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氧烷聚醚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

聚硅氧烷聚醚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

论文摘要

自组装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制备具有纳米/微米尺寸规则结构的功能材料的方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囊泡结构,由于独特的形态结构,在诸如药物缓释、分离等领域存在着应用及潜在应用,近十年来,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不同于常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自组装方式。嵌段共聚物的嵌段组成、嵌段比例以及各嵌段的键接方式对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都存在着影响。通过各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及调控,可以实现具有特定形态的自组装结构的制备;同时,嵌段共聚物的组成嵌段亦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需求进行相应选择。因此,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研究自1995年Eisenberg等人的报道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三甲基(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以及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出发,分别通过酸白土催化D4开环阳离子聚合以及丁基锂催化D3/F3开环阴离子聚合,制备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结构规整的双硅氢封端聚硅氧烷以及单硅氢封端聚硅氧烷。进一步通过硅氢封端聚硅氧烷与烯丙基封端聚醚的硅氢加成合成一系列窄分布,结构规整可控的二、三嵌段共聚物,分别为PDMS-b-PEO,PDMS-b-PEO-b-PDMS,PEO-b-PDMS-b-PEO,PMTFPS-b-PEO以及PMTFPS-b-PEO-b-PMTFPS。在此基础上,通过表面张力仪、质子核磁共振以及透射电镜手段对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及水溶液胶束化能力,以及水溶液自组装行为展开相应研究.概括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1、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2、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溶液胶束化能力以及自组装行为的考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工作总结如下:1.利用酸白土催化D4开环聚合,替代了常规液体酸催化,详细研究了酸白土非均相催化开环的反应规律及机理。认为,由于催化活性位共价键接于酸白土颗粒,酸白土催化体系不存在液体酸体系中游离存在的反离子,其链增长反应较液体酸简单,同时,酸白土颗粒的大空间位阻影响了活性链的增长方式,聚合产物表现出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实现了一系列具有较窄分子量分布(1.2-1.4)的双硅氢封端聚硅氧烷的绿色、可控合成。2.为达到阴离子聚合所需的“无杂”聚合环境,建立了一套真空度达到1E-3 Pa的高真空装置,并建立了基于高纯氮气净化装置的惰气保护系统以及单体,溶剂精制装置,为反应物料的精制、转移和反应提供了条件。3.D3/F3阴离子开环聚合存在严重的“反咬”及“再分布”副反应。副反应的抑制是实现聚合产物窄分布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低温、高单体浓度及低转化率有利于对“反咬”及“再分布”副反应的抑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合适的工艺条件,进行窄分布单硅氢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产物分子量分布为1.03-1.17.4.开环D3、F3分别制备得到了分子量分布为1.03-1.14,聚合度为3,6,9,12,21,30,100的单硅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分子量分布为1.10-1.17,聚合度为3,6,9,12,21的单硅氢封端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5.通过FT-IR跟踪分析,研究了Speier’s催化剂对于硅氢封端硅氧烷与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醚(PEO)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合成并纯化得到了一系列聚硅氧烷与聚氧乙烯醚构建的不同结构、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分别为PDMS-b-PEO,PDMS-b-PEO-b-PDMS,PEO-b-PDMS-b-PEO,PMTFPS-b-PEO以及PMTFPS-b-PEO-b-PMTFPS。在系列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顺利合成的基础上,第二部分工作主要针对相应表面活性、溶液胶束化能力以及溶液自组装行为展开考察与讨论,总结如下:1.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表面张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于常规表面活性剂,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能力(以CMC值表示)在受到嵌段共聚物憎水性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嵌段共聚物几何结构、以及亲水疏水嵌段结合方式影响。2.对三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对于三嵌段共聚物而言,在水溶液中实现胶束化或者在空气-水界面实现紧密堆积,需要一个分子链段的环化过程。中间嵌段为柔性疏水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比中间嵌段由亲水嵌段构建的三嵌段共聚物更易在空气-水界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表面活性。3.对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a)随着嵌段共聚物憎水链段所占比例的增加,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聚集体表现出了由“星型”胶束向“平头”胶束转变的趋势。b)随着纯水自组装体系中,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嵌段共聚物溶液出现了所谓的“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初级自组装聚集体发生二次聚集,形成具有较大尺度的二次聚集体。c)讨论了PDMS-b-PEO嵌段共聚物大复合胶束的形成过程,不同于常规理解,PDMS-b-PEO嵌段共聚物大复合胶束的形成是球状与棒状聚集体共同参与碰撞的结果,在表面能驱动下,碰撞形成的聚集体呈现球状形态。针对形成的机理,给出了合理的解释。