教师问,这两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而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相等的纸片,回忆折、剪的过程,比较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通过抽象的概括,初步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手、脑并用从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推动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组织游戏,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喜欢一定主题和角色的创造性、社会化的游戏,在“人民币的认识”和百以内加、减法等有关知识的教学中,设计让同学们模拟买卖东西,学生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格作出决定,有的学生买东西钱不够,有的学生要找回零钱,有的找回的钱不合适等,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买了几件物品,需要进行连加减的口算,在活动结束时,指导学生将所买物品的数量填入统计表中,通过这们的活动,不但使学生体验了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及物品分类、统计等简单的数学方法,练习了元、角、分的单位换算以及百以内加、减法的简单计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易疲劳,他们学得快但也记忆短暂,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让他们学中玩,玩中学,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1—10的认识”时,把1—10十个数字的写法编成儿歌,并加上动作:

1象小棒斜着放,2象小鸭脖子长。

3象耳朵多个弯,4象小旗举得高。

5象小勾多一横,6象哨子嘟嘟吹。

7象锄头肩上扛,8象小圈和大圈。

9象小网捉害虫,10象小棒右边多个0。

又如游戏小兔送信,小兔是数字“7”,它手中拿着两封信,一封信是红色的,一封是绿色的;红色的信要送给比它多1的人家,绿色的信要送给比它少1的人家,谁愿意帮小兔送信呢?同学们戴上头饰,纷纷举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这样学生乐于学又记得快,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夺红旗、海豚投篮等游戏活动,并开展“小小医生”诊所为错误算式治病,这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不知不觉中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启迪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乐中、玩中巩固和掌握知识。

四、激励、表扬、改批评为关爱、激发兴趣

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对回答正确或有创见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学生,首先不要急于指出他的错误,应让他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正确与否,使之在参与式的讨论中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要考虑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浅显,趣味性强,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但大多数学生只是随心而发,说话不完整、不规范。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注意给学生发展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都要给以鼓励、表扬。这种采用科学的正面引导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如当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声音过小时,我就说:“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响亮些会更好听。”当有的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但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我就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利用这些语言,再加上教师温和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关切的手势,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爱护,而不是被一再的否定。从感情上与教师交融,这样既可以达到克服学生消极的心理因素,激发乐学的感情目的,又能使学生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勤于思考并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学习习惯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尝试我体会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生学习的情感、兴趣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多种方法运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标签:;  ;  ;  

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