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INEs)的分离及在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INEs)的分离及在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 SINEs)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中度重复序列,分子长度在70-500bp,在基因组内的拷贝数为103-105;SINEs在基因组内以返转座的方式进行增殖,由RNA聚合酶III转录成RNA,再反转录成cDNA插入到基因组内。SINEs插入基因组后,很难在其相同位点精确的去除,能相对稳定地遗传;因此为系统进化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分子标记,并被认为在物种50Mys的进化事件上能提供比较可信的进化信息,尤其是在科属以下的物种中。鲤科鱼类是世界上现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约有210属2010个种,但有关鲤科鱼类中SINEs的研究却很少,目前相关的报道仅限于斑马鱼基因组内;而有关利用SINEs插入位点信息进行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的研究更没有报道。本研究基于这些问题,开展了鲤科鱼类中SINEs的研究工作,并得到如下结果:1在A-B PCR方法的基础上,以鲤科鱼类中的马口鱼为对象,利用反向PCR方法,建立了分离SINEs的简便方法。马口鱼的基因组DNA利用HaeIII酶切后,利用T4连接酶进行自环化;环化后的DNA分子在反向引物的引导下执行反向PCR,最后,一组衍生于tRNA的SINEs从马口鱼基因组内获得,并根据马口鱼的学名Opsariichthy bidens命名为Opsar。Opsar有典型SINEs的特征:在5′端是一个tRNA衍生区的头部;中部是tRNA非相关区;AT富含区定位到3′端。通过序列分析发现,tRNA衍生区与丙氨酸tRNA基因有76%的相似性,二级结构也有非常相似的构型,Opsar有可能衍生于丙氨酸tRNA基因。基于反向PCR分离SINEs的方法用到草鱼、鲤鱼、鲂鱼中,很成功的得到了C-SINE、Ct-SINE和M-SINEs家族,使该方法的可信性得到证实。与已有分离SINEs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非常简单,成功地省去了制备探针、杂交、构建基因组文库和细胞培养等繁琐的工作。

论文目录

  •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SINEs 的研究
  • 一 SINEs 是一类返转座子家族
  • 二 SINEs 的结构
  • 三 SINEs 返转座的机理
  • 四 SINEs 在基因组内进化的模式
  • 五 现有SINEs分离鉴定的方法
  • 六 SINEs 在基因组的功能和应用
  • 七 SINEs 的研究趋势
  • 八 SINEs 在鱼类中的研究
  • 九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反向PCR分离SINEs方法的建立
  • 一 引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第三章 Zb-SINEs的发现:SINEs主基因模式进化的证据
  • 一 引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第四章 SINEs 在鲤科鱼类系统发育中的插入事件
  • 一 引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第五章 存在马口鱼基因组内的TOL2和Tc1转座子
  • 一 引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个人论文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恒河猴基因组SINEs和Alu元件的数量和分布[J]. 四川动物 2014(05)

    标签:;  ;  ;  ;  

    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INEs)的分离及在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