d)嵌段共聚物在THF/H2O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形态,随着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水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从球-棒-双层结构的变化趋势。4.对PDMS-b-PEO-b-PDMS以及PEO-b-PDMS-b-PEO三嵌段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a) PDMS-b-PEO-b-PDMS三嵌段共聚物,随着嵌段共聚物溶液陈化时间的增加,其相应自组装结构更趋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形态变得更为均一。嵌段共聚物组成对于自组装形态影响的考察显示,随着中间嵌段PEO链段的增加,自组装形态发生了由球到棒再到六角囊泡结构的转变。通过影响因素的控制,本文实现了均一囊泡结构的制备。b) PEO-b-PDMS-b-PEO三嵌段共聚物,由于PEO嵌段为疏水性甲基封端,疏水性甲基存在逃离亲水性区域进入疏水核的趋势,因此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聚集体由于PEO的端基化作用,发生不同于PDMS-b-PEO-b-PDMS三嵌段共聚物的变化,小的分散的聚集体在PEO的桥联作用下,聚集形成大的聚集体.而随着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聚集体发生二次聚集,聚集体形态呈现出规律性变化。c) PEO-b-PDMS-b-PEO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自组装聚集体形态随着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从球状到椭圓状再到棒状的转变,认为,三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象对自组装聚集体的具体形态存在影响。5.对PMTFPS-b-PEO以及PMTFPS-b-PEO-b-PMTFPS嵌段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a)对于PMTFPS-b-PEO二嵌段共聚物,随着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聚集体二次聚集,发生相应的形态转变。随着嵌段组成亲水嵌段比例的增加,聚集形态表现出“星型”胶束向“平头”胶束的转变。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聚集体更趋向于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b)对于PMTFPS-b-PEO-b-PMTFPS以及PMTFPS-b-PEO嵌段共聚物,在相应的自组装行为影响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均成功制备得到了均一的囊泡结构。概括而言,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性1.以酸白土非均相催化体系,替代了常规液体酸催化体系,开环D4实现了具有较窄分子量分布的双硅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绿色、可控合成,产物分子量分布为1.2-1.4。2.考察、分析了D3、F3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优化反应条件,有效抑制了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反咬”及“再分布”副反应,实现了单硅氢封端聚硅氧烷的窄分布合成,产物分布为1.03-1.17。3.合成了新型PMTFPS-b-PEO以及PMTFPS-b-PEO-b-PMTFPS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实现了均一囊泡结构的制备。4.比较了PDMS-b-PEO-b-PDMS以及PEO-b-PDMS-b-PEO三嵌段共聚物,发现并解释了中间嵌段为柔性疏水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比中间嵌段为亲水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更高的表面活性。5.在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大复合球状胶束的形成过程中,发现了棒状聚集体的参与作用,提出了关于大复合胶束形成机理的新认识。同时,在PEO-b-PDMS-b-PEO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态调控研究中,发现并解释了新型的“球—棒”形态转变过程及机理。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线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2.2.1 自由基聚合
  • 2.2.2 阴离子聚合
  • 2.2.3 阳离子聚合
  • 2.2.4 机理转换-双官能度引发剂法
  • 2.2.5 偶合反应法
  • 2.2.6 嵌段共聚物化学修饰
  • 2.3 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
  • 2.3.1 自组装聚集体的制备
  • 2.3.2 自组装聚集体的表征
  • 2.4 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聚集体的形态控制
  • 2.4.1 两亲共聚物自组装聚集体的多形态
  • 2.4.2 聚集形态的影响因素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工作框架
  • 4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第四章 双SI-H封端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酸白土阳离子催化开环D4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
  • 4开环'>4.2.2 酸白土催化D4开环
  • 4.2.3 测试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反应影响因素
  • 4.3.2 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 4.3.3 Si-H封端大分子单体的系列合成
  • 4.4 本章小结
  • 4.5 参考文献
  • 3/F3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第五章 单SI-H封端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丁基锂引发D3/F3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及精制
  • 5.2.2 实验装置
  • 5.2.3 聚硅氧烷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 5.2.4 测试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 5.3.2 氢封端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 5.4 本章小结
  • 5.5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自组装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试剂及精制
  • 6.2.2 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的硅氢加成
  • 6.2.3 自组装聚集体的制备
  • 6.2.4 测试表征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硅氢加成催化体系适用性
