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QCC活动与ISO9000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1](2020)在《关于QCC活动的方法在非制造管理部门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对QCC活动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松下公司及中国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QCC小组活动的运营开展,并对QCC活动的投入与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展QCC活动的领域,提高经营绩效的思路。
邢天宇[2](2020)在《A公务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商务出行和旅游出行的需求日益提升,财富人群对于出行的时效性、舒适性、私密性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公务航空公司而言,面临竞争日益加剧的公务航空市场以及服务需要日益提升的客户群体,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公务航空公司目前基本已经依据ISO9001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主要侧重于安全管理,对于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管理理念不清晰、管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A公务航空公司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公务机运行商,具备较丰富管理经验,A公司同样也面临着上述痛点问题。因此,本论文结合时下公务航空客户服务发展的新需要,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优化设计其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以期达到加强组织管理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运营和盈利能力的目的。首先,论文中明确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航空服务质量的相关文献综述;其次,对服务质量相关理论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重点对ISO 9001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将二者相结合的思路;第三,对A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A公司的局限性,并重点对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调研、测量和分析。调研对象包括客户和员工两个层面,内外部相结合,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访谈法。对于客户层面,使用了SERVQUAL量表分析了A公司近三年的历史投诉信息;对于公司层面,通过员工一线访谈和服务质量差距自评问卷开展调查。从A公司内外两方面测量A公司的服务质量差距并分析原因。第四,综合上述分析,在了解公务航空客户服务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模型,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5GAP)及全面质量管理(TQM)相关理念融入当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该优化模型包括质量控制子体系、质量组织子体系、服务控制子体系和信息沟通管理子体系,这四个子体系互相联系,通过质量管理的手段达到弥合服务质量差距的目的,共同促进A公司服务质量的提高。第五,提出了确保优化体系顺利实施的运行保障建议。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不足之处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
钟启兴[3](2020)在《德赛西威公司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卓越绩效模式现已成为国际领先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和国内追求卓越绩效企业的目标。它提供了一个比ISO9000及TS16949内涵更加丰富的质量体系建设框架,卓越绩效管理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组织的日常经营管理,从而使企业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来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赛西威)作为老牌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面对产业内科技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的压力也来越大。同时,企业所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现出了内涵不够丰富,只达到业界基本入门要求,难以有效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的发展愿景不匹配,影响竞争力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成为德赛西威的重大管理举措。基于企业实践需要,论文以德赛西威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为研究主题,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准则对公司现行质量体系的现状加以解剖,找到不足和差距,针对性地构建公司的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质量体系,并制定新体系推进计划与保障措施。本篇论文主要有六章的研究内容。首先是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建立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框架,分别就卓越绩效模式的内涵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等进行了阐述;其后,借助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准则结合德赛西威的实际情况,对德赛西威现行的质量体系运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诊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对比准则分析的方式诊断和发现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下企业现行六大维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了德赛西威进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结合卓越绩效要求及发现的问题,对企业的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并且根据设计提出了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论文对德赛西威卓越绩效模式的体系构建方案的探究,将升级和提高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经营质量,打下了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另外,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引入卓越绩效模式、追求组织管理的卓越绩效模式的体系建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李志鹏[4](2019)在《ZC公司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制造业生命在于质量,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是创造质量的基本依托。