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辅酶NADH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病学
作者: 张琳
导师: 邬英全
关键词: 细胞,凋亡,抗氧化酶类,流式细胞术,凋亡率,死亡率,脂质过氧化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率最高,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907 年德国内科医生AloisAlzheimer 描述此病“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病变”,并以其名命名此病——阿尔茨海默病。过去认为多发生于60 岁以前,故又称为早老性痴呆,或老年前期痴呆(preseniledementia),而将60 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AD患者的智力、记忆力、感觉、定向力、推理和判断能力都产生不可逆性的退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所获资助仅次于艾滋病而排名第二。AD 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几乎包括所有国家、地区和不同的民族。随着各国老龄化的发展,总人口中超过60 岁的人口逐年增加,随之AD 的发病率也会逐年升高。该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排列在第四位。目前,美国250 万成年人中,65 岁以下约1%患AD,65 岁以上约4~6%,85 岁及以上患病率高达25%左右。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故对AD 诊治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AD 的大体病理变化为广泛的大脑萎缩,又称为弥漫性脑萎缩。病因至今未明,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明显。其主要病理学变化为老年斑(senileplaque, SP)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血管壁淀粉样蛋白沉积及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等。有研究提示,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AD 中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原因。在AD 患者脑组织SP 及脑血管沉积物中发现大量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且Aβ在SP 形成、AD 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因缺少理想的AD 模型,使其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以往的研究常常采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建立模型,虽然具有代表性和特异性,但因技术难度大,培养系统不稳定,实验周期长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已证实,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单克隆细胞系(PC12 细胞系)细胞具有神经嵴源性和神经细胞的特点,可以传代培养,生长条件稳定。故本研究采用Aβ的活性片段,即Aβ25-35诱导PC12 细胞凋亡,以建立AD 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AD 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奠定基础。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依赖的过程,可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比如放射性照射、化疗药物处理、特殊毒性蛋白生成影响、缺氧、病毒感染等等。凋亡是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系列变化的过程,凋亡的逐步进行伴随着细胞功能的逐步改变。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包括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电子传递链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Caspses 激活因子释放和Bcl-2 基因对凋亡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VEGF 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二章 tau 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章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四章 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第五章 NGF 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六章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AD 凋亡模型制作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NADH 对PC 12 细胞Aβ25-35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小结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非编码RNA miR-137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和L型钙离子通道CACNA1C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D]. 姜扬.中国医科大学2018
- [2].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改变及临床意义[D]. 张丽娜.郑州大学2018
- [3].DISC1作为线粒体自噬受体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D]. 王兆涛.南方医科大学2018
- [4].抑制环氧化物水解酶: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策略研究[D]. 胡洪海.南方医科大学2013
- [5].miR-98在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发病中的作用[D]. 胡义奎.武汉大学2015
- [6].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GWAS数据挖掘研究[D]. 孟祥莲.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 [7].阿尔茨海默病(AD)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比较及ABCA7对AD小鼠神经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D]. 李梦倩.南昌大学2017
- [8].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D]. 侯江淇.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 [9].汉族人群中Tau微管蛋白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D]. 于楠楠.青岛大学2016
- [10].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RB1和TMEM106B基因多态性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D]. 卢瑞春.青岛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氧应激、线粒体DNA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 邱小忠.第一军医大学2001
- [2].阿尔茨海默病与ERK途径和PKC及GDNF的关系[D]. 吴哲.中国医科大学2002
- [3].植物雌激素对绝经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D]. 黄艳红.第四军医大学2004
- [4].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MAPK和NMDAR表达变化的研究[D]. 商秀丽.中国医科大学2005
- [5].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机制及人参皂甙的影响[D]. 赵丽波.吉林大学2005
- [6].Aβ1-40诱导痴呆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基因表达谱差异的实验研究[D]. 姚丽芬.吉林大学2005
- [7].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分化PC12细胞氧化损伤及MCI-186保护机制的研究[D]. 于明.吉林大学2006
- [8].雷公藤单体T10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抗炎及神经营养保护作用研究[D]. 矫健.青岛大学2007
- [9].参知健脑片组分配伍对拟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 杨傲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10].海风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夏文.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