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

古往今来,“人”总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人类童年时期,虽然人类一直处于神学和宗教的蒙昧之中,人是神的奴役,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可以不断地看到关于“人”的闪光点,如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的哲学主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渐渐摆脱了神的统治,确定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逐渐加强了对社会生活的控制,甚至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人类再次迷失了自我。许多哲学家都看到了这一人类受到的压迫和奴役,其中尤以马克思、恩格斯为典型代表。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主张“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最终找到了其现实的基础。一方面,它不再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而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以外,它也主张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阶段而单单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以人为本思想实现了价值原则和实践原则的统一,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此外,“人”是关系范畴,因此本文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人”这一概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个人的价值、个人能力、个人需要、个人价值和个性意识等,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是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而且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等诸关系方面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与时共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作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历史演绎
  • 第一节 神本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 第二节 物本主义的含义分析及其历史演变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解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以及“以人为本”的内涵
  • 第一节 “人”以及“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发展
  • 一 古希腊时期关于“人”的发现
  • 二 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思想启蒙
  • 三 启蒙运动关于“人”的思想建构
  • 四 费尔巴哈的“人”学解析
  •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内涵
  • 第二节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 一 人与自然
  • 二 人与社会
  • 三 人与人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 第三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