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神志学说的心理学意义辨析

中医藏象神志学说的心理学意义辨析

论文摘要

现代心理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需要寻求多元化的科学模式。由中医学这一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分化发展并日益繁荣起来的中医心理学,为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开辟了一条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新途径。在中医藏象学说中,五神由五脏分主,是人精神活动的核心,化生诸多心理活动,衍生出以七情为基本要素的情志结构和人格结构,由此构筑了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本文在研析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阐明三个基本观点:1、五神的本意与现代心理学理论具有互通性。五神是以认知活动为主,并且与潜意识、动机和人格具有一定关系的心理功能,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梦、心向等心理现象。其中,心主司以认知为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事物,适应环境,形成后天记忆;魂随神往来,参与心理活动,但难以为心理过程所表现,又受神、意、志的制约,其特性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本我,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类似;魄参与形成最基本的感知觉活动,是与感知觉特别是感觉相关的生理机能;意为记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忆的活动过程,包括思维、想象等,是活跃的过程性的心理活动;志为清晰深刻的长时记忆,或为定向明确的精神追求,可能包括心灵“情结”和人格因素,是一个时期固定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2、五神形成完美的心灵核心结构。诸种神志之间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结构关系,以此为基础产生丰富多彩而又复杂深奥的智力和情感活动,为人格的形成和彰显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魂得自先天,为阳中之阴;魄亦由于先天,为阴中之阳;神成于后天,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为阳中之阳;意参与所有的心理过程,是活跃的过程性的心理活动,属阳中之阳;志是人一个时期固定存在的心理活动,属阳中之阴。五神多阳而少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隐显、动静、生克、阴阳关系,这些关系的正常维系,是七情调和与心身健康的基础。3、七情是五神心灵结构的延伸。五神主要与人的认知活动、人格因素相关,而七情与人的情绪、情感活动相关。五神与七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五神是七情产生的神志基础。如果没有五神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七情。体质对情志的影响,也是通过五脏化五气主五神,五神生五志实现的;其次,体质是七情产生的物质基础。体质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气质,气质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体质基础;第三,七情通过扰动气机而对机体产生影响。我们将七情从“情志品质”和“情志过程”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不同“品质”的情志活动,以及不同的情志活动“过程”,会对机体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现代心理学关于认知与人格、情感关系的理解,与中医学对五神与七情关系的认识具有高度一致性。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构成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立论之基。通过五脏分主五神,形成了密切的形神合一关系。五神理论的科学内涵,在于其首先肯定了五脏功能协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同时肯定了生命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五神之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形神相即”的思想。以五神为代表的中医心理学诸多概念和思想,不仅是中医理论的焦点,也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析意立说的热点问题。因此,对于五神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中医学、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心理文化,亦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神
  • 1.1 “神”与“神明”的考证
  • 1.2 心之“神明”的具体属性
  • 1.3 心之“神明”的现代认知
  • 2 魂魄
  • 2.1 “魂”与“魄”的考证
  • 2.2 “魂”与“魄”的内涵辨析
  • 2.3 “魂”的现代认知
  • 2.3.1 关于魂的心理学理解
  • 2.3.2 生理病理学相关研究
  • 2.4 “魄”的现代认知
  • 2.4.1 关于魄的心理学理解
  • 2.4.2 生理病理学相关研究
  • 3 志意
  • 3.1 “志”与“意”的内涵辨析
  • 3.2 “志”与“意”的现代认知
  • 3.2.1 关于志与意的心理学理解
  • 3.2.2 生理病理学相关研究
  • 4 五神结构
  • 4.1 五神的关系
  • 4.2 五神多阳之说
  • 4.3 “神”“智”之辨
  • 5 “五神”与“七情”的关系
  • 5.1 “情志”之“志”与“五神”之“志”的区别
  • 5.2 七情释义
  • 5.2.1 喜
  • 5.2.2 怒
  • 5.2.3 思
  • 5.2.4 忧与悲
  • 5.2.5 恐与惊
  • 5.3 七情产生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 5.3.1 五神是七情产生的神志基础
  • 5.3.2 体质是七情产生的物质基础
  • 5.3.3 七情通过扰动气机对机体产生影响
  • 6 主要结论
  • 6.1 “五神”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 6.2 “五神”本意与现代心理学理论具有互通性
  • 6.3 “五神”形成完美的心灵核心结构
  • 6.4 “七情”是“五神”心灵结构的延伸
  • 6.5 关于中医心理学的几点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暨世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换届大会(2019·中国北京)会议通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01)
    • [2].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暨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换届大会(2019·中国北京)会议通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03)
    • [3].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9(08)
    • [4].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1)
    • [5].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探微[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04)
    • [6].探讨中医心理学核心竞争优势[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1)
    • [7].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02)
    • [8].中医心理学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4(S2)
    • [9].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01)
    • [10].王克勤教授的中医心理学之路[J]. 家庭中医药 2012(05)
    • [11].浅谈中医心理学疗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9)
    • [12].传统与革新: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过程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3].移动微信+翻转课堂法在中医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2)
    • [14].浅谈对中医行为疗法的认识[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3)
    • [15].《中医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21)
    • [16].中医心理学在伴发抑郁症状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2)
    • [17].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简介[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01)
    • [18].中医心理学的循证实践[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19].海峡两岸专家交流中医心理学新进展[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10)
    • [20].中医心理学社区培训系列讲座教材获好评[J]. 光明中医 2013(02)
    • [21].走近中醫心理學——访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汪卫东教授[J]. 世界中医药 2013(04)
    • [22].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征文通知[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2)
    • [23].中医心理学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09(04)
    • [24].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第五届国际睡眠医学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精神心理高峰论坛首届全国心理科创(扩)建与全科融合发展院长峰会(2018·北京)第一轮·会议通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01)
    • [25].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03)
    • [26].董湘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27].浅谈中医心理学疗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60)
    • [28].中医心理学对辨证施护的意义及作用[J]. 河北中医 2015(09)
    • [29].浅谈中医心理学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5(09)
    • [30].汪卫东:夹缝求生[J]. 中国医院院长 2012(13)

    标签:;  ;  ;  ;  ;  

    中医藏象神志学说的心理学意义辨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