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儿童文学在图像时代面临的不仅是“文学终结”的严峻形势,还有“童年的消逝”预示的自身合法性丧失的威胁。因此在当今,图像与儿童文学的相关问题引起了西方儿童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然而对这个问题,国内儿童文学界则没有足够的问题意识。事实上,中国儿童文学在最初萌动时就与图像勾连在一起。晚清出现的第一批儿童读物就是以文图并茂的方式呈现的,随后儿童读物上的图像异彩纷呈,由叙事的点缀到直接介入叙事,从而改变了儿童文学的呈现方式和阅读方式。图像成为儿童文学发生和现代历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并最终引领着儿童文学汇入到“图像转向”的文化变革中。所以如果不对儿童文学图像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就无法回答图像时代儿童文学“何所来何处去”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前人对图像的研究仅仅围绕着儿童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图画书展开的,而且只聚焦在当代。既缺乏对图像和儿童文学关系的整体观照,又缺乏对图像在儿童文学发生期表现的史学观照。图像研究在儿童文学研究视野中长期被遮蔽。这使得儿童文学现有的某些论断不免带有局限性,需要修正,至少需要重新论证。本研究通过爬梳、占有前人很少涉及的大量具体、生动的图像资料,并为便于考察把少数重要的图像资料254幅附载在论文正文中,发现从晚清到抗战前夕的这段时期是个多声复义、蕴含多种可能性的时代。而图像文本多维度的现代探索和表达构成了儿童文学中最具魅力的一种言说方式。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些被遗忘在历史链条中的图像文本,来论述图像叙事的发展如何影响儿童文学的面貌,如何影响人们对“童年”的建构,从而揭示儿童文学中“被压抑”的另一种现代性诉求。绪论:本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首先是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其次在对晚清以降儿童文学图像叙事做知识考古之前要廓清的三个问题: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辨析;二图画故事也是儿童文学;三图像和文字一样需要习得。第一章:对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多元准备来说,我们现有的研究成果相对单薄。我们仍然需要大量丰富的历史细节来充实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一章正是通过对从晚清以来儿童读物上的封面画、插图、内页装帧、广告画等生动直观、蕴涵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原始资料考察,来论述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复杂性和多元准备。第二章:儿童文学中的图像从单幅到多幅、从叙事点缀到直接参与叙事的演进,逐渐形成了以多幅图画来讲述一个故事的新文体——图画故事。这种图像叙事实践不仅悄悄地改变着儿童文学的呈现方式和阅读方式,并且正以多变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19、20世纪以来西方儿童文学图像叙事迅猛发展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所折射出的一个镜像。对这一点,前人显然认识不足。第三章:“童年”概念是儿童文学发生的原点。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儿童文学中文字文本对“童年”的建构,却乏于对图像文本的深入研究。其实从晚清到抗战前夕,图像中的儿童形象就已经在想像西方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而通过儿童文学图像中儿童造型、服饰、玩具和儿童生活场景以及儿童精神气质的变迁建构出来的“童年”,呈现出现代时尚、富足快乐的西方化景观。这种单一、透明的“想像的共同体”的建立深刻影响着成人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从而对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第四章:目前探讨儿童文学中文图互文的研究总是围绕文图融合展开的,其实文与图作为两种叙事手段必然会造成裂隙,文图之间的裂隙带来的巨大叙事张力则极大开拓了儿童文学的研究空间。论文以具有巨大想像与言说空间的顽童母题为例展开论述,以顽童为主角的图像叙事,通常的模式是在图像上呈现出顽童挑战成人社会所带来的具有先锋色彩的娱乐性,在文字上则进行着对顽童规训、惩戒的意义挖掘。最具讨论价值的是同时受制于时代局限,图像文本竟然呈现出与文字文本不同的另一种现代景观。因为在“童年”还远没有成为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的社会现实中,图像在想像西方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童年”也成为一种凌空蹈虚的叙事。