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预应力论文-熊宇

低预应力论文-熊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预应力钢带箍,抗震性能,损伤,试验研究

低预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熊宇[1](2014)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木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柱则是此类结构类型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设计、施工方面的失误,或是危旧建筑的补强,需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足进行补偿。本文对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即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技术使用在损伤柱上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4个已产生损伤的钢筋混凝土(两个部分破坏试件和两个完全破坏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在不同损伤程度下采用横向预应力钢带箍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的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RC柱损伤程度,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采用预应力钢带箍加固损伤RC柱的抗震性能;损伤程度对预应力钢带箍加固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件的裂缝发展、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荷载退化性能和刚度退化性能等抗震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的不同程度损伤柱,柱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对于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有显着的加固效果;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使混凝土处于叁向受压状态,可对试件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起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高配箍率RC柱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不同程度损伤柱在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后,其抗震性能略低于未损伤加固柱,优于未采用加固技术的完好RC柱,加固效果明显。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约束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推算出合理的圆截面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在约束作用下损伤混凝土试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27)

王海东,周亮,邓沛航,盛旺成[2](2014)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根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约束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及2根对比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较高轴压比下加固柱的抗震性能.试验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钢带箍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约束柱和对比柱的承载力、滞回特性和延性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横向低预应力钢带箍能够有效抑制较高轴压比下约束柱斜向裂缝的发展,扩大塑性铰的范围,提高柱的变形能力,使得约束柱抗震性能得到较大程度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孙静[3](2013)在《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桥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凭借其优点,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青睐。普通碳纤维加固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且不能充分发挥碳纤维的高抗拉性能,因此众多学者提出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此加固方法在桥梁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部分成果,但由于张拉设备的限制,造成预应力碳纤维加固的实际应用性比较差,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比较少。本文遵循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的基础上提出低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方法。推导了低预应力加固方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采用体外筋反拱法对12根矩形截面简直梁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了加载历史、预应力水平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通过静载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下结论:1)无应力CFRP布加固构件未能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加载前期CFRP不发挥作用,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屈服荷载以后能抑制裂缝的发展,最终的破坏形式为剥离破坏;2)本文低应力加固CFRP布初始应变达到75810-6加固效果最佳,预应力CFRP布加固极限承载力可提高44%~61%,提高了构件的屈服荷载,有效的抑制了裂缝的开展。3)低应力加固构件的刚度有所提高,加载前期裂缝几乎不发展,提高了构件的开裂荷载,减小了挠度的增长速度。4)低应力加固构件的延性很接近原构件,能保证加固构件有很好的变形能力。5)本试验低应力加固构件的CFRP初始应变达到55110-6时,构件的破坏形式为CFRP被拉断,屈服荷载以后无明显破坏征兆,属于脆性破坏。6)验证了低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碳纤维布上所加预应力公式推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周亮[4](2013)在《低预应力钢带箍横向约束加固RC柱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种新型RC柱抗震加固方法—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展开试验研究,考察该新型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以及加固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对3根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横向约束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及2根对比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较高轴压比下采用横向预应力钢带箍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试验以轴压比和钢带箍的布置为主要参数,研究(a)在较高轴压比下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b)钢带箍的关键布置位置。通过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和延性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能有效提高较高轴压比下高配箍率RC柱的抗震性能,对于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结构或构件有着较为明显的加固效果。(2)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使混凝土处于叁向受压状态,可对试件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起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高配箍率RC柱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3)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基本不会增大被加固RC柱的初始刚度和截面尺寸,对加固前后的地震作用影响极小。(4)低预应力钢带箍能与箍筋共同工作,使二者在破坏之前充分发挥约束作用。且钢带箍应变高于箍筋应变,其发挥的约束作用更加直接有效。(5)相同轴压比条件下,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的约束柱的延性系数比对比柱提高40%左右,承载力提高超过15%。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对本文研究的试件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可知,计算所得的水平承载力和延性系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验证有限元模型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钢带箍的最佳布置方式。分析结果表明,仅在根部250mm范围内满布钢带箍可使试件达到理想的水平承载力和延性水平。这一结论也可为后续试验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05-29)

