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轴向柱塞液压泵是多种大型机电装备和国防装备配套液压传动系统的核心动力元件,是液压系统主要噪声源,随着社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主机对配套元件的噪声指标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因此轴向柱塞泵的减振降噪问题十分迫切。轴向柱塞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液压元件,其噪声形成机理复杂,存在多种噪声激振源间转换和耦合传递,并影响泵的寿命、可靠性和效率,因此实现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是流体传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学位论文针对柱塞泵噪声形成机理及多目标优化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柱塞泵综合性能,为低噪音高可靠性柱塞泵设计提供设计工具和方法,选题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学位论文提出三种新型的轴向柱塞泵降噪方法,包括低流量脉动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设计方法,具有转位角的同轴驱动双转子结构降噪方法,以及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压力平均结构降噪方法,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降噪方法可以不同程度降低轴向柱塞泵的流体噪声和结构噪声激振源强度,可为现有轴向柱塞泵噪声等级优化和新型低噪音轴向柱塞泵开发提供理论支撑。第一种,低流量脉动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设计方法首次考虑了柱塞腔流量倒灌峰值分布位置对泵出口流量脉动幅值的影响,以实现柱塞腔压力平稳过渡和流量倒灌递减分布为约束函数,建立配流盘过渡区阻尼槽通流面积最优值求解模型。该设计方法可消除传统基于柱塞泵流体特性仿真模型设计方法中的反复仿真、数据处理、筛选的设计流程,而且由于求解模型中没有限定阻尼槽结构形式,因此可以用于不同类型配流盘过渡区的优化设计。配流盘优化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此设计方法可以降低柱塞泵出口流量脉动和柱塞腔压力冲击。第二种,具有转位角的同轴驱动双转子结构降噪方法创新性提出用同轴驱动的双转子结构代替传统单进单出轴向柱塞泵的单转子结构,两个转子结构的输出流量波形具有最佳相位差,在柱塞泵出油口处合流时,波峰和波谷叠加的平均效应可显著降低轴向柱塞泵的出口流量脉动。仿真计算表明此降噪方法可使泵出口流量脉动降低60%以上,斜盘转矩脉动降低约40%,主轴转矩脉动降低80%以上。由于合流叠加时的平均效果仅受转位角确定,因此此降噪方法的降噪效果对泵工作参数的敏感度较低。第三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压力平均结构降噪方法则提出通过内死点高压柱塞腔和外死点低压柱塞腔间的压力平均完成柱塞腔的压力过渡,单向流动的压力容腔作为中转站,实现高压柱塞腔闭死容积内部分液压能的回收,并降低柱塞腔与腰型槽之间的流量倒灌总量及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能量回收总量与高压柱塞腔闭死容积内存储的液压能成正比,在高压和小斜盘倾角时,压力平均的效果最显著,与传统的柱塞泵相比,泵出口流量脉动和斜盘转矩可以分别降低40%和30%以上,泵容积效率可以提高3%以上,因此此设计方法有利于改善柱塞泵在高压小排量时效率低的固有缺陷。论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指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主要的柱塞泵科研院所和企业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调研,综述了柱塞泵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难点。第二章,建立完整的轴向柱塞泵噪声激振源评估模型。建立了柱塞泵宏观流动特性数学模型,并基于油膜动态润滑模型对摩擦副微观特性参数进行优化,优化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参数,为不同降噪方法的降噪效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工况下流量脉动和容积效率试验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对模型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第三章,提出低流量脉动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流体噪声和结构噪声耦合形成机理,提出配流盘过渡区设计最佳约束函数;然后建立配流盘过渡区阻尼槽、阻尼孔及腰型槽等参数的计算数学模型,并讨论最佳设计参数的选择,并分析此降噪方法在降柱塞腔压力冲击和流量倒灌幅值、减少配流盘过渡区交叉流量的效果,指出传统配流盘配流结构存在对泵工作参数敏感性高的缺点;最后采用此设计方法对某型号配流盘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流量脉动试验对比,验证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第四章,分析具有转位角的同轴驱动双转子结构降噪方法。首先提出具有转位角的双联式轴向柱塞泵结构方案,分析此降噪方案的工作原理;然后优化转位角数值,分析此降噪方法降低出口流量脉动、斜盘转矩脉动和主轴转矩脉动的显著效果及机理,以及降噪效果对轴向柱塞泵工作参数的敏感性;最后对具有转位角双联泵物理实现方案进行设计。第五章,分析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压力平均结构降噪方法。首先分析柱塞腔油液和压力在配流盘过渡区变化过程,设计基于高速单向阀和压力回收容腔的压力平均配流结构;然后分析此降噪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显著降低流量脉动和斜盘转矩脉动的原因;最后优化单向阀响应频率和压力回收容腔容积,分析降噪效果受轴向柱塞泵工作参数影响规律,并设计了相关模型泵。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在基础上提出本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并展望了该研究课题的后续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轴向柱塞泵论文; 流量脉动论文; 压力冲击论文; 减振降噪论文; 配流盘论文; 转位角论文; 双联泵论文; 压力平均论文; 能量回收论文; 主动配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