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同时骨折粉碎,且常常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胫骨近端干骺端的高能量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为多发创伤的一部分,与简单的闭合骨折有着本质的区别,治疗困难。我们设计选择了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骺端高能量损伤。本文主要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此构型外固定架与其他几种器械的固定强度进行比较,了解其稳定程度;对此外固定架作为终末治疗的26例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患者随访,客观分析疗效,总结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的标准使用方法,探讨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1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与其他几种器械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比较我们对15根新鲜冰冻成驴的小腿骨骼标本制备AO4.1.A3骨折模型,分3组,分别依次采用单外固定架、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混合外固定架、单钢板和双钢板固定,分别行轴向压缩试验、扭转试验,并记录数值,将实验数据导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one way ANOVA检验,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统计推断。2临床应用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使用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30例,获得随访并临床资料完整者26例,共27侧,开放性骨折16侧,占59.3%,按照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以上者占62.5%,闭合性骨折11例11侧,按照Tscherne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类Ⅱ期伤占63.6%。其中合并腘动脉损伤2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同侧前叉韧带止点骨折1例,胫前肌群严重挫裂伤3例。软组织损伤同时骨折粉碎,按照AO/ASIF骨折分类A2型7侧,A3型18侧,C2型2侧。合并其他损伤者占85%,合并脾破裂3例,脑外伤及血气胸1例,同侧股骨骨折10例,同侧髋臼骨折1例,同侧足外伤2例,下颌骨骨折2例。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1生物力学试验结果在轴向压缩实验中,随着载荷的增大,骨折端的位移不断增大,加载到600N时,各组的骨折端位移分别为单钢板组0.397±0.080mm,双钢板组0.144±0.008mm,单外固定架组2.035±0.071mm,双外固定架组0.562±0.082mm,混合式外固定架组3.797±1.344mm。在扭转实验中,随着扭矩的增大,扭转角不断增大,当扭转到10Nm时,各组的扭转角度分别为单钢板组26.468±0.420°,双钢板组7.527±0.120°,单外固定架组26.720±0.610°,双外固定架组18.382±0.330°,混合式外固定架组26.528±0.500°。根据S-N-K法统计结果,在轴向压缩实验中,双外固定架组、双钢板组、单钢板组的均数分别为0.562、0.144、0.398,三组均数比较的概率为0.529,按照0.05的检验水准,不拒绝无效假设,认为这三组的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单外固定架组(均数为2.035)、混和外固定架组(均数为3.797)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扭转加载实验中,单固定架组、单钢板组、混合外固定架组的均数分别为26.468、26.528、26.720,三组均数比较的概率为0.629,按照0.05的检验水准,不拒绝无效假设,认为这三组的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双外固定架组(均数为18.382)、双钢板组(均数为7.528)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2临床随访结果26例病人获随访620.5个月,平均12.5月,其中23侧例骨折愈合,3侧例有骨质缺损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无明显愈合征象行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延迟愈合的病例经动力化后1个月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为5个月;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4.515个月,平均7.2个月。术后7天3个月时,患者可扶拐或弃拐负重行走。采用Merchant等胫腓骨骨折术后评分标准综合评分,优17侧,良7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88.9%。本组26个病例,发生钉道并发症者20例,占76.9%。总共173个钉道,钉道反应41孔,占23.7%,大部分经钉道护理后治愈,钉道感染者11孔,占6.4%,其中螺钉松动5个孔,占2.9%,经口服抗生素、改变螺钉位置或去除外固定架愈合,没有发生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6例患者始终未发生钉道感染。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功能锻炼时发现伸拇长肌腱损伤,无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胫骨轴线的偏移。结论:1此构型外固定架在抗轴向压缩及抗扭转强度方面远大于单钢板、单架以及环形架,且有统计学差别,虽然没有双钢板那样坚强,但对于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可以达到足够稳定。这为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固定器械的选择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对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也有很大价值。2通过对26例应用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作为终末治疗的高能量所致胫骨近端软组织损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随访观察,认为应用此方法存在创伤小、复位好、固定牢、功能锻炼早、骨折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推荐作为一种终末治疗方法的选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人胫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合并胫骨结节撕脱骨折6例[J]. 武警医学 2020(02)
- [2].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近端陈旧性骨不连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01)
- [3].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1例[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5)
- [4].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1/3骨折[J]. 人人健康 2020(14)
- [5].胫骨近端关节内截骨的临床应用[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9(02)
- [6].胫骨近端骨通道输液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
- [7].正常和膝外翻情况下胫骨近端内部结构模拟[J]. 医用生物力学 2012(04)
- [8].外侧闭合楔形胫骨近端截骨术的远期疗效分析(英文)[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3)
- [9].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性别对其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4)
- [10].3-D打印技术在青少年胫骨近端骺损伤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0)
- [11].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采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2)
- [12].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对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 2013(05)
- [13].胫骨近端的形态学测量与膝关节置换[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52)
- [14].人工膝关节胫骨近端截骨的数字化形态学研究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02)
- [15].保留半月板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及膝关节重建长期随访[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03)
- [16].《请您诊断》病例66答案:胫骨近端原发平滑肌肉瘤[J]. 放射学实践 2012(08)
- [17].三维数字化重建在中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44)
- [18].正常中国成年人相当于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部位的形态学测量[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9)
- [19].循证护理对胫骨近端骨肿瘤术后肌力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刊 2020(09)
- [20].儿童胫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6例影像表现[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2)
- [21].胫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02)
- [22].微创稳定系统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5)
- [23].保留骨骺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11)
- [24].关节镜下治疗胫骨近端软骨母细胞瘤[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07)
- [25].经皮胫骨近端穿刺减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7)
- [26].胫骨近端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5例报告[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02)
- [27].国人正常胫骨近端面积参数测量及特性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0)
- [28].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几何形态学的初步研究[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01)
- [29].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对国人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测量[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11)
- [30].胫骨近端骨膜型软骨肉瘤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