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建筑塔吊代管的利与弊(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1](2021)在《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铝模板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节能环保建材,其工程应用有助于推动建筑模板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多数学者对铝模板工程的研究和评价多集中于基于施工单位视角下的施工阶段质量和技术经济性能研究,缺乏从模板工程自身发展角度的多阶段应用研究,导致铝模板工程应用的相关单位认识较片面。因此对铝模板工程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有助于加强各个参与方对铝模板工程的全面认识,完善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为相关企业单位的条例制定和国家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从社会角度即模板工程自身发展角度的出发,借助已有的研究分析和实地情况,探讨研究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AHP-云模型,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和评价结果给出优化措施和改进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为:本文研究内容:首先,对铝模板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含义进行概述,并对相关研究要素进行界定。第二,运用Note Express文献分析工具对以往研究者在铝模板工程相关评价研究中的成果进行文献分析,初步建立铝模板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集,再通过实地走访结合技术人员给出的相关建议,确定形成社会、经济、环境3个一级指标的18个二级指标的定性定量结合的铝模板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第三,通过查询统计年鉴、阅读已公开发表案例、实地走访项目以及专家问询的方式,对评价等级进行了划分和说明。第四,构建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个指标权重。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值,构建AHP-云模型,并确定云参数和云标尺。第五,以Y市为例运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本市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进行评价。以本市不同地区的专家打分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综合云的数字特征是(70.400,5.785,3.918),在分析图中Y市的结果云图更大占比处于“良好”水平区间,且3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结果互相验证,说明铝模板工程在Y市的应用表现良好,也证明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和评价结果,从不同层面对影响评价较大的指标提出了若干的对策建议。本文创新点:(1)评价体系创新:从模板工程本身发展角度出发,创立了包含多阶段的铝模板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使铝模板工程的各个参与方客观了解发展现状,并为以后铝模板工程的应用和评价提供参考。(2)结论应用创新:通过评价结果和指标重要性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强的推广意见,为政府政策调整和相关企业单位管理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董宝程[2](2021)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策略研究 ——以XZ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柳直[3](2020)在《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文中研究表明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转折期。多年的农村斗争环境使中共的城市经济管理经验近乎空白,因此,中共初入城市,如何做好城市经济建设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关于中共城市经济建设的研究,建国后的很丰富,解放战争时期的较少,且散见于城市接管研究中的经济管理部分。既无法展现历史的复杂面向,更看不到中共在初次接触城市经济时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旅大作为中共最早接触的工业大城市,是中共进行经济管理的学习场所与试验场,为研究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本文以中共旅大经济重建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厘清其经过、述析其得失、总结其经验,借以探究中共最初是如何探索与学习,掌握管理城市经济的能力。旅大作为中共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既负有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责任,还担负着支援前线战争的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旅大生产的发展。然而,中共的经济重建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中共接手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摊子”。二是中共干部长期在农村工作,对管理工业城市非常陌生,缺乏经验。三是旅大正处于苏军军事管制之下,如何与苏军和睦相处,取得苏军的信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是旅大中共需要面对的崭新的问题。旅大中共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着手旅大经济重建工作。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问题,安定民生是经济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前提。解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停顿和混乱状态,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存。其时旅大有三至五万人经常处于失业与半饥饿状态,居住环境更是破败不堪。为此,旅大中共采取整顿粮市、开荒等方式增加粮食;组织无业贫妇和老弱病残等做鞋、织网以解决其生活出路;发动住宅调整运动使贫苦民众迁入新居。民生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使初入旅大的中共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开动机器,开展工业生产既是保证本地民众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亦是支援前线的内在需求。旅大中共与苏军充分沟通协商,从其手中陆续接收了一批日本遗留的大型工厂,先后克服了资金、技术、原料、管理等难题,恢复与发展了民用工业,组织与创办了军事工业。几年间,旅大中共大力发展公营工业,奖励与扶持私营工业,在中苏合营企业中虚心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旅大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既保障了民众基本需求,大批军工产品又有力地支援了战争。旅大因港兴市,依靠外地粮食、原料的输入及加工品的输出得以发展并带动市内商业繁荣。可以说,对外贸易是旅大的生命线。解放之初,旅大对外受国民党封锁,海、陆交通断绝,市内摊贩充斥街头,奸商横行,市场秩序混乱。为此,旅大中共积极发展公营商业,保护与扶助正当私商,有计划地组织消费合作社以调剂市场,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强贸易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粮食与工业原料的进口及成品的推销。旅大商业步入正轨,保障了民生与生产的发展。作为苏军军管区,旅大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苏军手中。由于红军票流通量过多,导致旅大物价不断上涨。为此,苏军决定实施货币“贴帖”,降低货币流通量以稳定币值。但是,效果并不显着,物价仍在缓慢增长。于是,随着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中苏双方商定再次实行货币改革,以彻底解决物价与货币发行权问题。