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温度、pH和培养时间对黄绿青霉菌(PCV)产毒的影响,以及温度、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交互作用。方法用察氏培养基培养黄绿青霉菌。黄绿青霉菌菌株购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用实验法观察单一因素如温度、pH和培养时间对产毒量的影响,采用析因设计的方法观察温度、pH对产毒的交互作用。温度分为低温(8℃)恒温、高温(30℃)恒温以及8~30℃变温三种情况,变温培养方法为白天30℃,夜间8℃。pH则是通过添加NaOH和HCl溶液将培养基控制在pH为5.0、7.0和9.0。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黄绿青霉毒素(CI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毒素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柱为SiO2(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酸乙酯:正己烷(7:3,V/V);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83nm;分析时间10min。结果1.单一因素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1)黄绿青霉菌在高温(30℃)恒温条件下的产毒量为231.02±9.33μg/g培养基;在低温(8℃)恒温条件下的产毒量为222.36±23.66μg/g培养基;在变温(8~30℃)条件下的产毒量为532.16±14.90μg/g培养基;在变温条件下的产毒量明显高于高温和低温条件的产毒量(P<0.05),高温(30℃)恒温条件下产毒量与低温(8℃)恒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2)黄绿青霉菌在中性(pH=7.0)条件下的产毒量为231.02±9.33μg/g培养基;在酸性(pH=5.0)条件下的产毒量为161.86±40.89μg/g培养基;在碱性(pH9.0)条件下的产毒量为202.00±50.59μg/g培养基;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产毒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产毒量(P<0.05)。(3)黄绿青霉菌培养5d的产毒量为87.06±6.32μg/g培养基;培养10d的产毒量为309.90±42.47μg/g培养基;培养15d的产毒量为236.38±34.78μg/g培养基;培养20d的产毒量为153.94±38.80μg/g培养基;结果显示,CIT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10d时达到最高(P<0.05),其后随时间延长,产毒量反而下降。2.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交互作用黄绿青霉菌在高温、酸性条件下的产毒量为92.14±16.00μg/g培养基;在高温、碱性条件下的产毒量为234.76±70.79μg/g培养基;在低温、酸性条件下的产毒量为101.70±5.57μg/g培养基;在低温、碱性条件下的产毒量为91.02±26.70μg/g培养基;经分析,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1.温度、pH和生长时间对黄绿青霉菌产毒有较大影响,尤其在变温条件下、中性的环境中产毒量较高,培养10d是黄绿青霉菌产毒量达到峰值。2.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的产毒有交互作用,在变温、偏碱性的条件下,可促进CIT生成。3.克山病高发区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黄绿青霉菌的生长和产毒。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黄绿青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改进
  • 1 检测条件
  • 2 结果
  • 3 讨论
  • 温度、pH 和时间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温度和pH 对黄绿青霉毒素产毒的交互作用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研究新见解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度和湿度对黄绿青霉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0(02)

    标签:;  ;  ;  ;  

    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