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许胜杰,孙卫国,陈玉萍,王中魁,陶晓勇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许胜杰,孙卫国,陈玉萍,王中魁,陶晓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原核表达,血清学诊断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文献综述

许胜杰,孙卫国,陈玉萍,王中魁,陶晓勇[1](2018)在《人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胞外肽段的原核表达与血清学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获得重组乙酰胆碱受体(AchR)α亚基胞外肽段,通过血清学验证重组蛋白进行体外诊断可行性。方法:合成AchRα亚基胞外段全基因组核酸序列,构建pET-NusA-AchR-α融合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内进行重组表达,以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和实用性。结果:原核重组Nus A-AchR-α蛋白具有强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200份临床阳性血清和100份健康人血清,阳性检出率达60%,阴性检出率为5%。结论:融合蛋白NusA-AchR-α可在原核系统内高表达,初步验证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解林杰,李莎,姜卫华[2](2018)在《马铃薯甲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5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在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重要的检疫性马铃薯食叶害虫。根据报道已鉴定得到该虫10个nAChR亚基,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该虫nAChR亚基的组成和其表达模式。[方法]依据马铃薯甲虫基因组数据,利用PCR和RACE技术对马铃薯甲虫的nAChR亚基基因进行克隆,通过相似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验证该基因的亲缘关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各个发育阶段及成虫头、胸、腹和吡虫啉及噻虫嗪处理的4龄幼虫和成虫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了该虫又1个nAChRα亚基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Ldα5(GenBank登录号为MF197919)。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dα5在马铃薯甲虫各个发育阶段及成虫头、胸、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量,其中在1龄幼虫和成虫头部的表达量最高;吡虫啉和噻虫嗪处理对Ldα5的表达量有不同影响,在幼虫中,吡虫啉导致Ldα5明显下调,而噻虫嗪无明显影响,在成虫中2种药剂的处理都可明显提高Ldα5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马铃薯甲虫nAChR亚基的生理功能及该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朱晓鹏,于津鹏,黄艺,雷宇苗,长孙东亭[3](2017)在《α3β2与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和β亚基不同配比的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α和β亚基不同配比形成α3β2和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敏感性的差异。方法:体外转录获得α和β亚基的cRNA,采用显微注射将3种不同配比(α∶β分别为1∶10、1∶1和10∶1)的c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受体表达情况。利用激动剂乙酰胆碱(ACh)和拮抗剂α-芋螺毒素Reg IIA(α-CTx Reg IIA)检测在3种配比条件下形成受体药理活性的差异。结果:对于α3β2 nAChR亚型,在3种配比情况下,AC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91.2μmol/L、104.4μmol/L和130.6μmol/L,α-CTx Reg II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2 nmol/L、36.4 nmol/L和42.3 nmol/L。对于α3β4 nAChR亚型,在3种配比情况下,ACh的EC50分别为44.0μmol/L、110.0μmol/L和230.0μmol/L,α-CTx Reg IIA的IC50分别为226.8 nmol/L、71.5 nmol/L和49.4 nmol/L。结论:α3和β4亚基比例的改变会导致α3β4 nAChR结构和药理活性的改变。α3和β2亚基比例的改变对α3β2 nAChR结构和活性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陈露[4](2017)在《杀虫剂抗、感烟粉虱内生菌群落和乙酰胆碱受体α3亚基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包含26个隐种(此前报道为36种生物型),尤以入侵性的B型[也被称为Middle East Asia Minor 1(MEAM1)]和Q型[也被称为Mediterranean(MED)species]在我国和其他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目前烟粉虱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近年来烟粉虱已经对许多市售常规杀虫剂,特别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为揭示内共生菌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亚基突变在烟粉虱抗性形成中的贡献,本研究选取了如下6个不同的杀虫剂抗、感烟粉虱品系进行试验:对吡虫啉敏感的品系Yuma-04-B-S,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Composite 11-B-R(抗性倍数:15600)、08-52-Q-R(抗性倍数:144500)和11-50-WFP-Q-R(抗性倍数:133800),对吡丙醚的敏感品系12-10-Gadsen-B-S,对吡丙醚的抗性品系QC-02-B-R(抗性倍数:25.43)。