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反垄断法宽免制度是执法机关提高查处卡特尔行为的效率,以减免法律责任为对价,鼓励违法者主动告密的制度。它以经济学的“囚徒困境”和“胜者夺去一切”的理论和法学的“威慑理论”为基础,由美国首创,在欧盟得以发展与创新,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宽免制度最突出的价值在于效率,其实施效果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本文从研究宽免制度的效率出发,系统阐述了反垄断法的宽免制度,分析其执法效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进一步对其效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反垄断宽免制度的执行效率预期,并针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提出构建我国宽免制度的效率构想。各国反垄断法对卡特尔的严厉打击,使得卡特尔越来越隐蔽。为了加强对卡特尔的打击力度,宽免制度需要有明确的适用对象、具体的使用条件和有诱惑力的责任减免,以增加卡特尔成员对制度的预期并选择与执法机关合作。宽免制度的积极实施,不仅可以使执法资源得以优化,还可以增加社会的整体收益;但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可能鼓励卡特尔的形成、使执法机关过度依赖宽免制度,甚至可能导致卡特尔更加稳固。我国反垄断法体系中对于宽免制度的规定还过于原则性,存在适用对象模糊、使用条件不确定和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在宽免制度的外部法律环境中,也存在反垄断法律责任缺乏威慑力和执法权分散的缺陷。本文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宽免制度的构想,通过进一步明确宽免制度的适用条件、加强对卡特尔的处罚力度和执法力度、统一卡特尔执法权并构建完善的辅助制度,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宽免制度的执法实践,实现我国宽免制度的效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买方卡特尔的反垄断法规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2].德国汽车巨头涉嫌最大卡特尔案[J]. 检察风云 2017(19)
- [3].卡特尔政党模式在德国的兴起及其动因分析[J]. 德国研究 2016(01)
- [4].澳大利亚卡特尔行为的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 2015(22)
- [5].基于欧盟卡特尔案件的生存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 [6].卡特尔——心理元素周期表的创造者[J]. 大众心理学 2012(03)
- [7].卡特尔行为反垄断法与刑法的协同规制[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10)
- [8].浅谈我国《反垄断法》对卡特尔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制[J]. 法制与社会 2014(16)
- [9].出口卡特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豁免与合作规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 [10].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评挑选人才[J]. 企业管理 2012(02)
- [11].核心卡特尔及其危害性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0)
- [12].对价格卡特尔的规制要“三思而后行”——从法经济学角度看价格卡特尔[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2(03)
- [13].内田实验与卡特尔16PF的相关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4].竞争合规——以规制卡特尔为核心[J]. 政法学刊 2012(03)
- [15].论核心卡特尔宽恕制度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J]. 广东社会科学 2012(06)
- [16].构建中国煤炭卡特尔的可行性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7].反垄断法:反击价格卡特尔的利器[J]. 中国市场 2011(39)
- [18].浅议行业协会价格卡特尔行为的认定与规制[J]. 商品与质量 2011(S9)
- [19].行业协会价格卡特尔及其法律规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 [20].欧洲化对德国卡特尔法发展的影响——以卡特尔禁止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 [21].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对价格卡特尔之规制[J]. 理论前沿 2009(12)
- [22].中国出口卡特尔豁免制度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09(03)
- [23].论我国电信业的卡特尔形态[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4].论核心卡特尔中的宽恕制度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其规制和完善[J]. 行政与法 2009(07)
- [25].宽大政策瓦解卡特尔的最优机制研究[J]. 经济评论 2009(05)
- [26].出口卡特尔的豁免与管制[J]. 法制与社会 2008(35)
- [27].论“经理革命”与价格卡特尔的法律规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8].论核心卡特尔参与者获得宽大的必要条件[J]. 法学家 2008(06)
- [29].论核心卡特尔的危害性[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1)
- [30].论建立和完善我国出口卡特尔反垄断豁免审查制度[J]. 法学杂志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