尹新生,桑艳丽,徐蕾[5](2010)在《已建砌体房屋低预应力度体外预应力砌体墙抗震加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大量存在的已建砌体房屋需进行抗震加固的课题,论文提出了新的抗震加固方案,即在砌体墙上施加横向体外预应力,形成横向预应力砖砌体墙。推导出横向预应力砖砌体结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横向预应力砖砌体墙进行抗裂、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李振宝,郝梦瑶[6](2010)在《低预应力张拉钢绞线加固RC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证实低预应力应力张拉钢绞线加固R-C梁抗弯能力的实际加固效果,我们设计了采用不同方法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破坏试验,包括碳纤维加固、粘钢加固、传统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低预应力张拉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各两根,通过和两根对比梁的抗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预应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梁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较好的约束了裂缝的发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利用这种加固方法进行受弯承载力及刚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最大裂缝的计算方法。理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设计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31)

万娟,陈应峰[7](2006)在《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结构计算理论的优缺点,结合预应力度法、荷载平衡法、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宽度法,提出适合低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宗伟,曾海川,徐家云[8](2005)在《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裂缝、挠度(本文来源于《国外建材科技》期刊2005年04期)

万娟[9](2005)在《低预应力技术及其在桥梁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加筋混凝土在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人们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人们都是在全预应力的基础上尝试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从而导致其预应力值依然很“高”,其预应力值一般为全预应力的90%-70%。而相对于“高”预应力的“低”预应力混凝土,仍处于萌芽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小溪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适合低预应力混凝土的经济实用、工艺简单、便于施工的小吨位预应力工艺技术; 以崇义义安桥为工程实例,把低预应力混凝土与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在20m 跨径、一定荷载的作用下作了全方位的对比。由于低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值较低的特点,在小溪桥中我们用φ32 的精轧螺纹钢作为预应力筋,利用电热法来张拉它。电热张拉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无摩擦损失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低预应力混凝土这种小吨位的张拉。在小溪桥中利用电热张拉预应力筋取得了较好的成功。在崇义义安桥的静载试验中,对20 米标准跨径的普通钢筋混凝土、低预应力混凝土、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控制截面的挠度,钢筋、混凝土、钢绞线的应力作了较详细的试验、分析。对叁跨的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作了详细的比较。在一定跨径、允许出现裂缝的梁中,低预应力混凝土比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更经济、合理,施工工艺可以更简单、便利、安全。随着对低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和施工工艺的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低预应力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5-04-01)

金文成[10](2001)在《略论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混凝土领域一种新的有很高开发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预应力技术。反思全预应力、“高”预应力值部分预应力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发展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本文对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并就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有关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力图推动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南公路工程》期刊2001年02期)

低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3根采用低预应力钢带箍约束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及2根对比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较高轴压比下加固柱的抗震性能.试验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钢带箍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约束柱和对比柱的承载力、滞回特性和延性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横向低预应力钢带箍能够有效抑制较高轴压比下约束柱斜向裂缝的发展,扩大塑性铰的范围,提高柱的变形能力,使得约束柱抗震性能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预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熊宇.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王海东,周亮,邓沛航,盛旺成.低预应力钢带箍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孙静.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桥的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4].周亮.低预应力钢带箍横向约束加固RC柱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尹新生,桑艳丽,徐蕾.已建砌体房屋低预应力度体外预应力砌体墙抗震加固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

[6].李振宝,郝梦瑶.低预应力张拉钢绞线加固RC梁试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7].万娟,陈应峰.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

[8].宗伟,曾海川,徐家云.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5

[9].万娟.低预应力技术及其在桥梁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0].金文成.略论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J].中南公路工程.2001

标签:;  ;  ;  ;  

低预应力论文-熊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