借助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烟粉虱B、Q两种生物型以及对保幼激素类似物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感品系间内共生菌种类及含量的差异,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Composite 11-B-R、Yuma-04-B-S这两个分别对吡虫啉的抗、感品系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亚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基因的cDNA,通过对序列差异性对比分析,揭示了抗性—共生菌—nAChR之间的的关系,结果如下:采用16S rRNA基因测技术检测了烟粉虱不同品系间内共生菌的种类及含量,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andidatus Portiera,Rickettsia和Candidatus Hamiltonella为6个品系中的共有菌属,且含量最多;对Composite 11-B-R和08-52-Q-R这两个品系所包含的OTU序列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08-52-Q-R中含有668个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489个Arthrobacter(节杆菌属)、262个Bacillus(芽孢杆菌属)、154个Wolbachia(沃尔巴克氏属)、113个Pseudomonas(铜绿假单胞菌属)、73个Sphingobium(鞘氨醇单胞菌属)、72个Rubrobacter(红色杆菌属)、53个JanThinobacterium(詹森菌属(医))、53个Sphingobium(鞘脂菌属),而这些菌属在Composite 11-B-R均未检测到;对Composite 11-B-R和11-50-WFP-Q-R这两个品系所包含的OTU序列做进行同样的对比分析,在品系11-50-WFP-Q-R中,Arthrobacte(节细菌属)、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Bacillus(芽孢杆菌属)、Sphingobium(鞘脂菌属)的含量分别为325、281、189、50,在Composite11-B-R同样未检测到以上菌属,故推测以上内共生菌可能与烟粉虱B、Q两种生物型分化有关。内共生菌Rickettsia-OTU10、Candidatus Portiera-OTU85、Candidatus Hamiltonella-OTU324、S24-7-OTU297、[Prevotella]-OTU70、Candidatus Portiera-OTU190在Composite 11-B-R中的含量依次为在Yuma-04-B-S中的17.36倍、15倍、3.51倍、3.25倍、3.18、3.0倍,它们可能与烟粉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形成有关;对12-10-Gadsen-B-S和QC-02-B-R做相同的分析,共生菌含量差异如下:Candidatus Hamiltonella-OTU7(1215倍)、Candidatus Portiera-OTU85(86.67倍)、Candidatus Portiera-OTU5(28倍)、Candidatus Portiera-OTU190(20.8倍)、Rickettsia-OTU4(倍10.95)、Rickettsia-OTU2(10.03倍),推测这几类内共生菌可能与烟粉虱对保幼激素类似物杀虫剂的抗性形成有关。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Composite 11-B-R、Yuma-04-B-S这两个分别对吡虫啉的抗、感品系的烟粉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亚基基因的cDNA,共得到3对抗、敏品系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叁对抗、感品系中,共有4处多态性碱基位点,其中A52G、G91A和G152A是抗性和部分敏感品系个体共同拥有的,属于同义突变,只有T1463C这一位点的碱基突变是抗性个体特有的,并且该位点的碱基突变引起了第488位的氨基酸由缬氨酸(Yuma-04-B-S)变为丙氨酸(Composite 11-B-R),推测这一突变可能导致了烟粉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长孙东亭,吴勇,朱晓鹏,罗素兰[5](2016)在《α-芋螺毒素TxID对亚基不同配比α3β4乙酰胆碱受体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α-芋螺毒素TxID对具有不同亚基配比组成的大鼠α3β4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阻断活性敏感性。方法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大鼠α3β4乙酰胆碱受体亚型,将其亚基α3和β4的cRNA分别以3种不同比例,即1∶1、1∶10或10∶1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形成不同亚基配比的α3β4受体,分别检测和比较α-芋螺毒素TxID对这些不同亚基配比受体的阻断活性。结果成功表达了α3和β4亚基的3个不同配比的受体,且α-芋螺毒素TxID对它们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与常规的1∶1α3β4乙酰胆碱受体相比,1∶10α3β4乙酰胆碱受体对TxID的敏感度与之接近,其活性差异在2倍以内,而10∶1α3β4乙酰胆碱受体对TxID的敏感度显着下降,其活性差异超过了5倍。结论α-芋螺毒素TxID对不同亚基配比的α3β4乙酰胆碱受体有不同的敏感性,并能反应该受体的α和β亚基不同的组成方式,这对于研究α3β4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高品,王帅,管学琼,卜春亚,师光禄[6](2015)在《朱砂叶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4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是一种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起快速反应的激动剂门控离子通道,也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此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从朱砂叶螨敏感品系中克隆了一条nAChR基因,全长为2 023bp,开放阅读框长1 635bp,编码54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Mr)为62.20kDa,等电点(pI)为5.00。根据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命名为Tcα4,提交至NCBI数据库,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KP694228。Tcα4具有nAChRα亚基典型结构特征:N端胞外结构域和C端跨膜结构域。Tcα4与二斑叶螨nAChRα4亚基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71%,与二斑叶螨其他nAChR亚基基因同源性仅在20.07%~43.16%之间,与其他昆虫nAChRα4亚基基因同源性在45.96%~56.07%之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和肩突硬蜱nAChRα4亚基基因在同一分支,与其他昆虫nAChRα4亚基基因则较远。