当前,全世界制造业发展局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要想在难得的战略机遇中赢得先机,优化提升质量管理已经尤为重要。ZC公司是一家集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于一体的系统集成供应商,虽然公司已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体系开展相关工作,并无较大的质量管理问题,但成绩也不突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性及行业的整体状况,科学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不断实现企业增值已是关注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ZC公司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PDCA循环、柏拉图、QCC改进等工具和方法,从组织结构、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关特工序管理制度、生产制造流程、供应商评价体系及流程、客户满意度及投诉流程等方面,提出合理的优化与改善建议。从而提升ZC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树立公司品牌形象,赢得市场。
王卓平[5](2019)在《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诊断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质量强国战略和企业内部需求的背景下,制造型民营企业JC公司需要顺应国家质量发展战略,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如何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借鉴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方法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能力概念及构成要素进行了界定,结合指标设计原则和制造型企业的特点,设计了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然后,根据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质量管理能力指标进行了测量,结合5GAP质量差距模型对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使用客户需求导向原则、时间成本导向原则、全员参与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四项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原则,并结合PDCA方法确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流程,借鉴企业标杆经验,确定了5GAP模型中与管理者认知的差距、质量标准差距、服务交易差距、营销沟通差距的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策略和资源需求。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制造型民营企业自身特点,认为质量管理能力即企业挖掘自身内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文化的本领。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中,并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质量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战略导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制度完善能力、资源胜任能力、过程监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可采用决策力、认识力、思维力、沟通力、教育力、执行力。通过探讨,本文认为解决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提升问题需要该公司建立和完善质量文化、实现信息共享和无障碍传递、全员参与、有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沟通与监控及时有效,并需要从制度、资金、人员、技术四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王国栋[6](2018)在《基于QCC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装备行业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领域,与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和核心支撑。其中粮油加工设备制造业作为农业装备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管理问题始终备受关注。在一系列质量改进方法中,QCC活动是由基层员工自发组成的小组织,它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该组织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现并分析解决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其具有成本低、课题可选性大、成功率高、适用行业广等特点,在我国企业中普及率比较高,但是在粮油加工设备制造业中的应用较为罕见。适应日益提高的粮油加工设备质量要求及客户需要,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就需要先进的质量改进工具作为保证。本文对基于QCC的质量持续改进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QCC活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对QCC活动改进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某粮油加工设备制造企业近几年开展QCC活动中出现的选题问题、活动积极性下降及活动实效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按照将QCC活动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的基本思路,使用树图法提出了最佳改进措施。一是通过优先选择基于客户需求而产生的课题、由领导审核选题、选题时应适当引入财务评审等方法来解决选题问题;二是通过ISO9000体系保障活动制度,重点完善表彰激励制度及实现QCC活动与基层班组建设的有机结合等措施来改进活动积极性;三是通过抓好入职培训、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及加强统计工具、统计方法教育等教育培训手段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四是提炼出了 QCC活动与ISO9000整合模型,可为以后的质量改进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文章最后以某粮油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一次完整的现场型QCC活动为例,详细介绍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后QCC活动方式的初步实践,并在活动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改进效果进行了测量并用SPSS进行了数据分析,证明了这一设想的有效性。