“关东币”的发行提高了币值,降低了物价,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强了中共的经济力量,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表明苏方对旅大的经济控制逐步松动,中共在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得到提升。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过去,旅大农民饱受殖民统治者与封建地富的双重剥削,亟需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改变生产关系。考虑到旅大多市郊农村的现实情况与苏军军管的特殊性,中共将调整土地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采取逐步削弱地富势力的方针;建国后,实施土地调剂。旅大土改成功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农副产品、工业原料等,并成为工业品的消费市场,促进了旅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旅大作为中共最早尝试经济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对初来乍到的中共来说,是城市新环境。中共面临着管理大工业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也找不到模式可以模仿。旅大中共边摸索边学习,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成效显着。经济上,农业生产逐年提高,工业恢复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规模与水平,商业与贸易日渐繁荣,物价稳步下降,失业现象被彻底消灭,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性质上,基本确立了以公营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而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使旅大成为新中国生产型城市的典型。中共在旅大的经济重建表明,在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中,干部要转换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推行中共的经济政策,将发展工业生产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又要积极开展方针政策宣传、妥善照顾各阶层利益以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为经济重建提供保障。
李昂[4](2020)在《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1978年国内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到1998年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后房地产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再到“房住不炒”的商品房居住属性回归下的平稳阶段,我国的商品住宅开发已走过了40年的历史。随着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下的节能减排趋势,中央提出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的目标,这将在人类建筑史上,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事件,它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跨度和难度,而住宅与其他用途建筑相比更天然具有与装配式相匹配的特点。目前,房地产企业对装配式商品住宅还未建立成熟的开发管理体系,对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进行研究以提升开发管理能力,具有助力国家装配式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文献综述,对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装配式商品住宅开发流程及管理现状,并对房地产企业在装配式商品住宅开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识别分类。然后采用专家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国内外装配式商品住宅开发案例中总结经验,得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装配式商品住宅开发的启示。最后,通过案例启示及分析,本文对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提出了策略,在提出策略时,力求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项目经理部的角度,增强了策略的针对性和可落地性。
赵梓延[5](2020)在《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研究 ——以A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行业的繁荣,工程量的增大,传统的设计、施工分离的模式造成了工程延期、成本增加等多种问题,已不能满足大型工程对成本严格控制的需求。EPC总承包模式的出现,实现了设计、施工、采购等整个工程的一体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承包方式而言,更能够加快实施进度、提高实施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及缩小业主的管理范围,减轻业主的工作量。但是,工程总承包对于总承包商而言,需要承担工程建设的较多的风险,要求总承包商具备专业的人才、完善的控制制度,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完善成本的预算和管理,进而实现盈利目标。由于扶贫项目涉及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小学扩建工程等多个工程,涉及较多分包商,造成了A公司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以EPC总承包模式以及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A公司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进行全过程研究。本文以项目成本控制的含义、内容、理论以及EPC总承包的概念、特点为理论基础,以A公司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A公司扶贫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方法、过程,并通过核算对成本偏离进行分析,并分析A公司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阶段所采取的成本控制的措施及成本控制所取得成效,分析研究了A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BIM技术及装配技术的运用和完善成本控制制度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的是通过A公司扶贫项目总承包的成本控制分析,为项目总承包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论的扩展研究提供了基础,为A公司对其它总承包商的成本控制积累经验,并对提高其EPC成本控制的水平有一定的借鉴。
杨同生[6](2020)在《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商品住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商品住宅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房地产工程检查体系建设,但由于房地产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体量大、隐蔽工程多等特点,致使工程项目检查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检查效果。飞行检查作为一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接待、不扰生产、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突袭检查模式,有助于弥补现有工程项目检查模式的不足。