朱砂叶螨nAChRα4亚基基因的克隆为朱砂叶螨其他nAChR亚基基因的研究及以nAChR为作用靶标的新型杀螨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谢丙堂[7](2015)在《棉铃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基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棉花、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及花卉、蔬菜的重要害虫。Bt棉大面积推广种植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压,抗性风险增加。由于棉花生长后期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下降,对叁、四代棉铃虫控制作用降低,部分年份仍需喷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尽管Bt棉广泛种植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使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有所降低,但多年来抗性监测数据表明,棉铃虫对各种传统杀虫剂抗性仍保留在一定水平。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是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第二代产品,其活性是多杀菌素的10倍,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既有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又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而且作用机理新颖,与传统农药无交互抗性,对环境友好,低毒,无残留,符合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将有利于新农药的开发利用。前期对棉铃虫幼虫经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差异表达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s,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α7亚基m RNA表达量明显上调。因此本文克隆了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基因,分析其表达谱,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简并引物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成功获得了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序列,该序列全长3632bp(Gen Bank登录号:KM884875),开放阅读框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具有半胱氨酸环受体家族的共同特征:细胞外N端和C端,四个跨膜区TM1、TM2、TM3、TM4,和一个大的胞内环;其中N端有配体结合区,有间隔13个氨基酸连接的两个半胱氨酸组成的半胱氨酸环,两个紧密相连的半胱氨酸;配体结合区和跨膜区保守性很高,胞内环变异性很大。与烟芽夜蛾的n Ach Rsα7-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00%。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昆虫的n Ach Rsα5、α6、α7亚基与脊椎动物的α7亚基近缘。对昆虫的α5、α6、α7亚基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胞内环区域有12个连续的氨基酸(RSSKSLLANVLD)完全相同,这是其它亚基没有的。表明昆虫的α5、α6、α7亚基可能具有某种类似的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对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m RNA在整个发育期、各组织间以及经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的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α7亚基m RNA在成虫表达量显着高于卵期,是卵期表达量的7.04倍;幼虫各龄期表达量较低,且无显着差异;幼虫头部表达量显着高于胸、腹部,是胸、腹部的5.42-6.04倍。经乙基多杀菌素LC60剂量处理72 h后n Ach Rsα7亚基表达量显着升高,是对照组的2.01倍。推测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可能在乙基多杀菌素毒杀棉铃虫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利用两种si RNA(si RNA001,si RNA002)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对棉铃虫3龄幼虫n Ach Rsα7亚基进行RNA干扰,通过q RT-PCR进行检测发现,72 h干扰效率分别为73.56%,66.39%,表明si RNA001干扰效果较好;si RNA001注射后对棉铃虫整个幼虫阶段体重变化没有显着影响;RNA干扰后,棉铃虫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敏感度升高,48 h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分别为36.11%,59.47%低于对照组52.78%,84.65%;72 h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分别为52.78%,65.24%低于对照组72.22%,90.18%%。表明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是乙基多杀菌素潜在的作用靶标或是靶标受体的组成亚基。本文还对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的体外表达进行了初步探索,将n Ach Rsα7亚基(c RNA)单独或是与鼠n Ach Rsβ2亚基共同以1:1的比例显微注射27.6 ng到爪蟾卵母细胞内,用乙酰胆碱刺激,通过双电极电压钳系统检测,发现都能检测到明显的电流变化,但是对同一个细胞用不同剂量刺激未能检测到连续的电流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在乙基多杀菌素毒杀棉铃虫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构建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可以进一步研究乙基多杀菌素与棉铃虫n Ach Rsα7亚基是否有相互作用以及药理特性,为以后研究n Ach Rs各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5-01)