  • 6.3.2 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6.3.3 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表面张力分析
  • 6.3.4 PDMS-b-PEO二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
  • 6.4 本章小结
  • 6.5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PDMS/PEO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自组装
  • 7.1 前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试剂及精制
  • 7.2.2 三嵌段共聚物的硅氢加成
  • 7.2.3 自组装聚集体制备
  • 7.2.4 测试表征方法(同上章)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7.3.2 三嵌段共聚物表面张力分析
  • 7.3.3 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自组装
  • 7.4 本章小结
  • 7.5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PMTFPS/PEO二、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自组装
  • 8.1 前言
  • 8.2 实验部分
  • 8.2.1 试剂及精制
  • 8.2.2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8.2.3 自组装聚集体制备
  • 8.2.4 测试表征方法(同上章)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8.3.2 嵌段共聚物表面张力分析
  • 8.3.3 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
  • 8.4 本章小结
  • 8.5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总结及展望
  • 9.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 9.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9.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3)
    • [2].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采用嵌段共聚物制备具有均匀孔结构的碳纤维[J]. 国际纺织导报 2020(01)
    • [3].聚脲-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4)
    • [4].外场作用下嵌段共聚物微相形态的调控[J]. 塑料工业 2017(11)
    • [5].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和硫化橡胶及其应用和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J]. 橡胶工业 2016(05)
    • [6].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J]. 人人健康 2016(20)
    • [7].溶液嵌段共聚物的相分离行为研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06)
    • [8].烯烃嵌段共聚物分子链结构非均匀性的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9(06)
    • [9].一种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9(12)
    • [10].一种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续)[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4)
    • [11].共溶剂对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性能的影响[J]. 广州化工 2020(18)
    • [12].结构明确含氟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新进展[J]. 涂料工业 2017(11)
    • [13].聚乙二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01)
    • [14].嵌段共聚物三维软受限自组装[J]. 化学进展 2018(Z1)
    • [15].用于大分子定向自组装的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18(04)
    • [16].可降解聚酯型温敏性环状嵌段共聚物的控制合成研究[J]. 功能材料 2017(05)
    • [17].棒/线两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自组装[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6)
    • [18].SBS供过于求日趋加剧[J]. 当代化工 2012(08)
    • [19].两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6)
    • [20].Dexco公司生产新型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J]. 橡胶参考资料 2009(06)
    • [21].聚乳酸-b-聚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聚乳酸/橡胶的增韧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20(03)
    • [22].表面图案诱导两嵌段共聚物形成穿孔层状结构的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12)
    • [23].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离子传导性[J]. 合成化学 2019(04)
    • [24].聚合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9)
    • [25].浙江大学朱利平小组研制出结构均一的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分离膜[J]. 膜科学与技术 2016(03)
    • [26].载羟基喜树碱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16(17)
    • [27].两嵌段共聚物在本体及溶液中的自组装[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2)
    • [28].杂臂星型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结构的计算机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7)
    • [29].掺杂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分离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09(06)
    • [30].聚酰亚胺/聚醚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  ;  

    聚硅氧烷聚醚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