目前国内对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缺少兼具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因此开展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建立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为目标,在对比分析房地产工程项目检查与飞行检查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施工现场专家评分完成评估指标的筛选与确定,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构建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模型,并以西安市雅居乐常宁A区总包工程为依托,验证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提出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管理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指标体系。在明确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指标科学性、系统性、突出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德尔菲法,确定了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实测实量、质量风险、安全文明和管理行为4个一级指标以及38个二级指标;通过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的筛选,建立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指标体系。(2)构建了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确定飞行检查评估各指标所占权重。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打分分析评估指标在实际工程的可操作性,并将权重进行优化,完成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模型的构建,为飞行检查评估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实施应用提供了指导。(3)以西安市雅居乐常宁A区总包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执行飞行检查制度后,各项评分持续上升,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效果显着,切实起到了对房地产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作用。最后提出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应对管理对策,对提高项目飞行检查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房建项目事故率以及提升房屋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文巧[7](2020)在《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起重机市场之一,各行各业对起重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国内制造业和港口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起重机已经成为制造业和港口不可缺少的作业工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速发展的行业相比,起重机的管理模式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近几年起重机安全事故的频发,且起重机事故的伤亡一般较为严重,这引起了大家对起重机安全问题的再次关注。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起重机的安全监管成为摆在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难题。H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员,不但拥有各类制造业、大型石化基地和丰富港口,而且其起重机数量、种类和分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H市的起重机安全监管却比较不足,存在起重机市场较为混乱、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式落后、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等等问题。因此,探索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结合合作治理理论,以H市起重机的监管现状为基础,从特种设备管理相关概念、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对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分析,对监管相关者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起重机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法定检验新机制,构建可行性的新型监管模式。同时,对起重机监管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对策,明确了建立“一体化”制度、相互制约管理体系、分级分类监管及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对策。最后,着重介绍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起重机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以期新技术的应用来弥补监管手段的不足,并通过对一起事故调查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提出监管模式中调查制度新的改进方向。
严文兵[8](2020)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区域开始加大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力度,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外围护架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因为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等优点,逐步替代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成为高层、超高层施工重要的外围护架体,在施工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拆除、使用过程均存在巨大风险,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加大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研究,分析影响全过程安全的风险因素,采取安全管控措施,提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安全性,加速其推广应用,助力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通过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架体构造、施工工艺等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历年来三起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探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日常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专家访谈方式研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点监管环节,最终提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全过程安全管控措施,并在具体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证明安全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研究表明,影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安全的问题有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环境设备方面及相关单位监管等四方面的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能够将事后补救改为事前控制,有效的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落实各项措施既有助于推进施工各责任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做好安全监管提供监管思路。