焦朝凤[7](2018)在《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促使传统汽车技术逐渐向能源多元化、环境友好等方向转变,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及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我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关键在于“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核心技术的攻关,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整车的性能。本文以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现状为基础,运用质量相关工具和方法,如PDCA循环、FTA分析、SPC、MSA、过程能力分析等,深度剖析公司存在的质量问题,如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式不适应、供应商管理缺乏、产品质量不稳定、员工质量意识方面薄弱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改进、供应商管理的改进,如建立供应商动态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QCC活动、大部屋活动)等,同时为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实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质量文化和培训体系的建立、组织架构重组、质量激励机制以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本文的研究主要有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机制的改进、供应商绩效考核的改进和产品制造过程的SPC控制图及MSA分析方法改进等,研究结论对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类似公司的改进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张童非[8](2017)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涌现出大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5%,税收贡献占到了50%以上,出口超过了68%,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人员(2015年数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持续升温,行业竞争日趋残酷,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顾客质量警觉性的提高也反推着企业竞争趋向多元化。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各企业不断挖掘潜力,获取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即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途径。S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LBS位置服务领域。作为典型的初创型公司,S公司在经历了业务的快速扩张后,开始面临产品质量下降、客户投诉增多、市场份额增速下滑等问题。ISO 9000实施之后,公司的质量管理逐步进入了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轨道,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如此,S公司的质量管理依然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从质量管理理论和ISO 9000出发,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S公司目前的质量管理现状;其次,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并分析出S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质量功能缺失或不完善、流程管理不完善、组织架构不合理、质量标准存在误区及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欠缺等,并进一步分析得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为:管理层的质量意识薄弱、培训不足及公司质量文化建设不足;最后,为了使S公司突破在快速发展中所遇到的质量管理的瓶颈,提出了S公司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利用IATF 16949的相关知识识别出S公司的COP流程;利用戴明SIPOC模型分析COP流程;利用狩野纪昭的愉悦质量理论改进质量标准;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改进S公司的质量管理模式等。同时,完善和改进S公司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确保质量管理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最后,通过对检验合格率、客户满意度及公司营业数据的跟踪确认了改进的效果。S公司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改进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许耀山[9](2016)在《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竞争实力的一种体现。文章分析了当前电子产品质量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生产实际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阐述了质量控制技术教学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强调质量控制系统教学应从质量控制基本概念开始,重视产品可制造性设计和生产现场7S管理,学习统计抽样技术、各种QCC工具、SPC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及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知识等。提出了综合运用理实一体、项目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并经三年教学实践证明有较好的效果。
张士伟[10](2016)在《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程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七大原则之一,是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强调企业的组织形式以“过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随着《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概念和应用指南》和《ISO/TS16949:2009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和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殊要求)》的发布和和实施,为汽车企业有效运行过程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也是增加企业整体绩效和控制相关风险的重要因素。随着客户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但过程方法的具体应用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实施过程方法后部门壁垒仍明显、过程有效性与效率低下、体系的业绩没有明显提升、上述问题始终困扰企业,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更好盈利的绊脚石。