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回顾性分析419例妇科盆腔良恶性包块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妇科盆腔良、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2、对29例妇科盆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CTP),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瘤CT灌注成像各参数的差异,评价CT灌注成像在鉴别妇科盆腔良恶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妇科盆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8年3月期间,于南方医院进行CT检查的妇科盆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病例419例。年龄16~84岁,平均45.35岁。2、仪器设备(1)Siemens Somatom Plus 4单排螺旋CT扫描机或GE Lightspeed 16多排螺旋CT扫描机。(2)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KMP810P型高压注射器。(3)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00mgI/ml。(4)图像后处理通过GEAW 4.2工作站及PACS网络工作站。3、扫描方法(1)检查前准备:扫描前12h分次口服800ml的1~2%碘海醇以充盈小肠、结肠,扫描前清洁灌肠后1%碘海醇150ml保留灌肠以充盈直肠、乙状结肠。检查当日禁食4-6小时,检查前饮水800-1000ml,待膀胱充盈后进行CT扫描。(2)扫描体位及范围:病人仰卧位,横断位扫描,以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向上作连续扫描至病变上界,部分病例视肿瘤大小适当扩大扫描范围。(3)扫描参数:单排螺旋CT机的管电压140Kv,管电流206mA;扫描层厚8.0mm,螺距为1,增强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ml,流速2.0~2.5ml/s,经肘静脉注射,延迟20秒扫描;多排螺旋CT的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180mA,探测器结构采用16×1.25mm模式,覆盖范围20cm/周,螺距1.375:1(床速:27.5mm/转),重建层厚为7.5mm,重建的最薄层厚为1.25mm。增强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70~80ml,流速2.5~3.0ml/s,延迟25-30秒扫描。4、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扫描结束后将多排螺旋CT的原始数据传入GE 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CPR)。而单排螺旋CT的图像分析则在PACS网络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分析包括病变的边界清晰与否、肿瘤的最大横径、增强幅值及盆腔淋巴结等指标。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11.5软件包,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良恶性肿瘤组的边界及盆腔淋巴结肿大等指标行χ2检验;对两组间年龄、肿瘤的最大横径、CT增强幅值等指标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1)419例CT扫描的妇科盆腔肿块中,良性肿块67例,占15.99%,恶性肿瘤352例,占84%。(2)良性病变边界清楚51例(占76.127%),而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晰323例(占91.767%),良恶性病变的边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29,P=0.000)。(3)良性病变中,51例无盆腔淋巴结肿大(76.12%),且为小于1cm的淋巴结,恶性肿瘤96.31%(339例)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且多发并大于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585,P=0.000)。(4)良性肿瘤性病变的年龄(47.97±13.10岁),横断面最大径(3.11±1.21),增强幅值(27.51±8.13 Hu);恶性肿瘤的年龄(51.65±14.07岁),横断面最大径(5.68±3.89 cm),增强幅值(31.22±11.02)。良、恶性病变在年龄(P=0.019)、横断面最大径(P=0.000)及增强幅值(P=0.000)等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螺旋CT扫描速度快,有较高的软组织及空间分辨率,在充分的肠道准备及膀胱充盈良好时,易于区分妇科盆腔脏器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诊断妇科盆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2、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不但能较好显示妇科盆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还可以清楚显示盆腔淋巴结情况及邻近脏器是否受累,为盆腔包块的临床分期、治疗或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本研究结果表明:妇科盆腔良恶性包块间的边界情况、盆腔淋巴结情况及增强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包块多为边界清晰(51/67)、无盆腔淋巴结肿大(51/67);而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晰(323/352)、常见盆腔淋巴结肿大(339/352),且增强幅度高于良性包块;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邻近脏器受累情况是鉴别妇科盆腔良、恶性肿块的重要依据。第二部分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妇科盆腔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6月-2008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临床怀疑妇科盆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29例进行CT灌注扫描。其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肿瘤1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7.46岁。2、仪器设备(1)GE Lightspeed 16多排螺旋CT扫描机。(2)余同第一部分。3、扫描方法(1)检查前准备:同第一部分。(2)扫描体位及范围:平扫同第一部分,并确定灌注扫描的层面。(3)灌注扫描采用5mm×4层轴扫模式,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mA,非离子型对比剂总量50ml,流速4.0ml/秒,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10秒开始扫描,第一阶段扫描30次,1次/s,间隔时间1秒;第二阶段扫描30次,间隔3秒,共190秒。产生240幅图像。(4)灌注扫描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30ml,流速2.5ml/s,肘静脉注射完对比剂后扫描,扫描范围及条件同平扫。4、图像后处理扫描完成后,将灌注成像的原始数据传至GE AW 4.2工作站。对灌注部分数据用工作站自带的CT Perfusion 3软件(去卷积法,deconvolution)的盆腹部肿瘤模式算法。首先选取肿块最大层面作为后处理层面,阈值(Thresholds)调整为-200—120Hu。手动选择一侧髂内动脉为输入动脉(如一侧髂内动脉显示不好时以对侧髂内动脉替代),在血管强化明显的时相确定感兴趣区(range ofinterest,ROI),输入动脉ROI尽可能大但不要超出血管范围。应该尽可能选戎卓榈氖抵什糠?可选取几个感兴趣区),以减少噪声的影响,但不应太贴近肿块的边缘,以避免部分容积效应,同时应避开大血管分支及明显囊变坏死或钙化区。通过软件可计算出动脉及肿块的ROI区域内CT值,生成相应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自动生成一系列伪彩灌注图像及显示灌注指标,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product,PS),观察TDC曲线形态。记录各个指标,所有指标重复取2次,记录平均值。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11.5软件包,对良恶性肿瘤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指标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9例行CTP的妇科盆腔肿块中,良性肿块15例,占51.7%,恶性肿瘤14例,占48.3%。(2)CTP的TDC曲线:妇科盆腔良性肿瘤的TDC形态呈速升平缓型,而恶性肿瘤的TDC形态则呈速升缓降型。(3)灌注参数分别为:良性肿块组的BF值(61.17±31.99 ml·min-1·100g-1),BV值(4.60±0.95 ml·100g-1),MTT值(7.77±1.96 S),PS值(13.69±3.31ml·min-1·100g-1);恶性肿瘤组的BF值(154.81±54.05 ml·min-1·100g-1),BV值(6.29±1.05 ml·100g-1),MTT(6.44±1.04 S),PS值(17.26±2.67 ml·min-1·100g-1)。良性肿块与恶性肿瘤组间的比较,BF值(P=0.000)、BV值(P=0.000)、PS值(P=0.031)及MTT值(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女性盆腔位置相对固定,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小,有利于进行CT灌注研究。2、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价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能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灌注变化进行定量观察。本研究显示妇科恶性肿瘤TDC形态为速升缓降型,良性肿瘤TDC形态为速升平缓型;恶性肿瘤的灌注指标BF、BV及PS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而MTT值较良性病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3、妇科肿瘤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一次检查同时获得形态学及功能学两方面的信息,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