更能推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许安华[9](2020)在《工程坍塌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建设工程坍塌事故频发,给我国社会带来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分析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和机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本文以2005~2019年235起坍塌事故的调查报告作为分析对象,对坍塌事故致因展开研究。首先从坍塌事故类型、事故等级和伤害类型三个方面对235起坍塌事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坍塌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选取4起典型坍塌事故,运用RASMUSSEN事故理论进行分析,逐一建立ACCIMAP模型,分析得出坍塌事故致因的5个层次:管理致因、人的致因、物的致因、环境致因和结构安全致因,结合相关法律规范、技术规程和文献成果,提取每一层次内的致因共计39项。在此基础上,统计39项致因在235起坍塌事故中出现的频率,得到具有较突出问题的致因和层次,使用致因统计数据,基于7种坍塌事故类型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各个致因与事故联系的紧密性。然后,构建包含致因与事故节点的贝叶斯网络,分析节点与节点关系的紧密性和敏感性,得到由敏感性较大的致因组成的事故致因链;同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安全检查推理有关致因的可能发生概率,从而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最后,基于致因的统计频率、关联度分析和贝叶斯敏感性分析结果,将39个致因分为关键致因、重要致因和一般致因3个管理等级,并相应提出了管理措施。本文以坍塌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基础,以坍塌事故报告作为数据来源,充分提取事故调查报告有效信息,分析得到坍塌事故的基本规律以及致因与致因、致因与事故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对策,为更好地防控坍塌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陈圆月[10](2020)在《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央政府大力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下,一些重庆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历了供不应求的房地产红利时代后,迎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为了降低项目工程变更给技术和管理都不够成熟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带来的生存风险,本文基于WSR理论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进行了分析,搭建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人理维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1506项已发生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模型分析。得到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是:项目赶工、合同内容遗漏、施工方案优化、保证人员安全需要、业主方管理问题、新增工作内容、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验收要求、局部功能更改、设计遗漏。根据关键因素关系矩阵计算出了ISM结构模型,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根源性因素是“项目赶工”和“业主方管理问题”,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二层级因素是“合同内容遗漏”、“新增工作内容”以及“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三层级因素是“施工方案优化”和“验收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四层级因素是“保证人员安全需要”、“局部功能更改”以及“设计遗漏”。(2)通过对工程变更的根源性因素分析,搭建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得到项目的经济(方案预估金额、合同金额变动率、成本容纳风险程度及投资变化率)、工期(工序工期影响、相邻工序影响、总工期影响)、安全(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及人员安全)和风险(索赔风险、技术风险)四项主要指标,实现了业主视角的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价值工程评价。从工程变更的初审、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及技术评审、工程变更的风险管控、工程变更的实施与总结进行层级权限的分解,完成了业主方工程变更过程审批的有效控制。(3)从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实际管理问题出发,完成了人理维协同管理的研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协同管理分析,打破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导致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的分离,整合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业主方内部主要是从组织结构优化和设立奖惩机制来实现协调管理。而培养外部良性竞争关系以及增设交流沟通平台有助于外部协同管理。
二、简述建筑塔吊代管的利与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述建筑塔吊代管的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1)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铝模板工程的研究现状 |
1.3.2 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 |
1.3.3 云模型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要素概述及界定 |
2.1 研究含义-社会经济效益 |
2.2 研究对象-模板工程 |
2.2.1 钢模板工程概述 |
2.2.2 木质模板工程概述 |
2.2.3 铝模板工程概述 |
2.2.4 铝模板工程与普通模板工程差异 |
2.3 研究要素界定 |
2.3.1 评价节点-事后评价 |
2.3.2 指标筛选工具-Note Express |
2.3.3 研究阶段-设计、施工、回收阶段 |
2.4 本章小结 |
3 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
3.1 铝模板工程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3.2 铝模板工程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
3.2.1 文献初步筛选 |
3.2.2 项目专家访谈调研 |
3.3 铝模板工程评价的社会指标 |
3.3.1 铝模板工程的社会指标内容描述 |
3.3.2 铝模板工程的社会指标等级划分 |
3.4 铝模板工程评价的经济指标 |
3.4.1 铝模板工程的经济指标内容描述 |
3.4.2 铝模板工程的经济指标等级划分 |
3.5 铝模板工程评价的环境指标 |
3.5.1 铝模板工程的环境指标内容描述 |
3.5.2 铝模板工程的环境指标等级划分 |
3.6 本章小结 |
4 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4.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
4.2 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层次分析法 |
4.2.1 专家基本情况 |
4.2.2 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流程 |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 云模型评价原理及过程 |
4.4.1 云模型起源及原理 |
4.4.2 云模型的评价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5 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应用 |
5.1 Y市铝模板工程应用基本情况 |
5.2 运用AHP-云模型进行评价 |
5.2.1 专家基本情况 |
5.2.2 评价模型应用过程 |
5.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0 Y市铝模板工程应用评价结果 |