孙辰婧,张洪亮,徐江,高洁,戚晓昆[8](2014)在《重组表达人乙酰胆碱受体α1亚基胞外域蛋白诱导大鼠重症肌无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大量正确折迭的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AChR)α1亚基N末端胞外域(ECD)蛋白诱导重症肌无力模型(EAMG)。方法用RT-PCR方法从TE671细胞中扩增出AChRα1亚基全序列,在此基础上再扩增出ECD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6b。以构建的新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pLysS,培养物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比较诱导前后蛋白表达情况。(本文来源于《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16)

李晨歌,琚阳,韩召军,姜卫华[9](2014)在《马铃薯甲虫3个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克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其时空表达量差异,为马铃薯甲虫nAChR亚基功能以及对新烟碱类药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根据马铃薯甲虫转录组数据,采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3个马铃薯甲虫nAChRα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相似性和进化树分析验证这3个基因的亲缘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马铃薯甲虫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验证并获得3条nAChRα亚基片段序列,经BLAST比对得出其分别属于nAChRα4、nAChRα7和nAChRα9亚基,进一步克隆得到这些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Ldα4、Ldα7和Ldα9。3个亚基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昆虫同源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Ldα4、Ldα7和Ldα9与赤拟谷盗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7%、89%和47%;Ldα4、Ldα7和Ldα9亚基基因在马铃薯甲虫成虫中主要集中于头部和胸部,在蛹期、幼虫和成虫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明显差异,Ldα4、Ldα7和Ldα9分别在成虫、3龄幼虫和蛹期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克隆获得的3个基因Ldα4、Ldα7和Ldα9具备nAChRα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且与赤拟谷盗的相应基因位于同一分支,进一步验证了同为鞘翅目昆虫的亲缘关系。Ldα4、Ldα7和Ldα9亚基基因在马铃薯甲虫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这些亚基基因在马铃薯甲虫的不同生长发育中发挥特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魏星[10](2013)在《褐飞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氨基酸多态性分析及与吡虫啉抗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粮食生产损失,作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吡虫啉曾一度是主要的防治药剂和当家品种,但从2005年以来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持续上升,限制了该药剂的继续使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了进一步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机制,建立有效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提高药剂的药效和合理使用方法,本文通过田间褐飞虱的抗性生物测定、室内敏感品系的诱变、吡虫啉高剂量筛选,分析筛选试虫靶标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变化,鉴定关键多态性位点,并通过外源表达分析了多态性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变化对吡虫啉敏感性的影响发现了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 β1亚基的抗性相关的功能突变位点。具体结果如下。一、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调查对2010年采自我国南宁等12个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了抗药性监测,并以室内连续饲养多年的敏感品系作为敏感基线,以改进的稻茎浸渍法作为生物测定方法。结果发现,12个田间褐飞虱种群均已对吡虫啉产生了明显的抗性,以南京等10个地区的抗性更为显着,其中南京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到了155.9倍。可见,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均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大部分地区抗性水平超过110倍,而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了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抗性发展迅速。2010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的快速上升,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尽管政府部门建议暂停吡虫啉单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但部分地区仍在大量使用;二是在越南、泰国等国家使用吡虫啉之后,抗性褐飞虱迁飞进入我国。二、田间褐飞虱nAChR β1亚基胞外区氨基酸多态性分析根据已有的褐飞虱nAChR β1亚基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褐飞虱室内敏感品系与28个不同地区的田间种群nAChR β1亚基功能区的cDNA片段,测序分析并进行序列对比。结果发现,在检测的28个地理种群中,有16个地区的种群发生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突变,并且有部分氨基酸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的褐飞虱种群中都有发生。