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以汹涌的势头取代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从微观到宏观冲击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在低碳经济政策影响下,就业增长模式会否发生改变,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准及方式会否发生改变,这需要进行新的理论诠释。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低碳经济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检验。通过数学模型解析低碳经济政策影响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路径和结果,得出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一般规律性结论;通过对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现象解析和数据解析,得出在中国现阶段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特殊结论,为制定低碳就业政策提供可行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为:第一,在一个集低碳经济理论、劳动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为一体的框架下,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在微观层面运用图形分别解析了约束型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和激励型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成本效应及总体影响,并运用数学模型推理验证了图形解析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的劳动力流动效应及人力资本效应。在中观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价格效应。在宏观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消费需求效应。第二,提出了C02结构偏离度概念,运用这一概念分析中国不同产业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就业的关联,并按CO2结构偏离度差异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实施低碳经济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根据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整体影响,评价采用不同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对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抑制能源消费量对就业量和就业结构均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则有利于促进就业量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不同低碳经济政策手段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提高能源价格或者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均会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业量,增加污染治理投资不利优化就业结构,提高能源价格却会促进优化就业结构。本文基于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实证分析的结论,借鉴英国和美国低碳就业政策的经验,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实现低碳与就业双重目标导向的低碳就业政策框架。
论文目录
致谢中文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1.1 国际背景1.1.2 国内背景1.1.3 问题的提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综述1.2.2 国内研究综述1.2.3 研究方法综述1.2.4 简要评述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研究主要内容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 研究方法1.5.2 技术路线2 相关理论基础2.1 低碳经济理论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2.1.2 低碳经济理论的形成2.1.3 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2.1.4 低碳经济政策的实质及手段2.2 劳动经济理论2.2.1 就业及其决定因素2.2.2 失业理论2.2.3 劳动力流动理论2.2.4 就业结构理论3 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解析3.1 微观层面3.1.1 低碳经济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3.1.2 低碳经济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3.2 中观层面3.2.1 低碳经济政策对各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3.2.2 低碳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3.3 宏观层面3.3.1 环境物品供给、经济增长与就业3.3.2 约束型低碳经济手段对就业的消费需求效应3.3.3 绿色财政改革的劳动力需求效应4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与就业的现状分析4.1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4.1.1 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政策的环境政策基础4.1.2 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决策4.1.3 低碳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4.1.4 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1.5 低碳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4.2 中国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4.2.1 就业政策的演变4.2.2 就业政策的主要手段4.2.3 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4.2.4 就业增长的制约因素4.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就业的产业分布特征4.3.1 三次产业分布特征4.3.2 行业分布特征4.3.3 环境管理业和低碳产业就业状况4.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和就业的地区分布特征4.4.1 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分布特征4.4.2 就业的地区分布特征2结构偏离度'>4.4.3 地区CO2结构偏离度4.5 低碳人才供求状况5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5.1 低碳经济政策促进就业增长的效果评价5.1.1 整体效果评价5.1.2 不同政策手段就业效应比较5.1.3 地区比较5.1.4 产业比较5.1.5 行业比较5.2 低碳经济政策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效果评价5.2.1 整体效果评价5.2.2 低碳农业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6 低碳就业政策分析6.1 英、美低碳就业的经验及启示6.1.1 英国低碳就业的主要措施6.1.2 美国低碳就业的主要措施6.1.3 英美低碳就业政策的启示6.2 政府主导的低碳就业政策6.2.1 明确政府责任6.2.2 双重目标导向6.3 低碳就业政策手段6.3.1 构建低碳经济的劳动力蓄水池6.3.2 合理搭配环境税收与劳动税收手段6.3.3 构建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框架6.3.4 建立“四位一体”低碳人才培养模式7 研究结论与展望7.1 本文结论7.2 本文的创新点7.3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作者简历学位论文数据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低碳经济政策论文; 就业效应论文; 结构偏离度论文; 理论解析论文; 效果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