5.3.1 Y市评价结果之社会指标分析 |
5.3.2 Y市评价结果之经济指标分析 |
5.3.3 Y市评价结果之环境指标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6 铝模板工程发展建议 |
6.1 正确认识铝模板生产价格 |
6.1.1 国家做好监管、出口审批及补助措施 |
6.1.2 相关企业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方法 |
6.1.3 社会各方做好服务,落地国家政策 |
6.2 保障项目和人员安全 |
6.2.1 国家支持铝模板工程技术科学研究 |
6.2.2 企业完善立项考评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
6.2.3 社会各方探索工程项目及人员双重保险制度 |
6.3 参与各方标准规划化 |
6.3.1 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体系规格标准化 |
6.3.2 相关企业专项施工方案及设计标准化 |
6.3.3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化 |
6.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6.4.1 国家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多元化 |
6.4.2 铝模板企业拓展业务结构 |
6.4.3 社会各方协同发力,加大宣传广度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云发生器MATLAB程序部分编码 |
附录 B:初步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
附录 C: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 D:实地调研和专家问询部分照片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学术史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点和难点 |
第一章 解放初期旅大经济困境 |
第一节 中共旅大政权之建立 |
一、“旅大”简介 |
二、苏军进驻旅大 |
三、中共建党建政 |
第二节 历史遗产与新生问题 |
一、殖民地城市经济遗产 |
二、诸多棘手的经济问题 |
第三节 重建经济的挑战 |
一、苏军接收后的旅大经济 |
二、管理城市经验的稚嫩 |
三、不得不考虑的苏联因素 |
第二章 保障民生:解决民众基本生存问题 |
第一节 整顿粮市和开荒增产 |
一、整顿市场以规范粮市 |
二、开垦荒地以增加粮产 |
第二节 为贫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 |
一、订购军鞋——为无业妇女谋生计 |
二、生产自救——为失业工人找出路 |
第三节 调整住宅为民安居 |
一、两级分化的居住场所 |
二、调剂优劣住房的努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建工业:民用与军需并重 |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民用工业 |
一、工业停废与市场旺需 |
二、适时整顿公营和私营工业 |
三、民用工业成绩检视 |
第二节 发展军工企业满足军需 |
一、解放战争提出的新任务 |
二、军工企业的贡献与经验 |
第四章 商业探索:服务生活与生产 |
第一节 整顿畸形繁荣的市场 |
一、混乱无序的低端商业 |
二、多方整顿成效初显 |
第二节 创办消费合作社的新举措 |
一、创建与整理 |
二、成效与不足 |
第三节 促外贸服务生活与生产 |
一、贸易对旅大的重要性 |
二、促进外贸的举措与成效 |
第五章 货币改革:为经济重建护航 |
第一节 第一次币改——货币“贴帖” |
一、解放前后旅大货币金融状况与问题 |
二、货币“贴帖”过程 |
第二节 第二次币改——关东币改革 |
一、改革的背景 |
二、币改经过与问题处理 |
第三节 货币改革的影响 |
一、对旅大经济的作用 |
二、经济之外的多重效应 |
第六章 市郊土改:发展农村与服务城市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温和土改 |
一、土改的特殊背景 |
二、削弱地富土地和调整雇佣关系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土改深化——土地调剂 |
一、进一步土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二、土地调剂的运作与博弈 |
第三节 土地改革成效 |
一、旅大农村土改的经济绩效 |
二、土改对旅大城市的影响 |
结语 |
一、旅大经济重建成绩 |
(一) 经济层面 |
(二) 经济之外层面 |
二、经济重建的经验 |
(一) 稳固政权是前提 |
(二) 对苏关系是基础 |
(三) 工业建设是重点 |
(四) 宣传动员是推力 |
(五) 统一战线是法宝 |
(六) 干部思想是保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装配式商品住宅开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现状 |
2.1.1 项目开发管理流程阶段 |
2.1.2 项目开发管理职能划分 |
2.2 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1 投资管理 |
2.2.2 设计管理 |
2.2.3 合约管理 |
2.2.4 工程管理 |
2.2.5 取证管理 |
2.3 产生问题的原因 |
2.3.1 内部原因 |
2.3.2 外部原因 |
2.4 本章小结 |
3 国内外案例及启示 |
3.1 国内外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案例 |
3.1.1 日本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案例 |
3.1.2 万科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案例 |
3.1.3 中建装配式住宅EPC项目开发管理案例 |
3.2 国内外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启示 |
3.2.1 打造装配式管理能力团队 |
3.2.2 构建一体化管理协同机制 |
3.2.3 匹配市场需求的装配式商品住宅产品 |
3.2.4 建立装配式特点的职能管理模块 |
3.2.5 全局视角推动上下游产业水平培育 |
3.2.6 积极实现良好政企互动 |
3.3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策略 |
4.1 优化组织建设 |
4.1.1 经营理念 |
4.1.2 团队建设 |
4.1.3 组织模式 |
4.2 强化职能管理 |
4.2.1 投资管理 |
4.2.2 设计管理 |
4.2.3 合约管理 |
4.2.4 工程管理 |
4.2.5 BIM协同管理 |
4.3 助力行业发展 |
4.3.1 改善市场观念 |
4.3.2 实现政企双赢 |
4.3.3 推动成果共享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
5.1.1 论文主要工作 |
5.1.2 论文结论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存在问题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研究 ——以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
2.3 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现状 |
3.1 A公司简介 |
3.2 扶贫项目相关介绍 |
3.3 扶贫项目WBS分解 |
3.4 扶贫项目的成本控制现状 |
第四章 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 装配式技术使用不合理,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
4.2 成本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
4.3 成本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
5.1 装配式技术的合理运用,降低成本控制难度 |
5.2 BIM技术的运用,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 |
5.3 增强项目管理措施,实现过程成本控制 |
5.4 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提高控制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浦发项目分包情况 |
(6)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项目检查现状 |
1.2.2 飞行检查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及实践研究 |
2.1 房地产工程项目检查相关概念 |
2.1.1 项目检查发展历程 |
2.1.2 项目检查原则 |
2.1.3 项目检查缺点 |
2.1.4 项目检查内容 |
2.2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相关概念 |
2.2.1 飞行检查内涵 |
