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在研究聊城八角鼓艺术形态的基础上,对其传播方式、传播现状、传播前景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以期勾勒出聊城八角鼓的传播概貌,并深入探讨聊城八角鼓传播的深层价值和理论意义。聊城八角鼓是山东聊城的一种地方曲艺。清代中叶,北京八角鼓沿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流传到聊城、临清一带,受到了当地城乡居民的喜爱。聊城八角鼓融合了当地的方言,吸收了[岭调]、[靠山调]、[马头调]等民间小曲以及河南鼓子戏中的一些曲牌,形成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曲艺种类。2006年聊城八角鼓被划入山东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聊城八角鼓的整理、挖掘以及现代传播的可行性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分五个章节对其进行详细论述:第一章以聊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简要探析聊城八角鼓的艺术形态。第二章从聊城八角鼓的形成期、聊城八角鼓的发展期、聊城八角鼓的鼎盛期到解放后的聊城八角鼓等四部分论详细述聊城八角鼓的发展及传播第三章通过口头传播、运河传播、艺人行艺的有意识传播和田间地头的传播等四种传播渠道,探析聊城八角鼓的自然传播方式。第四章进一步分析聊城八角鼓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播现状,明确聊城八角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受关注的程度。第五章通过以上几章对聊城八角鼓较为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自己对聊城八角鼓传播前景的思考及合理性建议,以期对这一古老的曲种能够得以保存和传承略尽我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