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不同来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SPF鸡组织嗜性比较的研究

两株不同来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SPF鸡组织嗜性比较的研究

论文摘要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以在鸡群中引发以呼吸道、神经系统或是肠道病变为主要症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以前普遍认为水禽对NDV不致病,即使带毒也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自1997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相继发生由NDV引起的鹅的临诊感染,特别是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已形成流行趋势。感染鹅群表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比较鹅源NDV与鸡源NDV对SPF鸡组织嗜性的差异,为证明鹅源NDV与鸡源NDV的不同提供一个佐证。鹅源NDV HLJCF04-1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进行蚀斑纯化后,随机选择5个蚀斑,扩增F基因1.5kb片断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选择序列变异最小蚀斑,接种CEF细胞获得的病毒液命名为Go/HLJCF04/05(以下简称HLJCF4)。测定其最小致死剂量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59.6h和F蛋白氨基酸裂解位点为“RRQKRF”均符合强毒特征。以103EID50/0.1mL鹅源NDVHLJCF04人工感染15日龄SPF鸡,同时建立相同感染剂量组的鸡源标准强毒株F48E9阳性对照和PBS阴性对照。在感染后48h、96h和120h,观察鸡群发病情况,随机取3只鸡剖检检查病理变化;同时取脑、哈德氏腺、气管、肺、盲肠扁桃体、法氏囊(为叙述方便,将脑、哈德氏腺、气管、肺、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按顺序称为组织器官)。应用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和荧光定量(real time)RT-PCR两种方法动态检测HLJCF04和F48E9株在组织器官中的病毒滴度。HLJCF04和F48E9感染组的SPF鸡在感染24h内发病,HLJCF04感染组在感染后90h出现死亡鸡,感染后144h全部死亡;F48E9感染组在感染后86h出现死亡鸡,在感染后120h全部死亡。从发病率、致死率与病程来看,HLJCF04与F48E9感染组的SPF鸡均为100%的发病率、100%的致死率。表明HLJCF04和F48E9株相似,对鸡有高度的致病性。而F48E9感染组SPF鸡平均死亡时间较HLJCF04组短。提示HLJCF04株的毒力比F48E9弱。在10日龄SPF鸡胚上对HLJCF04和F48E9感染后48h、96h获得的组织器官(3只鸡取相同的量混合)进行病毒分离,除HLJCF04感染组在感染后48h的病鸡脑中没有分离到病毒外,其它组织器官中均分离到病毒。通过鸡胚半数感染量和荧光定量RT-PCR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HLJCF04和F48E9感染后48h、96h、120h获得的组织器官(3只鸡取相同的量混合)中的病毒滴度进行测定。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HLJCF04和F48E9株的病毒滴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病毒的最高滴度大体出现在感染后120h。鸡胚半数感染量检测结果:HLJCF04/120h/组织器官中病毒滴度分别为106.0、105.7、108.4、109.3、1010.7、107.2EID50/0.1g;F48E9/120h/组织器官中病毒滴度分别为105.9、105.3、106.3、107.5、108.4和107.7EID50/0.1g。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HLJCF04/120h组织器官中病毒滴度分别为1.18E+05、3.00E+04、3.68E+08、4.88E+08、1.76E+09、4.14E+05拷贝数/0.1g;F48E9/120h/组织器官中病毒含量分别为1.15E+05、8.04E+03、2.12E+05、1.71E+08、2.22E+08、6.36E+06拷贝数/0.1g。总体上看,HLJCF04株在肺、气管、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中的病毒滴度比F48E9株高,在脑和哈德氏腺中比F48E9株低。通过在组织器官中的病毒株间滴度差异,反映:与鸡源NDVF48E9株是一株嗜神经型的强毒株相比,鹅源NDVHLJCF04是一株嗜内脏型且能够引起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强毒株。103EID50HLJCF04株通过点眼途径对18日龄SPF鸭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感染后鸭无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荧光定量方法对获得的脑、气管、肺和盲肠扁桃体进行病毒滴度的动态测定,在组织器官中未检测到病毒。表明此毒株对鸭不致病。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新城疫病毒研究概况
  • 1.1.1 新城疫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 1.1.2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特点
  • 1.1.3 新城疫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1.2 我国鹅源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材料
  • 2.1.2 生物制剂与主要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HLJCF04株的蚀斑纯化
  • 2.2.2 HLJCFD4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2.2.3 不同来源NDV人工感染SPF鸡
  • 2.2.4 不同来源NDV的分离鉴定
  • 2.2.5 鸡胚半数感染量方法检测不同来源NDV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2.2.6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来源NDV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2.2.7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鹅源NDV在SPF鸭组织器管中的动态分布
  • 3 实验结果
  • 3.1 HLJCF04株的纯化
  • 3.2 HLJCF04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3.2.1 HLJCF04株血凝谱
  • 3.2.2 HLJCF04株鸡胚半数感染量及最小致死量接种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3.3 不同来源NDV人工感染SPF鸡模型的建立
  • 3.3.1 临床症状
  • 3.3.2 病理变化
  • 3.4 不同来源NDV的分离鉴定
  • 3.5 鸡胚半数感染量方法检测不同来源NDV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3.6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来源NDV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3.6.1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标准品的构建
  • 3.6.2 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 3.6.3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来源NDV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3.7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鹅源NDV在SPF鸭组织器管中的动态分布
  • 4 讨论
  • 4.1 HLJCF04株的纯化
  • 4.2 HLJCF04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4.3 不同来源NDV人工感染SPF鸡模型的建立
  • 4.4 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方法
  • 4.5 不同来源NDV的分离鉴定
  • 4.6 定量检测不同来源的新城疫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动态分布
  • 4.7 鹅源NDV对SPF鸡与SPF鸭的致病性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两株不同来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SPF鸡组织嗜性比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