其中K75Q和R81Q位于loop D,K188E和N189D位于loop F。这些发生在nAChR (31亚基特异性大环上的突变可能与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变化有关。叁、室内褐飞虱诱变品系nAChR (31亚基胞外区氨基酸多态性分析采取人工诱变的方法研究褐飞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胞外区基因突变。其中化学诱变采用秋水仙素浸泡,物理诱变采用紫外线辐射。经人工诱变的卵块孵化后,在叁龄时进行LC95高浓度筛选,克隆存活试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胞外区,其中经秋水仙素诱变的褐飞虱β1亚基胞外区第21位丙氨酸发生缺失,而经紫外诱变的褐飞虱β1亚基胞外区第81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该突变位于β1亚基特异性环loop D上,推测该突变可能与吡虫啉抗性有关。四、氨基酸多态性在褐飞虱对吡虫啉选择性中的影响针对田间种群和诱变种群中发现的关键位点突变,对一些地区的褐飞虱种群进行超高剂量筛选(利用3龄若虫测定LC99,再用2×LC99浓度筛选同一种群同一世代的4龄若虫)后,发现了一些多态性位点出现的频率上升。经筛选后,重庆种群R81Q,南京种群K75Q,惠州种群K188E出现频率上升。利用褐飞虱β1亚基的loopD和loopF分别替换小鼠β2亚基的对应序列,构建嵌合体亚基,并在嵌合体亚基上引入多态性位点对应的突变,构建突变亚基。将构建的突变β2亚基与褐飞虱α1亚基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共表达,分析氨基酸替换对吡虫啉敏感性的影响,发现loopD上的K75Q、R81Q和loop F上的K188E、N189D氨基酸替换均显着影响吡虫啉的激动剂效应。同时,loop F上的K188E和N189D两个氨基酸替换对吡虫啉激动剂效应的影响更为显着,这表明了在田间种群中多个氨基酸替换同时存在时,可能对吡虫啉敏感性影响更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不同国家褐飞虱田间种群和室内诱变种群nAChRs β1亚基胞外区多态性的研究,发现了多个重要的氨基酸突变,并证实这些突变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存在显着的影响。由于这些氨基酸突变在田间确实存在,因此可能代表了田间褐飞虱种群靶标不敏感性机制,进一步筛选明确田间种群主要靶标突变后,可以应用于褐飞虱对以吡虫啉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的治理和褐飞虱的综合防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在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重要的检疫性马铃薯食叶害虫。根据报道已鉴定得到该虫10个nAChR亚基,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该虫nAChR亚基的组成和其表达模式。[方法]依据马铃薯甲虫基因组数据,利用PCR和RACE技术对马铃薯甲虫的nAChR亚基基因进行克隆,通过相似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验证该基因的亲缘关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各个发育阶段及成虫头、胸、腹和吡虫啉及噻虫嗪处理的4龄幼虫和成虫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了该虫又1个nAChRα亚基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Ldα5(GenBank登录号为MF197919)。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dα5在马铃薯甲虫各个发育阶段及成虫头、胸、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量,其中在1龄幼虫和成虫头部的表达量最高;吡虫啉和噻虫嗪处理对Ldα5的表达量有不同影响,在幼虫中,吡虫啉导致Ldα5明显下调,而噻虫嗪无明显影响,在成虫中2种药剂的处理都可明显提高Ldα5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马铃薯甲虫nAChR亚基的生理功能及该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参考文献

[1].许胜杰,孙卫国,陈玉萍,王中魁,陶晓勇.人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胞外肽段的原核表达与血清学诊断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18

[2].解林杰,李莎,姜卫华.马铃薯甲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5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3].朱晓鹏,于津鹏,黄艺,雷宇苗,长孙东亭.α3β2与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和β亚基不同配比的药理活性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

[4].陈露.杀虫剂抗、感烟粉虱内生菌群落和乙酰胆碱受体α3亚基的比较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5].长孙东亭,吴勇,朱晓鹏,罗素兰.α-芋螺毒素TxID对亚基不同配比α3β4乙酰胆碱受体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6

[6].高品,王帅,管学琼,卜春亚,师光禄.朱砂叶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4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

[7].谢丙堂.棉铃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基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8].孙辰婧,张洪亮,徐江,高洁,戚晓昆.重组表达人乙酰胆碱受体α1亚基胞外域蛋白诱导大鼠重症肌无力方法[C].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9].李晨歌,琚阳,韩召军,姜卫华.马铃薯甲虫3个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

[10].魏星.褐飞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氨基酸多态性分析及与吡虫啉抗性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标签:;  ;  ;  ;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论文-许胜杰,孙卫国,陈玉萍,王中魁,陶晓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