2.2.2 飞行检查原则 |
2.2.3 飞行检查特点 |
2.2.4 存在问题 |
2.3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实践研究 |
2.3.1 飞行检查内容 |
2.3.2 飞行检查流程 |
2.3.3 飞行检查各主体关系 |
2.4 房地产工程检查模式对比分析 |
2.4.1 检查范围 |
2.4.2 检查方式 |
2.4.3 结果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3.1 飞行检查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 |
3.1.1 建立意义 |
3.1.2 基本原则 |
3.1.3 选取方法 |
3.1.4 选择流程 |
3.2 飞行检查评估体系指标筛选 |
3.2.1 实测实量 |
3.2.2 质量风险 |
3.2.3 安全文明 |
3.2.4 管理行为 |
3.2.5 指标筛选 |
3.3 飞行检查评估体系指标确定 |
3.3.1 问卷发放与处理 |
3.3.2 问卷结果分析 |
3.3.3 指标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模型构建 |
4.1 飞行检查评估模型构建基本概念 |
4.1.1 评价方法选取 |
4.1.2 层次分析法 |
4.1.3 灰色关联分析法 |
4.2 飞行检查评估模型构建基本思路 |
4.2.1 模型构建总体思路 |
4.2.2 模型构建基本理论 |
4.2.3 问卷发放与统计 |
4.3 飞行检查评估模型构建权重计算 |
4.3.1 层次分析法权重赋予 |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权重赋予 |
4.3.3 飞行检查评估体系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1.1 项目简介 |
5.1.2 工程目标 |
5.2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实施过程 |
5.2.1 评估范围 |
5.2.2 评估时间 |
5.2.3 评估过程 |
5.2.4 结果分析 |
5.3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应对管理对策 |
5.3.1 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建设 |
5.3.2 健全项目检查管理制度 |
5.3.3 加强飞行检查应对管理 |
5.3.4 推动施工及工艺标准化 |
5.3.5 建立工程质量预警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分体系 |
附录4 工程项目飞行检查若干规则说明 |
附录5 第三方飞行检查机构所需测量工具清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起重机监管对象的研究 |
1.3.2 对起重机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
1.3.3 对起重机监管对策、手段的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起重机安全监管 |
2.1.2 物联网和物联网起重机 |
2.2 理论基础:合作治理理论 |
2.2.1 合作治理理论的缘起、发展和核心观点 |
2.2.2 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研究框架的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做法与成效 |
3.1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 |
3.1.1 H市在用起重机总体情况 |
3.1.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3.1.3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组织结构 |
3.1.4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 |
3.1.5 H市起重机的行政许可模式 |
3.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
3.2.1 对企业及设备的全面检查及重点监控 |
3.2.2 部署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和监督抽查工作 |
3.2.3 对监察人员培训和落实起重机告知管理工作 |
3.2.4 对起重机相关违法行为的立案查处并通报相关案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部分行业问题难以落实监管 |
4.1.2 法定检验“走过场”现象明显 |
4.1.3 政府“一元”监管下问题突出 |
4.1.4 电子监管系统功能过于简单 |
4.1.5 事故赔偿难容易出现纠纷 |
4.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4.2.2 检验检测制度不够完善 |
4.2.3 政府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
4.2.4 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信息不畅 |
4.2.5 事故调查制度不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国家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
5.1 美国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2 德国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3 日本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4 典型国家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启示 |
5.4.1 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
5.4.2 多样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 |
5.4.3 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参与度高 |
5.4.4 培训机构全面市场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对策 |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
6.1.2 加强政府监管方面立法力度 |
6.1.3 规范起重机制造及维护保养方面相关规定 |
6.2 建立起重机法定检验的新机制 |
6.2.1 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现状 |
6.2.2 建立分级定期检验机制 |
6.2.3 定期更新起重机检验规则 |
6.2.4 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
6.3 建立多元合作型监管体系 |
6.3.1 放开部门职能,加强行业自主监管 |
6.3.2 推行“一体化”制度,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
6.3.3 构建分类分级监管,进行综合评定 |
6.3.4 构建行业工会,推行相互监督管理体系 |
6.3.5 构建职业发展协会,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
6.4 采取多样化、新技术的监管手段 |
6.4.1 云平台监管作用和意义 |
6.4.2 物联网技术在起重机监管中应用 |
6.5 构建公平独立的起重机事故调查制度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H市起重机作业人员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H市起重机安装维保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H市起重机使用单位(企业)调查问卷 |
附录4 H市起重机制造单位调查问卷 |
附录5 对H市L工厂起重机司机的访谈记录 |
附录6 对H市市监局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附录7 对H市市监局监管科室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附录8 对G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H检测院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发展历程 |
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研究现状 |
1.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国内研究现状 |
1.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基础研究及风险因素综合分析 |
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基本工作原理 |
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构造与结构 |
