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缺血训练促进血管新生的远隔作用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训练促进缺血心肌和骨骼肌血管新生的远隔作用。方法:1.对冠状动脉缺血的影响: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冠状动脉左室支安置气囊梗阻器,随机分为远隔缺血训练组(RIT)、单纯心肌缺血组(MI)、假手术组(Sham)。RIT和MI组给予4周间断性心肌缺血刺激,建立可控性心肌缺血模型。RIT组同时应用止血带环扎双下肢,给予每日4次,每次10分钟骨骼肌缺血训练。2.对股动脉缺血的影响: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左股动脉安置气囊梗阻器,随机分为单侧远隔缺血训练组(uRIT)、下肢缺血组(LI)。两组均给予间断性左下肢缺血刺激,建立可控性下肢缺血模型。uRIT组同时应用止血带环扎右下肢,给予右侧骨骼肌缺血训练。刺激4周后,股动脉缺血组做左下肢DSA检测。之后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冠脉缺血实验)和左侧内收肌(股动脉缺血实验)观察形态学改变;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区冠状动脉和股动脉循环血流量变化;Ⅷ因子免疫组化判断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与MI组相比,RIT组缺血心肌血流量,毛细血管密度以及VEGF分别增加35%,49%和28%(p<0.01);局部血流量,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与VEGF的变化呈正相关(r=0.74,0.67,p<0.01);心肌缺血组侧支血流量明显大于Sham组(p<0.01)。DSA检测可见,两组比较,uRIT组股动脉缺血区侧支血管生成显著;uRIT组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远隔缺血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与骨骼肌局部血流量增加和侧支循环生成。第二部分远隔缺血训练促进血管新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目的:探索远隔缺血训练促进血管新生的缺血心肌差异蛋白表达,为远隔作用提供蛋白质组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5只,冠状动脉左室支安置气囊梗阻器,随机分为远隔缺血训练组(RIT)、单纯心肌缺血组(MI)、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RIT和MI组给予4周可控性心肌缺血刺激,RIT组同时给予远隔缺血训练。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三组缺血心肌细胞蛋白质,经图像分析发现差异点后,运用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与MI相比,图像分析发现远隔缺血训练后,RIT组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共38个,其中5个差异点同时出现在MI与Sham的比较中。应用质谱分析鉴定出其中的33个蛋白点,数据库查询后最终确定蛋白质22种,按照功能分别属于以下四类:(ⅰ)与线粒体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13种);(ⅱ)细胞骨架蛋白(2种);(ⅲ)分子伴侣相关蛋白(2种);(ⅳ)其他功能蛋白(5种)。结论:缺血心肌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与远隔缺血训练后侧支循环生成增加、能量代谢改善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远隔缺血训练论文; 局部血流量论文; 侧支循环论文; 远隔作用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 血管新生论文; 局部缺血论文; 蛋白质组学论文; 差异蛋白论文; 双向凝胶电泳论文; 质谱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