本文以伟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它是一家典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通过对伟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方法应用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及分析伟新公司的过程业绩水平,归纳出伟新公司过程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有效的相关因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过程方法应用指南,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PDCA等理论,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伟新公司的过程方法应用模型,控制过程绩效和持续改进过程,最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方案和保障措施;如采用“章鱼图”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识别过程、采用“SIPOC图”和“乌龟图”解决过程构成、采用“过程标识卡”描述过程和控制风险、采用“过程绩效”评估过程有效性和效率、采用PDCA解决过程改进,使用过程方法审核、优化信息化系统和过程绩效纳入组织绩效等保障措施,使伟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更有效运行,提升企业的过程绩效,流程更标准化,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伟新公司过程方法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利用有效工具来解决过程识别,过程构成,过程活动控制和风险控制等,即可以帮助企业在过程方法下提高整体效益,也可帮助企业计划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伟新公司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其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对其他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浅析QCC活动与ISO9000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QCC活动与ISO9000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QCC活动的方法在非制造管理部门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QCC活动的回顾 |
2 松下公司的质量管理 |
3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QCC活动分析 |
3.1 QCC活动的目的方针 |
3.2 QCC组织的建设 |
3.3 实施QCC教育 |
3.4 QCC活动持续性 |
3.5 QCC小组活动投入与产出成果分析 |
4 结束语 |
(2)A公务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关于服务质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 |
2.1 服务质量相关理论 |
2.1.1 服务质量的内涵 |
2.1.2 服务质量差距理论 |
2.1.3 SERVQUAL方法理论 |
2.2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方法及理论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2.2 ISO9000质量管理相关标准 |
2.2.3 ISO9001 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关系的研究 |
3 A公务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A公务航空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服务内容 |
3.1.3 服务质量管理概况 |
3.1.4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A公司存在的局限性 |
3.2 A公司服务质量现状调查 |
3.2.1 调查逻辑模型设计 |
3.2.2 基于SERVQUAL方法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调查 |
3.2.3 一线员工满意度访谈调研 |
3.2.4 公司服务质量差距自评调查分析 |
3.2.5 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
4 A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模型 |
4.1.1 公务航空客户服务需求特点 |
4.1.2 基于5GAP模型弥合服务质量差距 |
4.1.3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与TQM融合 |
4.1.4 体系优化设计模型 |
4.2 质量控制子体系 |
4.2.1 客舱服务标准的优化 |
4.2.2 外包商的服务质量控制 |
4.2.3 建立QCC小组服务质量自查与风险管理模式 |
4.3 服务控制子体系 |
4.3.1 完善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 |
4.3.2 授权一线员工解决问题 |
4.3.3 优化服务投诉管理控制 |
4.3.4 服务质量回访管理 |
4.4 质量组织子体系 |
4.4.1 组织管理架构优化 |
4.4.2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建设 |
4.5 信息沟通子体系 |
4.5.1 优化公司内服务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
4.5.2 建立服务于客户的信息保障平台 |
5 A公司新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运行保障 |
5.1 组织保障 |
5.1.1 成立优化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专项小组 |
5.1.2 领导理念 |
5.2 资源投入保障 |
5.2.1 资金投入 |
5.2.2 人员投入 |
5.3 管理制度保障 |
5.3.1 丰富监督检查制度 |
5.3.2 服务质量考核制度 |
5.3.3 建立“服务金点子”平台 |
5.4 宣贯教育保障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德赛西威公司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主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及其研究综述 |
2.1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概述 |
2.1.1 发展沿革 |
2.1.2 核心价值观 |
2.1.3 主要特点 |
2.1.4 评价准则 |
2.2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ISO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
2.2.1 相互联系 |
2.2.2 主要区别 |
2.3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研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三章 德赛西威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诊断与分析 |
3.1 德赛西威介绍 |
3.1.1 公司总体情况 |
3.1.2 组织环境 |
3.1.3 主要技术和设备 |
3.1.4 管理制度和规范 |
3.2 现行质量体系的诊断 |
3.2.1 诊断设计 |
3.2.2 高层领导的诊断 |
3.2.3 战略的诊断 |
3.2.4 顾客与市场的诊断 |
3.2.5 资源的诊断 |
3.2.6 过程管理的诊断 |
3.2.7 测量分析与改进的诊断 |
3.3 诊断结论与分析 |
3.3.1 诊断结论 |
3.3.2 问题与原因 |
3.3.3 构建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四章 德赛西威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
4.1 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整体架构 |
4.1.1 系统总述 |
4.1.2 管理理念系统 |
4.1.3 战略牵引系统 |
4.1.4 运营支撑系统 |
4.1.5 测量控制系统 |
4.2 管理理念子系统的建设 |
4.2.1 设计概述 |
4.2.2 价值观与企业使命愿景结合 |
4.2.3 文化建设 |
4.2.4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