2.2.1 架体结构 |
2.2.2 升降机构 |
2.2.3 防倾覆装置 |
2.2.4 防坠装置 |
2.2.5 同步控制装置 |
2.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 |
2.3.1 施工准备阶段 |
2.3.2 搭设阶段 |
2.3.3 使用阶段 |
2.3.4 拆除阶段 |
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
2.4.1 西安凯旋大厦“9·10”重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坍塌事故 |
2.4.2 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 |
2.4.3 扬州中航宝胜“3·21”较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坠落事故 |
2.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危险因素分析 |
2.5.1 组织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2 技术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3 环境设备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4 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
2.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大危险因素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管控措施 |
3.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常规安全管控措施 |
3.1.1 组织管控措施 |
3.1.2 技术管控措施 |
3.1.3 环境与设备管控措施 |
3.1.4 相关单位安全管理责任 |
3.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重要安全管控措施 |
3.2.1 升降作业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2 使用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3 施工准备阶段及安拆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4 特殊部位安全管控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工程应用 |
4.1 项目概况 |
4.2 施工脚手架方案比选 |
4.2.1 施工安全性能比选 |
4.2.2 施工进度比选 |
4.2.3 施工质量比选 |
4.2.4 经济性比选 |
4.2.5 综合比选 |
4.3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危险源辨识 |
4.4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管控措施 |
4.4.1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要安全管控措施 |
4.4.2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常规安全管控措施 |
4.5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取得成果 |
4.5.1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4.5.2 取得良好的安全效益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工程坍塌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坍塌事故致因体系构建 |
2.1 坍塌事故描述性统计分析 |
2.2 典型坍塌事故分析与致因提取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坍塌事故致因统计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
3.1 坍塌事故致因统计 |
3.2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 |
3.3 基于7种坍塌事故类型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坍塌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分析及应用 |
4.1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
4.2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
4.3 影响力分析 |
4.4 敏感性分析 |
4.5 贝叶斯网络的实际工程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坍塌事故预防和控制对策 |
5.1 坍塌事故致因预防和控制等级确定 |
5.2 关键致因管理对策 |
5.3 重要致因管理对策 |
5.4 一般致因管理对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05~2019年235份坍塌事故基本信息 |
附录二 节点关系表 |
(10)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3 国内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4 国内中小型地产公司研究现状 |
1.5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工程变更概论及WSR方法论 |
3.1 工程变更概述 |
3.2 WSR方法论 |
3.3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 |
3.4 WSR方法论指导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分析 |
4.1 工程变更因素识别 |
4.2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分析 |
4.3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相互关系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事理维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1 工程变更产生因素识别分析及构建因素信息库 |
5.2 工程变更评价体系 |
5.3 构建业主方为主导的工程变更控制流程 |
5.4 事理维的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人理维协同管理 |
6.1 协同管理介绍 |
6.2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问题 |
6.3 基于WSR理论的人理维工程变更协同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数据 |
附录2 ISM结构模型调查问卷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四、简述建筑塔吊代管的利与弊(论文参考文献)
- [1]铝模板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 陈欣. 烟台大学, 2021(09)
-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策略研究 ——以XZ市为例[D]. 董宝程.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D]. 柳直. 山东大学, 2020(04)
- [4]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开发管理研究[D]. 李昂.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5]扶贫项目总承包成本控制研究 ——以A项目为例[D]. 赵梓延.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房地产工程飞行检查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D]. 杨同生.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利文巧.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D]. 严文兵. 长安大学, 2020(06)
- [9]工程坍塌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许安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10]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D]. 陈圆月.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