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社团在全球性“社团革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快速增长,中国社会也逐渐分化出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领域,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社团在政府主导的经济、政治改革中也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组织支撑,推进民主进程构建网络治理的社会平台和维护稳定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器。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团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资金不足、缺乏人才、能力欠缺、独立性弱、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等,这些因素迟缓了我国社团组织的正常发展。由于我国社团发展缘起的特殊性,所浸润的传统观念和所处的社会变迁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在探索我国社团发展路径时,不能比附西方,不能将社团的发展限定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脉落中,而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对国内外在该领域总体研究状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并说明笔者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阐释社团的内涵,与相关语义的关系以及有关理论。第三部分回顾建国以来社团发展的历史,阐释其对转型期中国的积极影响。第四部分阐释了我国社团发展的局限性。第五部分论述了我国社团发展的一般路径和预设路径下的相关对策思路。通过研究,文章认为,我国社团发展路径的选择不是主观的、孤立的,而是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党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调整相适应的。目前,我国社团组织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发展路径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下的一种选择,从长远看,这两条道路都会走向一种方向——自治化,这个过程必定是渐进的,它必将随着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在政府主导的改革历程中,政府应该争取主动,积极推进这一进程的实现。文章从政府与社团关系以及党与社团关系这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提出在预设路径下相应的对策思路。从政府和社团关系的视角,文章认为政府应当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对社团的不恰当的管理方式,正确处理社团发展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主张政府对社团组织的监管务必适度,切实确立与社团组织平等合作的理念,坚持国家和社团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进一步引导社团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从党与社团关系的视角,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主动融入社会,不断夯实自身合法性基础,实现从政党管理向政党治理的有效转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的执政方式,通过建构合理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来增强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 关于中外学者有关社团研究的综述
  •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二、社团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一) 社团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术语的关系
  • (二) 社团的类型和特征
  • (三) 社团发展的相关理论
  • 三、建国以来社团发展沿革和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 (一) 建国以来社团发展的沿革
  • (二) 我国社团发展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 四、我国社团发展局限性分析——以上海市普陀区社团调查为例
  • (一) 资金不足
  • (二) 人才缺乏
  • (三) 能力欠缺
  • (四) 独立性较差
  • (五) 公众认同度不高
  • 五、我国社团发展路径探寻
  • (一) 我国社团发展的必然性
  • (二) 我国社团发展的特殊性
  • (三) 我国社团发展的路径
  • (四) 预设路径下的对策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