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股权与利益输送关系的实证研究

终极控股权与利益输送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导致终极控股股东通过利益输送行为掏空上市公司,转移上市公司利润和占用上市公司的资源,从而侵害了少数股东的利益。在金字塔控股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诱使了更为严重的利益输送行为。随着公司治理、财务理论的不断发展,“终极股东行为方式及其后果”,也日益成为国际研究的焦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从终极控股股东的控股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出发,研究了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本文首先对终极控股股股东及特征、利益输送相关概念、LLSV模型、利益输送的度量进行了理论阐述,深入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动因及方式。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5~2007年沪深两市493家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样本总体终极控股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利益输送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分组样本差异性检验方法,研究了终极控制人的终极控股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与各利益输送(转移利润)的相关性,此外,还以现金股利作为衡量终极控制人与全体股东共享收益行为的变量,通过比较终极控制人损益相关交易和现金股利在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性,考察终极控制人对利润转移和共享收益行为的选择。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终极控股权比例越低,关联交易、资产转让、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利益输送行为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均较高,终极控制人派发现金股利就越少。(2)控制权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资产转让、占用非经营性资金等各利益输送的的发生额就越高,发放现金股利的额度就越低。(3)控制层级复杂的上市公司,其发生关联交易、资产转让发生额显著高于控制层级较简单组的上市公司。(4)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上发生额发生的可能性都大于非国有控制上是公司,而在发放现金股利则相反。(5)两权分离度越高,关联交易越易发生,但是,资产转让交易与两权分离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权分离度较小的上市公司,越易发放现金股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终极控股权及利益输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终极控股权及利益输送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终极控股权及利益输送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3.2 本文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
  • 2 终极控股权及利益输送相关理论
  • 2.1 终极控股股东及特征描述
  • 2.1.1 控股股东及终极控股股东
  • 2.1.2 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
  • 2.1.3 终极控股股东的特征描述
  • 2.2 终极控制权、控制权私利涵义
  • 2.2.1 终极控制权
  • 2.2.2 控制权私利
  • 2.3 利益输送及其度量
  • 2.3.1 利益输送
  • 2.3.2 利益输送分析
  • 2.3.3 利益输送的度量
  • 3 终极控股股东与利益输送的动因方式研究
  • 3.1 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动因
  • 3.1.1 粉饰上市公司报表
  • 3.1.2 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和资产
  • 3.1.3 创造股权融资的条件
  • 3.2 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
  • 3.2.1 关联交易方式的利益输送
  • 3.3.2 资金占用及资产占用方式的利益输送
  • 3.2.3 现金股利方式的利益输送
  • 3.2.4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过程
  • 3.3 市场反应与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事件
  • 3.3.1 市场反应特征的理论解释
  • 3.3.2 中国利益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特征
  • 4 终极控股权与利益输送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 4.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3 描述性分析
  • 4.3.1 样本总体终极控股权、控制权及两全分离度的描述性统计
  • 4.3.2 利益输送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4 差异相关性分析
  • 4.4.1 终极控股权比例与利益输送
  • 4.4.2 控制权比例与利益输送
  • 4.4.3 控制层级与利益输送
  • 4.4.4 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利益输送
  • 4.4.5 两权分离度与利益输送
  • 5 制约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政策路径
  • 5.1 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控股股东行为
  • 5.1.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5.1.2 优化股权结构、改变股权割裂
  • 5.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5.2.1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5.2.2 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
  • 5.3 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控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以及参与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重迎合与现金股利平稳性——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19(11)
    • [2].费用粘性、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分配[J]. 会计之友 2020(07)
    • [3].机构投资者对A股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9(01)
    • [4].管理层能力、现金股利与绩效反应[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9(03)
    • [5].媒体关注与现金股利决策[J]. 会计之友 2019(15)
    • [6].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中性监管的重新审视——基于现金股利不平稳动因的视角[J]. 金融论坛 2019(07)
    • [7].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J]. 管理科学 2019(03)
    • [8].控股股东对高额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现金股利承诺为基准的数据[J]. 财会通讯 2018(26)
    • [9].治理主体动机与现金股利决策[J]. 财会通讯 2016(36)
    • [10].财务报告、现金股利水平与公司投资规模的相关性分析[J]. 财会月刊 2017(18)
    • [11].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5)
    • [12].基于迎合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更性研究[J]. 财经论丛 2016(08)
    • [13].商业信用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基于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4].中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研究[J]. 商业经济 2014(22)
    • [15].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迎合行为[J]. 财贸研究 2015(02)
    • [16].现金股利增加与非预期盈利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 财会月刊 2015(14)
    • [17].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基于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 湖湘论坛 2015(05)
    • [18].新政策背景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探析[J]. 商 2015(36)
    • [19].现金股利稳定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J]. 今日财富 2016(15)
    • [20].完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的建议[J]. 魅力中国 2017(01)
    • [21].过度自信、股利需求与现金股利分配——基于行为金融股利理论的分析[J]. 商业研究 2019(12)
    • [22].数字中国概念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J]. 会计之友 2020(07)
    • [23].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9)
    • [24].现金股利还是减持收益: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选择[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5].家电行业现金股利发放强度和意愿的实证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4)
    • [26].A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的影响[J].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2)
    • [27].交易性金融资产现金股利的计量[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6)
    • [28].现金股利分配、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J]. 会计之友 2017(16)
    • [29].产权性质、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J]. 财会通讯 2017(30)
    • [30].高管权力、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分配[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1)

    标签:;  ;  ;  ;  

    终极控股权与利益输送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