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研究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研究

论文摘要

德育是人类教育史上较早产生的一种教育现象。17世纪的沙甫慈伯利开创了情感性道德教育研究的先河。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又迎来新的高潮。学校与家庭作为两个社会群体,是儿童情感性道德教育发展的主要的环境。学校是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政治性和显性;家庭是个体私生活的剧场,具有血缘性、生活性、隐性和先主性。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是儿童道德发展缺一不可,相互不能替代的影响因素,而学校与家庭的差异在儿童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发展基线上达到了良好契合。在现代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都显得相当薄弱,这严重地导致现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较低,带来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功利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目的维度、内容维度、方式维度和评价维度的不同程度的缺失。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即重新审视情感性道德教育。基于培养对象的一致性,笔者借助学校和家庭所蕴含的独特的情感性道德教育的优势资源,论证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具体为:一、目的维度功能互补,即学校的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与家庭的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互补;学校的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家庭的内在的德育目的互补;二、内容维度功能互补,即学校的现代德育内容与家庭的传统德育内容的互补;学校的宏观德育内容与家庭的微观德育内容的互补;三、方式维度功能互补,即学校的群体德育方式与家庭的个体德育方式互补;学校的正规德育方式与家庭的非正规德育方式的互补;四、评价维度功能互补,即学校的统一德育评价与家庭的随机评价互补;学校的社会德育评价与家庭的个体评价互补。在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的理论论证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两条实现这一互补的路径选择,即完善教育立法、构建德育网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选题的背景
  • 1.1.1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兴起
  • 1.1.2 道德认知主义的局限
  • 1.1.3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机制的优势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道德教育
  • 1.2.2 情感及道德情感
  • 1.2.3 情感性道德教育
  • 1.2.4 功能
  • 1.2.5 互补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情感性道德教育概述
  • 2.1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
  • 2.1.1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核心
  • 2.1.2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起点
  • 2.1.3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过程
  • 2.1.4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结果
  • 2.2 情感性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
  • 2.2.1 道德情感与个体生存
  • 2.2.2 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
  • 2.2.3 道德情感与人际关系
  • 2.2.4 道德情感与个性品质
  • 3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 3.1 学校与家庭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
  • 3.2 学校与家庭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现实考察
  • 4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的互补论证
  • 4.1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论证
  • 4.1.1 目的维度功能互补
  • 4.1.2 内容维度功能互补
  • 4.1.3 方式维度功能互补
  • 4.1.4 评价维度功能互补
  • 4.2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的实现路径
  • 4.2.1 完善教育立法
  • 4.2.2 构建德育网络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质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 [2].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与践行之策[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 [3].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四川劳动保障 2018(S1)
    • [4].当代青少年超越性道德教育中的教师权威[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21)
    • [5].情感性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 职教论坛 2017(11)
    • [6].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效对话的理论探讨[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7)
    • [7].主体间性道德教育论:内涵、价值与路径[J]. 高教论坛 2016(07)
    • [8].优化德育方式,提高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06)
    • [9].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4(33)
    • [10].青少年小群体与性道德教育[J]. 少年儿童研究 2010(22)
    • [11].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 广西教育 2017(18)
    • [12].不容忽视的性道德教育[J]. 班主任 2015(09)
    • [13].论情感性道德教育[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8)
    • [14].竞争性道德教育及其超越[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6)
    • [15].中职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初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2(05)
    • [16].批判性道德教育的伦理原则[J]. 教育伦理研究 2018(00)
    • [17].大学生课堂性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04)
    • [18].高校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探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9].真爱无伤、自愿负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03)
    • [20].应同时加强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J]. 中国性科学 2010(05)
    • [21].构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科学模式的探讨[J]. 湘南学院学报 2010(06)
    • [22].国内主体性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3].论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9)
    • [24].贫困地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对甘肃陇南部分学校的调查[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 [25].主体性道德教育: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J]. 教育探索 2009(03)
    • [26].主体性道德教育生命体验论[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7].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7)
    • [28].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5)
    • [29].经济学意义上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学理分析[J]. 中国德育 2009(05)
    • [30].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其现实困境与出路[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9(06)

    标签:;  ;  ;  

    学校与家庭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功能互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