4.3 战略牵引子系统的建设 |
4.3.1 战略目标 |
4.3.2 战略制定 |
4.3.3 战略部署 |
4.3.4 关键绩效指标监测与绩效预测的优化 |
4.4 运营支撑子系统的建设 |
4.4.1 资源的方案设计 |
4.4.2 过程管理的方案设计 |
4.4.3 顾客与市场的方案设计 |
4.4.4 产品与服务的方案设计 |
4.5 测量控制子系统的建设 |
第五章 德赛西威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与保障 |
5.1 实施计划 |
5.1.1 建设预备期 |
5.1.2 建设初期 |
5.1.3 建设深入期 |
5.1.4 建设成熟期 |
5.2 保障措施 |
5.2.1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
5.2.2 系统学习与强化沟通 |
5.2.3 专业组织与系统策划 |
5.2.4 管理整合与固化成果 |
5.2.5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德赛西威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文件摸底调查表 |
附录 B 德赛西威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对标诊断访谈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ZC公司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 |
1.3.2 质量管理推广与实施 |
1.3.3 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的概念 |
2.2 质量管理改进的概念 |
2.3 质量管理方法 |
2.3.1 PDCA循环 |
2.3.2 柏拉图 |
2.3.3 因果图 |
2.3.4 QCC改进法 |
第三章 ZC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ZC公司简介 |
3.1.1 主营业务 |
3.1.2 人员构成 |
3.1.3 组织架构 |
3.2 ZC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2.1 ZC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3.2.2 质量管理工作职责分配 |
3.2.3 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3 现存问题 |
3.3.1 质量管理分工不明确 |
3.3.2 质量信息管理有待提升 |
3.3.3 关特工序管理制度欠缺 |
3.3.4 生产制造过程管控不规范 |
3.3.5 供应商绩效管理不健全 |
3.3.6 客户满意度投诉流程不成熟 |
3.4 质量管理SWOT分析 |
3.4.1 内部的优势 |
3.4.2 实施的劣势 |
3.4.3 面临的威胁 |
3.4.4 发展的机遇 |
第四章 ZC公司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与制度优化 |
4.1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
4.2 质量管理制度完善 |
4.2.1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
4.2.2 健全关特工序管理制度 |
第五章 ZC公司质量管理流程优化 |
5.1 生产制造流程优化 |
5.1.1 开展过程 |
5.1.2 活动记录 |
5.1.3 活动评审 |
5.2 供应商评价体系及流程优化 |
5.2.1 供应商评价频率 |
5.2.2 供应商绩效评价标准及激励 |
5.3 客户满意度及投诉流程优化 |
5.3.1 客户满意度 |
5.3.2 客户投诉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在读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诊断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
2.1 公司质量管理职能概述 |
2.2 质量管理能力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 |
2.3 质量管理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
3 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诊断 |
3.1 诊断依据 |
3.2 诊断方法 |
3.3 诊断评价及结果分析 |
4 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4.1 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原则及方法 |
4.2 标杆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经验借鉴 |
4.3 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实施策略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QCC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QCC活动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QCC活动历史及现状 |
1.3.2 国内QCC活动历史及现状 |
1.3.3 QCC活动的发展趋势 |
1.4 QCC活动常用方法及工具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QCC活动改进依据 |
2.1 ISO9000简介 |
2.2 全面质量管理及PDCA循环概述 |
2.3 QCC活动与ISO9000的差异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QCC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3.1 QCC活动调查 |
3.1.1 QCC活动选题问题 |
3.1.2 活动积极性问题 |
3.1.3 活动实效性问题 |
3.2 QCC活动改进方案 |
3.2.1 选题问题的改进 |
3.2.2 活动积极性问题的改进 |
3.2.3 活动实效性问题改进 |
3.2.4 QCC活动与ISO9000结合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QCC活动实例及效果测量 |
4.1 现状分析 |
4.1.1 组圈情况 |
4.1.2 课题选择 |
4.1.3 射线无效片现状 |
4.1.4 原因分析 |
4.2 拟定对策及实施 |
4.2.1 拟定对策 |
4.2.2 对策实施 |
4.3 确认效果 |
4.4 标准化和总结 |
4.5 改进成果测量 |
4.5.1 问卷调查说明 |
4.5.2 调查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QCC活动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科霸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2.1 公司概况 |
2.1.1 公司简介 |
2.1.2 公司的组织架构 |
2.1.3 公司的品质方针和质量目标 |
2.1.4 公司产品和工艺介绍 |
2.2 科霸公司的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2.2.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现状 |
2.2.2 供应商管理现状 |
2.2.3 产品实现全过程质量现状 |
2.3 科霸公司的质量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1 科霸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 |
2.3.2 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3 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管理问题 |
第3章 科霸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3.1 科霸质量管理改进目标与原则 |
3.1.1 改进目标 |
3.1.2 改进原则 |
3.2 质量管理的改进方案 |
3.2.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改进 |
3.2.2 供应商管理改进 |
