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龙德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人民医院外科6573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092-02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它能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经术后精心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及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该手术。此手术本身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且接受此手术的病人多数为老年人,也就增加了手术的艰难性。通过施行该手术能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疗效肯定。我科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5岁;住院天数最短11天,最长2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病因均为股骨颈骨折,其中治愈3例,好转2例。

2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病人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病人,介绍制度、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术者的技术及国内外手术成功率。及时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解除疑惑,向病人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讲解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对他们具体的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护理计划,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通过解释,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获得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

3术前准备

术前应备皮、皮试,做好各项检查,根据医嘱给药,术前12h禁食,4h禁饮,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4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4.1基础护理

4.1.1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进入病房后立即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注意伤口出血、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1.2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两肢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4.1.3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求动作协调一致,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保持髋关节伸直,外展,旋转中立位,不能只牵拉抬动患肢。在患者床架上安装秋千式拉手,排便时让患者两手抓住秋千拉手,靠3个健肢用力,将身体吊起,待臀部离床以后,将便盆从健侧放于臀下,排便后再次吊起,取出便盆,清洁肛门。

4.1.4术后早期尽量避免翻身,7d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患者翻身。翻身时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不要只动上身,防止患肢内收、内旋。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4.1.5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2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4.2.1预防术后低血压术后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将肢体抬高,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接好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并采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

4.2.2预防褥疮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h一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4.2.3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粘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4.2.4其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年龄偏高,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经受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4.3术后肢体康复锻炼

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制定详细的术后功能训练计划,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渐由被动到主动。宜尽早开始功能训练。

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以捏拿法进行下肢肌肉和髌骨的按摩。术后第1天开始行股四头肌、臀大肌的等长舒缩练习,患肢踝关节背屈旋转运动,术后第2天练习坐位,保持髋关节屈曲﹤90°,术后第3天练习直腿抬高[2]。术后1周,摄X线片,如无特殊问题,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髋膝关节轻度屈伸练习。手握拉伸环多做上臂运动,加强上肢肌力练习,恢复上肢力量,为使用拐杖做准备。术后3周以后可以进行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半小时为宜,每天4~6次,坐时避免髋关节过屈,防髋关节脱位。视患者体质恢复情况,一般4周后可下床锻炼,由家属扶持先床边站立练习,再逐步进行手扶助力器适应性行走练习。出院后让患者掌握屈髋锻炼要领,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术侧侧卧位。每天俯卧2~3次,每次10min。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上下楼时,上楼健侧在前,下楼患侧在前。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要求患者半年内禁止下蹲、盘腿坐、跷腿、坐矮凳,髋关节不能深屈、内收、外旋,以防关节脱位。定期随访,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在锻炼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因此护士要耐心地解释,要使病人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组病例在护士的精心指导下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均能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均在术后2~3周出院。

5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指导也显得日益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由于股骨颈骨折,病人除疼痛外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入院后大多会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疗效的担忧等心理障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开导等。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锻炼,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因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及骨关节僵硬,患者的肢体功能水平只能逐渐提高,切忌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邓仁椿,洪澜,崔华明,等.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6):532~533.

[2]桑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护士进修杂志,2008,15(23):1435~1436.

标签:;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