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技术提取桦褐孔菌中的抗癌活性物质。首先对PEF强化提取传质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PEF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30kV/cm,脉冲数6,液料比25mL/g,pH值10,在此工艺条件下,桦褐孔菌多糖的纯度为25.6%,多糖的提取率为49.8%;研究PEF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50kV/cm、脉冲数10、液料比30mL/g、乙醇体积分数75%,在此工艺条件下,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的提取率为11.8g/kg;并对两种难溶于水的三萜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和白桦脂醇进行水溶性衍生化;最后,采用MTT法对桦褐孔菌提取成分的抗癌活性进行体外筛选。通过上述研究,为中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提要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的目的意义1.1.1 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作用1.1.2 桦褐孔菌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方法1.1.3 选题的意义1.2 高压脉冲电场的研究现状1.2.1 PEF 技术1.2.2 PEF 技术的发展现状1.2.3 PEF 技术发展前景与展望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PEF 技术强化提取传质机理研究2.1 引言2.2 传质的基本方式和传质推动力2.3 PEF 强化传质机理分析2.3.1 PEF 提高溶剂渗透、溶质溶解和扩散的速率2.3.2 PEF 导致细胞膜穿孔和破裂2.3.3 PEF 强化传质的影响因素2.3.4 PEF 强化传质的动力学分析2.3.5 PEF 强化提取的验证实验2.4 结论第三章PEF 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3.1 引言3.2 PEF 提取装置的系统设计3.2.1 PEF 提取装置组成3.2.2 PEF 参数的计算方法3.2.3 PEF 处理室的设计3.3 材料与方法3.3.1 实验原料与仪器3.3.2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3.3.3 热碱提取3.3.4 微波辅助提取3.3.5 超声波辅助提取3.3.6 桦褐孔菌多糖含量的测定3.4 结果与分析3.4.1 PEF 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单因素分析3.4.2 PEF 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优化3.4.3 PEF 提取法与其他常用提取方法的比较3.5 结论第四章PEF 技术提取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的研究4.1 引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4.2.2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4.2.3 溶剂浸泡提取法4.2.4 超声波辅助提取4.2.5 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总量的测定4.3 结果与分析4.3.1 PEF 提取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的单因素分析4.3.2 PEF 提取三萜化合物的优化4.3.3 PEF 提取法与其他常用提取方法的比较4.4 结论第五章 三萜化合物组分分析和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5.1 引言5.2 材料与方法5.2.1 实验原料5.2.2 主要仪器与试剂5.2.3 色谱质谱检测5.2.4 PEF 参数对三萜化合物的组分含量的影响5.3 三萜化合物组分分析5.3.1 GC-MS 分析5.3.2 三萜化合物组分的分离纯化5.3.3 结构鉴定5.4 PEF 参数对三萜化合物组分的影响分析5.4.1 电场强度5.4.2 脉冲数5.5 桦褐孔菌醇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5.5.1 合成路线5.5.2 制备方法5.5.3 结构鉴定5.5.4 水溶性测定5.6 白桦脂酸的制备5.6.1 合成路线5.6.2 制备过程5.6.3 结构鉴定5.7 结论第六章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癌活性的研究6.1 引言6.2 材料与方法6.2.1 实验材料6.2.2 MTT 比色法6.2.3 抗肿瘤活性评价6.3 结果与讨论6.3.1 助溶剂的用量6.3.2 药物在不同时间的活性变化6.3.3 化学修饰前后药物活性对比6.4 结论第七章 全文总结参考文献摘要Abstract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桦褐孔菌论文; 高压脉冲电场论文; 提取论文; 活性物质论文; 化学修饰论文; 抗癌活性论文;
桦褐孔菌有效成分的PEF提取、化学修饰和抗癌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