3.2.3 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改进 |
第4章 科霸公司质量改进的实施与保障 |
4.1 质量改进的实施步骤 |
4.2 质量改进的实施保障 |
4.2.1 组织保障 |
4.2.2 文化保障 |
4.2.3 机制保障 |
4.2.4 执行力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8)基于全生命周期的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S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2.1 S公司概述 |
2.2 S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2.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
2.2.2 S公司组织架构 |
2.3 S公司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1 公司生产过程分析 |
2.3.2 客户稽查结果分析 |
2.3.3 客户投诉分析 |
2.4 S公司目前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3.1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3.1.1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 |
3.1.2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的目标 |
3.2 质量管理意识的改进 |
3.2.1 管理层质量意识的改进 |
3.2.2 员工质量意识的改进 |
3.3 S公司COP过程SIPOC分析及各部门职责定义 |
3.4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 |
3.4.1 系统质量管理的改进 |
3.4.2 研发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 |
3.4.3 质量标准的定义和优化 |
3.4.4 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 |
3.4.5 制造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 |
3.4.6 顾客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 |
3.5 质量问题处理优先级的引入 |
3.6 质量文化建设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效果评估 |
4.1 监督机制的设立与优化 |
4.1.1 内部审核机制的优化 |
4.1.2 管理评审机制的优化 |
4.1.3 外部审核机制的设立 |
4.2 奖惩机制的设立与实施 |
4.2.1 不良质量成本的分解及考核 |
4.2.2 质量改善活动奖励机制的设立 |
4.3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效果评估 |
4.3.1 来料检验合格率改善效果评估 |
4.3.2 出厂检验合格率改善效果评估 |
4.3.3 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 |
4.3.4 公司财务和经营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目前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 |
四、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一)常见质量缺陷的定义及判定标准 |
1. 明确缺陷与不良品的定义和分类: |
2. 学习电子产品PCBA安装缺陷判定和可接收条件 |
(二)质量工作程序 |
(三)可制造性设计与评审 |
1. SMT部分的评审内容[2] |
2. 自动插件部分评审内容 |
3. 手工插件与波峰焊接部分评审内容 |
4. ICT测试部分 |
(四)生产现场7S管理技术[3] |
(五)统计抽样技术 |
1. 抽样检验的术语 |
2. 抽样检验标准的应用 |
3. MINITAB的应用 |
(六)QCC活动的实施方法和QCC工具的应用 |
1. QCC活动的实施步骤 |
2. 基本QCC工具 |
3. QCC新七大工具 |
(七)SPC的基本原理及其工具的应用 |
(八)六西格玛管理和ISO9000基本知识 |
五、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
(一)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时进行(也称情景教学法) |
(二)通过案例解决方案的对比使学生或员工对现代工具应用的产生兴趣,促进应用能力的提升 |
(三)通过项目实战达到教学目标(也称体验学习教学法) |
六、实施效果 |
七、结论 |
(10)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过程方法理论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质量管理体系理论 |
(三)过程方法应用指南 |
(四)朱兰三部曲和PDCA理论 |
三、伟新公司过程方法问题分析 |
(一)伟新公司过程方法运行现状 |
(二)伟新公司过程方法问题描述 |
(三)伟新公司过程方法问题原因分析 |
四、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改进方案 |
(一)运用“章鱼图”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改进过程识别 |
(二)采用“SIPOC图”和“乌龟图”优化过程构成 |
(三)建立过程标识卡改进过程描述 |
(四)改进“过程绩效”监控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
(五)运用“PDCA”理论解决过程改进 |
五、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一)过程责任人工作职责调整和优化 |
(二)过程方法审核保障措施 |
(三)信息化系统保障措施 |
(四)过程绩效纳入组织绩效管理保障措施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浅析QCC活动与ISO9000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QCC活动的方法在非制造管理部门中应用的研究[J]. 张润.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0(05)
- [2]A公务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D]. 邢天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德赛西威公司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钟启兴. 兰州大学, 2020(01)
- [4]ZC公司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李志鹏.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5]JC公司质量管理能力诊断及提升策略研究[D]. 王卓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基于QCC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研究[D]. 王国栋. 山东大学, 2018(01)
- [7]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焦朝凤. 湖南大学, 2018(02)
- [8]基于全生命周期的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张童非.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9]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探讨[J]. 许耀山.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 [10]伟新公司过程方法改进研究[D]. 张士伟. 兰州大学, 2016(08)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qcc论文;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