所以文与图的背离一方面表现为文字表述的滞后压制和遮蔽了图像叙事的现代诉求;另一方面图像的启蒙现代性本身的先天不足使之为儿童文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第五章:这章通过考察常常被人忽略的近现代文人对儿童文学图像的理论和创作的探求,来揭示图像叙事的重要性也是在文人论述的合谋下“生产”出来的。幼年就酷爱美术的鲁迅始终把图像视作摆脱蒙昧、走向现代的启蒙“利器”。鲁迅确立了图像叙事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图像中的娱乐性,并在大力倡导儿童美术的同时,也把视觉技术运用到儿童文学创作中,于是他的作品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和色彩冲击力。虽然周作人秉持着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儿童本位”观与国内儿童文学中印刷技术低劣、文学性缺失的图像文本形成错位,但他批评中彰显的启蒙的先锋性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美术素养极高的郑振铎不只创制了现代图画书的雏形——图画故事,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和文体试验,为儿童文学图像叙事的逐步展开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丰子恺作为文学家和漫画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文学和绘画之间的“通似性”。他绘制的“儿童相”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上实现的文图融合。总之,在众多文人对儿童文学图像的论述中,图像叙事的意义不断叠加、衍生,使图像叙事最终演变成现代的一种文化选择。余论部分是论述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在图像化的过程中如何被删改、被简化。当前视觉文化启蒙的先锋姿态褪尽,其负面作用开始彰显。与此相勾连的“文学终结”和“童年的消逝”等论断提醒我们应该对当前图像叙事的泛滥保持警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与丰子恺漫画的民族思维[J]. 国画家 2019(06)
- [2].论丰子恺漫画中的生活图景及其审美意蕴[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3].《东南日报·沙发》上的丰子恺的文与画[J]. 新文学史料 2020(01)
- [4].《东南日报·沙发》上的丰子恺佚文[J]. 新文学史料 2020(01)
- [5].丰子恺在日本[J]. 国际人才交流 2020(01)
- [6].丰子恺的“速写本”[J]. 钟山风雨 2020(01)
- [7].丰子恺的童心[J]. 思维与智慧 2018(20)
- [8].丰子恺与章桂的“友谊小船”[J]. 文史天地 2018(12)
- [9].丰子恺的流亡生涯[J]. 文史春秋 2018(11)
- [10].丰子恺艺术和人生观中的日本因缘[J]. 公关世界 2019(02)
- [11].什么东西最值钱[J]. 新湘评论 2019(03)
- [12].《丰子恺影像》评介[J]. 美育学刊 2019(02)
- [13].《丰子恺话人生》评介[J]. 美育学刊 2019(02)
- [14].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论丰子恺趣味性散文及其文化内涵[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15].常看常新的丰子恺绘画[J]. 艺术市场 2018(12)
- [16].在丰子恺的“乌托邦思想”中重新定义自己[J]. 戏剧之家 2019(20)
- [17].丰子恺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与绘画元素[J]. 戏剧之家 2019(28)
- [18].温情的叙述与批判中的宽容——论丰子恺散文中的动物书写[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2)
- [19].丰子恺作品[J]. 博览群书 2018(01)
- [20].意到笔不到和画中有诗——丰子恺漫画的特点[J]. 建筑与文化 2018(03)
- [21].丰子恺简约交友[J]. 思维与智慧 2018(11)
- [22].丰子恺与钱君匋的师生情谊[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8(07)
- [23].丰子恺与自鸣钟[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2)
- [24].浅析丰子恺漫画中的雅[J]. 今传媒 2018(07)
- [25].用童心去看待纷繁世界——读丰子恺散文《万般滋味,都是生活》[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31)
- [26].东亚启示录——丰子恺与日本(上)[J]. 名作欣赏 2018(31)
- [27].艺术情怀:丰子恺在桂林的创作与教学活动[J]. 贺州学院学报 2018(03)
- [28].简单是一种人生修行 读丰子恺《简单甚好》[J]. 上海企业 2018(11)
- [29].丰子恺儿童文学的特点——评《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J]. 新闻与写作 2016(12)
- [30].丰子恺:无黄酒之地不能久住[J]. 文史博览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