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论文摘要

猕猴桃采后果实病害是果实储藏期普遍发生的病害,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使果实变软腐烂最终失去商品及食用价值,给猕猴桃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种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能产生有生物活性的次生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10株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猕猴桃果实病害有生防前景的拮抗菌株。1.针对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害在果实储运过程中的危害,并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猕猴桃发病果实上分离到11株病原真菌,经鉴定的真菌有6种:M1、M2镰孢霉属粉红镰孢霉[F.roseum(LK)S.etH.]、M6卵形孢霉属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um]、M7镰孢霉属尖孢镰孢霉[F.oxysporum Schlecht.]、M8镰孢霉属多隔镰孢霉[F.decemcellulare Brilc]、M10细交链孢霉[A.tenuis Nees]、M12根霉属黑根霉[Rhizopus rigricans Ehrenb]。2.以所分离到的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进行皿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5株生防放线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拮抗能力抑菌作用均在50%以上,有的达到80%以上;5株生防放线菌发酵滤液对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多在50%以上、个别达到80%。液培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也表明,5株生防放线菌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靶标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达到91.5%。3.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了4株放线菌对这5株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BAR1-5、X1、GK、D3-2对5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BAR1-5对5株真菌有良好稳定的抑菌作用。菌株GK对M2、M7、M6表现出显著活性抑菌率大于70%,菌株X1、D3-2的抑菌率也在60%以上。经放线菌处理后靶标真菌的基内菌丝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4株放线菌对靶标真菌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持续抑菌做用。4.对猕猴桃果实活体生测的结果表明,5株生防放线菌发酵液对各个病原真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3-2对M30、X1对M10、GK对M6、M7的抑菌率均超过50%,有的达到60%多,而且BAR1-5对各个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都较好均达到50%以上。通过对放线菌发酵液pH、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接种温度等条件的试验,进一步提高了各个生防放线菌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能力。5.通过对4株生防放线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发现各个菌株所需培养条件不同,最终确定出D3-2、X1、BAR1-5、GK最适培养基分别为:D3-2为3号培养基、X1为7号培养基、BAR1-5为4号培养基、GK为1号培养基;最适pH为:7.5、7、8、6.5;最佳培养时间:96h、72h、96h、96h。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猕猴桃果实病害
  • 1.1.1 果实病害现状及研究
  • 1.1.2 果实病害的发生及重要性
  • 1.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1.2.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况和研究历史
  • 1.2.2 拮抗微生物的开发利用
  • 1.2.3 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背景及应用情况
  • 1.2.4 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特点
  • 1.2.5 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菌种与材料
  • 2.1.1 病原菌种
  • 2.1.2 生防菌种
  • 2.1.3 供试猕猴桃品种及地点
  • 2.1.4 培养基
  • 2.2 试验方法
  • 2.2.1 果实病原菌的分离
  • 2.2.2 果实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及鉴定
  • 2.2.3 内生放线菌繁殖及其无菌滤液的制备
  • 2.2.4 拮抗内生放线菌的抑菌作用测定
  • 2.2.5 生防菌株果实防治效果测定
  • 2.2.6 生防菌株发酵条件的初步探索
  • 2.2.7 病原菌的保藏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果实病原菌的分离
  • 3.2 果实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及鉴定
  • 3.2.1 回接及致病性测定
  • 3.2.2 病原真菌的鉴定
  • 3.3 生防放线菌抑菌作用测定
  • 3.3.1 放线菌菌饼皿内拮抗试验
  • 3.3.2 放线菌抑菌作用复筛
  • 3.3.3 持续抑菌作用试验
  • 3.3.4 孢子萌发试验
  • 3.3.5 放线菌液培条件下抑菌作用测定
  • 3.3.6 抗菌谱测定
  • 3.4 生防放线菌果实防治效果测定
  • 3.4.1 病原真菌防治效果测定
  • 3.4.2 不同处理对果实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测定
  • 3.5 生防菌株发酵条件的探索
  • 3.5.1 培养基选择
  • 3.5.2 pH 的选择
  • 3.5.3 发酵时间选择
  • 3.6 病原菌的保藏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讨论
  • 5.1 猕猴桃采后果实病害的研究
  • 5.2 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 5.3 生防放线菌的发酵
  • 5.4 生防放线菌菌株 gCLA4、BAR1-5、X1 的应用前景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猕猴桃科普与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性[J]. 中国果树 2020(01)
    • [2].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高效防治药剂的田间验证[J]. 中国南方果树 2020(04)
    • [3].不同授粉方式影响猕猴桃果实品质[J]. 中国果业信息 2019(05)
    • [4].猕猴桃果实相向运动采摘模式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8(05)
    • [5].猕猴桃果实分级系统设计[J]. 科技风 2018(34)
    • [6].不同基因型猕猴桃果实中抗坏血酸合成与代谢的差异[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12)
    • [7].翠香猕猴桃果实形变原因与防控措施[J]. 西北园艺(果树) 2017(02)
    • [8].猕猴桃果实贮藏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02)
    • [9].草酸对冷藏‘华优’猕猴桃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 2017(06)
    • [10].草酸处理对采后‘华优’猕猴桃果实耐冷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19)
    • [11].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02)
    • [12].有机及生态绿色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6)
    • [13].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 经济林研究 2019(04)
    • [14].不同地方野生中华猕猴桃果实品质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 [15].软腐猕猴桃果实真菌类病原菌的生物多样性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4)
    • [16].热激和山梨酸钾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7)
    • [17].猕猴桃果实中Neofabraea actinidiae的快速分子检测[J]. 植物检疫 2020(01)
    • [18].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6)
    • [19].低温贮藏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软化相关基因表达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10)
    • [20].猕猴桃果实变扁变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农村新技术 2018(07)
    • [21].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东南园艺 2018(04)
    • [22].基于果萼图像的猕猴桃果实夜间识别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2)
    • [23].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1)
    • [24].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研究进展[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4)
    • [25].‘金艳’猕猴桃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和贮藏性能[J]. 食品科学 2016(09)
    • [26].己唑醇在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残留分析[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2)
    • [27].翠香猕猴桃果实黑斑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J]. 西北园艺(果树) 2015(05)
    • [28].猕猴桃果实熟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抗病性鉴定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 [29].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0)
    • [30].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5)

    标签:;  ;  ;  ;  ;  

    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