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走特色课堂之路

语文要走特色课堂之路

刘俊红

摘要: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教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课堂重新焕发起生机。

关键词:特色课堂;想象;互换角色;课堂沙龙;开门授课;鼓励赏识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教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于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教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

一、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一点也不假。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都被教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其实,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有味起来。比如,在给学生复习七年级语文(下)“文学常识”和“课文有关内容”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编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他记下来。哪知,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口吐莲花,一段段让人过耳难忘的“段子”,接二连三地从他们的口中蹦出来:

“正在学作诗的郭沫若手提一串心脏似的石榴,前往文史作家郑振铎家,邀他到海边观赏《海燕》,排遣心中轻烟似的乡愁,刚到重庆近郊时,见丰子恺老先生正津津有味地同《白鹅》交谈,三人约定驾着《鹤群》畅游江口涣。”

“且介亭里,鲁迅正在开坛讲学,题目是《什么是传记》,只见鲁迅瘦骨伶仃,但精神矍铄,……慢条斯理地说:“人物传记,也称‘传’,它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一种文章,分为自传和评传。……我为自己写的传记就是《鲁迅自传》,……埃德加·斯诺为伟大领袖神人毛主席写了一篇叫做《毛主席的少年时代》的文章,就是评传。……这时一个黑小子站起来振振有辞地说:“我叫贝利非常喜欢踢足球,……我看你就把这篇文章叫做《第一千个球》吧?”学习一向刻苦的王宾同学把八百度的黑框眼镜往鼻梁上一推说:“我们应该为学习刻苦的人立传,……题目我都想好了,取名《少年爱因斯坦》他那雄心勃勃的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

“骄阳似火,黄沙带风,陈伯吹身着道袍,手握拂尘,骑一骆驼,夜行黄沙道中,问何为姗姗来迟?寻宝也。惊谔间,翻身下骆,见地毯下,尘土飞扬,巨人携孩子,从天而降,王尔德仰天长笑,我的快乐王子来也,孩儿们,我们一起前往乔治。塞尔登市时报广场看”青歌赛“。离市十里,便闻蟋蟀中音c调,大伙皆惊。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啊!”

……

二、互换角色,让学生体念教师的滋味

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记》,其中有一个故事让笔者至今感动不已,讲的是一对父子俩通过互换生活消除了“代沟”的故事。小熊儿子从小寄宿在托儿所长大,直到初中才搬到新家与爸妈一起生活。回到家里后,整天抱怨父母没有出息,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要求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个典型的城市不羁少年。大熊爸爸是某私营服装市场一小老板,与爱人辛苦经营一个门面,一年365天,除了春节休息三天,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市场吃盒饭,晚上一到家就累得躺在客厅沙发上不想起来。他只上过小学五年级,常常为自己不能辅导小孩学习懊恼,但是并不自卑,总是从积极方面引导小孩。因为长期缺少沟通,儿子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隔阂,他们称之为“代沟”,每回讨论问题,双方总是各有理由,争论不休并痛苦对方不了解自己的苦心。

为了消除这种隔阂,双方决定要换位体验对方生活,大熊爸爸来到初一的课堂代替儿子上课,还要参加考试;小熊儿子则担当起一家之主的重担,不仅要接替父亲的服装生意,还将料理家务。

就是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奇迹发生了,代沟没有了痕迹,水火也相容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所以一夜间有多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角色互换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一位网友写道:“如果有时间看一次变形计,120分钟教会我们的可能是看一辈子电视剧也没办法体会的,……每期的故事总是告诉我一件事就是珍惜,珍惜我所拥有的幸福!”另一网友表示:“说真的,这一集真的很感动……李博离开学校的那一刹那,……除了感动,还有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种角色互换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呢?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教师,自己备课,自己学习,自己讲课,自己批改作业。我们只要把做教师(查资料、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笔者认为这种角色互换法就是这样一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好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改变那种学生只会被动学习的无奈局面,生字老师给查了,段落老师给划了,中心老师给归纳了,写作技巧老师给分析了,作业老师给改了,错误老师给归纳分析了……。再说,让学生“讲课”比让学生“听课”好,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容易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更浓。最后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课堂沙龙,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文学或艺术沙龙的形式,让课堂变成文学和艺术的聚会呢?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艺术天堂,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呢?

在给学生强调生字词时,如果板起面孔给学生讲:这个字怎么都不认识呢,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学生不但很难记住这个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而且还会十分讨厌你这样的语气,因为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不愉快。他们会在心里埋怨:“我不会才来学啊!”相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发音和写错别字引起的笑话,或者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平时所知道的故事,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了纠正读错字、用错字的现象,笔者曾经给学生讲了许多笑话,比如:“一个同学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歇)一喝(歇)。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歇)了喝(歇)’。”

“元时旦,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兵马俑)。”

“一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学习很辛苦,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练习生子(字)。”

……

在讲标点符号的用处时,笔者知道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运用标点符号,有的在作文中乱点一气,有的干脆一‘逗’到底,一大段文句,到最后才来上一个句号,于是笔者就说:“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有个大才子徐文长,他在一次外出时正赶上梅雨天气,无法赶路,只好吃住在朋友家里。一连几天,朋友见他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不好开口,就写下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的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是在往外撵客。可徐文长看了,却是这样念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个字都未变,就是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断句,意思就截然相反了。

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如同“兴奋剂”,让课堂一下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的生机与智慧的力量。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改正自己的错误。笔者的讲课也如鱼得水。这也印证了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的“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的主张。

四、开门授课,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

开放促发展,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语文老师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关起门

来搞建设,而应该有计划地把其他科目教师请进来,让我们的课堂不断丰富和精彩,成为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吸取到更多的知识营养。

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藤缠树,树缠藤。就拿语文与历史来说吧。两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比如对于文言文和文言诗词的理解,如果对文章中的有关背景历史知识不了解的话,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请历史教师给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从对安史之乱的了解中,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杜甫在《兵车行》中“生女尤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反常生育观的感慨,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进惊心”;从清朝走向腐败的历史中,学生可更好地认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了解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就有助于学习《狂人日记》;学生对秦灭六国和秦朝暴政亡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

五、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浓厚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游戏中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我校就举办“我看历史人物辩论会”、“历史故事演讲会”、“语文知识抢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成语填空”、“歇后语我来补”、“小谜语大智慧”、“你送我一言我还你一语”、“活动我策划”等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湖湘讲堂》等电视节目;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同时还组织了班报编辑部、通讯小组、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学校还办了校报和学校网站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在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浓郁的氛围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六、鼓励赏识,让学生品味人生的价值

江苏南京有一位特别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婷婷。婷婷一岁半时错打了一针庆大霉素,造成了双耳全聋。做父母的虽然很悲痛,但并没有失去对女儿的信心。“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婷婷,你太了不起了!”婷婷在父母的千百次的鼓励下战胜了病魔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从4年级跳到6年级,只用了半个月就赶上了全班同学的进度。只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提前两年参加毕业考试,并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学。1996年,进入辽宁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一年,她16岁。

我非常欣赏周弘的理念和实践———赏识教育。我常想,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原因是父母这个时期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

凭心而论,我自己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鼓励,而十分厌恶别人的“诋毁流言”,就算是善意的批评,心里也有几分不舒服,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呢?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为他的成功而鼓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念成功的机会,有更多品味人生价值的空间。

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

《淮南子。说林训》中有一语:“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这只是我们现在一时觉得比较好的做法,但我们更应相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一定会有更多的教师探索出更高效、更科学的做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第二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72400

标签:;  ;  ;  

语文要走特色课堂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