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努力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始终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对美国黑人的历史、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全方位的展示。《宠儿》是她的第五部作品,无论从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来看,该书都将黑人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试图以文化研究的方法证明:《宠儿》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莫里森对黑人文化之根的探寻与承继。全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非裔黑人文化传统以及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发展历史。第一章简要介绍莫里森及其作品,表明莫里森作为黑人作家,始终关注本民族的命运。第二章则着重从内容上讨论《宠儿》中对身份的探寻。文章认为每一位女儿通过挖掘母亲的历史面对过去,正视历史,重建了自己的身份。而命名也表明《宠儿》中人物对自身身份重建的渴望及努力。第三章主要讨论非洲黑人文化传统对《宠儿》叙事的影响。莫里森采用了一些创作策略。一方面,她熟练而又巧妙地使用非洲传统,另一方面,她又将这些传统与主流文化传统相融合,使这些传统包纳并反映白人文化主流,创造了一种具有双重声音的文本结构。美国黑人能借助深蕴在黑人文化传统中的文化代码读出文本的隐义,而白人读者也认为他们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因此,《宠儿》并不是对非洲黑人传统的简单回归,它体现了莫里森对保持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做的尝试及努力,这对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具有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20世纪黑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黑人文化价值观的传播[J]. 才智 2020(13)
- [2].感谢爵士乐[J]. 上海集邮 2017(03)
- [3].《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困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7)
- [4].试析托尼·莫里森的创作心态——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4)
- [5].莫里森的黑人文化价值观[J]. 长江丛刊 2015(34)
- [6].《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J]. 考试周刊 2016(46)
- [7].论《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身份的迷失与认同[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8].从兰斯顿·休斯诗作看美国黑人文化意识的发展[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 [9].黑暗中的游戏——托妮·莫里森对黑人文化身份的重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0].浅析美国新黑人知识分子对发展黑人文化意识所作的贡献[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0)
- [11].从托尼·莫里森小说看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认证与危机[J]. 作家 2013(18)
- [12].《钢琴的启示》中的黑人文化困境[J]. 牡丹 2017(35)
- [13].文化缺场 悲剧出场:论《最蓝的眼睛》的黑人文化功用[J]. 山花 2008(17)
- [14].黑人文化传承——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母亲的人格发展[J]. 海外英语 2020(17)
- [15].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认同与文化遗产的继承——再析沃克的《日用家当》[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1)
- [16].约翰·亚加德的黑人文化复兴之路[J]. 山花 2011(18)
- [17].《根》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建[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8].论《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08)
- [19].托尼·莫里森对黑人文化出路的探讨[J]. 新西部 2010(11)
- [20].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黑人文化身份构建——析《他们眼望上苍》[J]. 理论学刊 2008(11)
- [21].Hip-Hop[J]. 中学英语之友(初一版) 2009(Z2)
- [22].Hip-Hop[J]. 中学英语之友(初一版) 2008(Z1)
- [23].论黑人文化与美国电影[J]. 电影文学 2018(15)
- [24].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人物的命名[J]. 电子制作 2014(17)
- [25].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的研究变迁[J]. 世界民族 2015(04)
- [26].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论述[J]. 青年文学家 2016(30)
- [27].对峙与和谐——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文化生态构建的探索[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8].追寻黑人文化之根——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J]. 湖南社会科学 2012(06)
- [29].沉默的“他者”——解读《飘》的黑人文化认同[J]. 名作欣赏 2011(15)
- [30].托尼·莫里森《秀拉》中的黑人文化身份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