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胡世福

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胡世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猕猴,Cu-IUD,出血,月经周期

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文献综述

胡世福[1](2019)在《含铜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含铜宫内节育器(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Cu-IUD)对猕猴子宫内膜的影响【目的】构建猕猴含铜宫内节育器(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Cu-IUD)置入模型,分析置器后不同月经周期猕猴宫腔液Cu~(2+)浓度、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出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及组织病理变化,为研究Cu-IUD致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成年雌性猕猴12只,其中Cu-IUD组9只,对照组3只。Cu-IUD组通过手术置入Cu-IUD(按人与动物体重剂量折算方法,以正常人体置入的宫内节育器的含铜表面积220 mm2为依据计算实验所需的材料大小),对照组仅作子宫切口处理。术后待观察到猕猴的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后,分别在下一个月经周期的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天)、增生期(月经周期第10天)和分泌期(月经周期第20天)收集两组猕猴的宫腔冲洗液、动脉血及子宫内膜组织。其中,Cu-IUD组不同月经周期各取3只猕猴,对照组不同月经周期各取1只猕猴。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FAAS)检测两组猕猴不同月经周期宫腔冲洗液中的Cu~(2+)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析子宫内膜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雌孕激素水平;RT-q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结果】FAAS结果显示Cu-IUD组不同月经周期Cu~(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月经期差异最大;HE结果显示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较对照明显,增生期和分泌期未见明显差异;ELISA结果显示Cu-IUD组不同月经周期雌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COX-2、VEGF、NOS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增生期和分泌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置入Cu-IUD后猕猴月经期宫腔液中Cu~(2+)的释放显着增加,并导致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加重及出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增高,但不影响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第二部分:Cu-IUD致猕猴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相关信号通路的初步探索【目的】研究置入Cu-IUD后子宫内膜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初步探索其参与的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分别提取Cu-IUD组和对照组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组织的RNA,进行二代高通量测序,筛选两组月经期差异表达的m R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差异m RNA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RT-q PCR对上述部分差异m RNA进行验证并筛选靶标m RNA;Western Blot对关键靶标m RNA进一步验证并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其相关的上、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探究Cu-IUD致异常出血可能涉及的通路。【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共有95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有425个,下调的有52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部分基因参与了出血损伤、Cu~(2+)代谢、组织修复等相关过程,通过RT-q PCR验证得到的靶标差异基因为:MMP1、MMP2、MMP9、MMP14、MT1A、MT1L、TGF-β1、TGF-β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MMP2、MMP9、MMP14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与RT-q PCR一致;此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中TSP1(TGF-β上游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SMAD2/3((TGF-β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u-IUD组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P65(磷酸化NF-κB,MMPs上游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IUD可显着影响子宫内膜组织中出血损伤、Cu~(2+)代谢、组织修复等相关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可能参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相关信号通路:NF-κB/MMPs(损伤通路)及TSP1/TGF-βs/SMAD2/3(修复通路)。第叁部分:NF-κB及TGF-β信号通路参与Cu-IUD致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损伤/修复的研究【目的】体外探索NF-κB及TGF-β信号通路参与Cu-IUD致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选择HEEC作为研究对象,培养液中添加Cu~(2+)进行处理,通过CCK-8法检测Cu~(2+)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确定合适的Cu~(2+)浓度,并通过划痕实验确定Cu~(2+)对HEEC损伤修复是否有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u~(2+)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中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MP1、MMP2、MMP9、TGF-β1、P-P65、P65、P-SMAD2、SMAD2、P-SMAD3、SMAD3及TPS-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在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干扰P-P65或者TGF-β1探索Cu-IUD致HEEC损伤修复的相关通路:(1)损伤通路:在Cu~(2+)处理的情况下,实验组HEEC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QNZ),Western Blot检测P-P65、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最适浓度下HEEC的损伤修复情况,(2)修复通路:在Cu~(2+)处理的情况下,实验组HEEC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细胞因子TGF-β1,Western Blot检测P-SMAD2、SMAD2、P-SMAD3、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最适浓度下HEEC的损伤修复情况。【结果】5μg/ml的Cu~(2+)处理HEEC 48小时后,细胞的增殖活力大约为对照组的50%,且划痕实验结果显示5μg/ml的Cu~(2+)处理修复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u~(2+)处理HEEC后MMP1、MMP2、MMP9、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P-SMAD2,P-SMAD3及TS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Cu~(2+)处理的情况下,添加QNZ(100 n M)后,P-P65、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HHEC的损伤修复率显着提高;添加TGF-β1(10 ng/ml)后,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HHEC的损伤修复率显着提高。【结论】Cu~(2+)可引起HHEC中MMPs、P-P65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及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且可能通过激活NF-κB/MMP9信号通路(损伤通路)及抑制TSP1/TGF-β/SMAD2/3信号通路(修复通路)从而抑制HEEC的增殖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易蓉[2](2019)在《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M号代表组,对照组为N号代表组,(M>N)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宫内节育器断裂患者,均出现了腰酸背痛、宫内瘢痕等不良事件;同时,观察组患者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中,出现一侧残留率10.18%,主体脱出率12.17%,纵臂断裂发生率11.77%,存在取器困难占7.91%,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痛、宫内妊娠、腰酸背痛等问题,手术期间存在取器困难、主体脱出,以及术后子宫出血等风险,患者应用质量不达标的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风险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陈绣瑛[3](2018)在《含铜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是一种长效、高效、可逆的避孕方法。是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避孕措施,在2.30亿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约有53.6%的妇女使用IUD。目前最常用的IUD是含铜宫内节育器(Copper-bearing intrauterine Device,Copper IUD),故本文中 IUD 均指含铜 IUD。放置 IUD 后可能出现带器妊娠、异位、异常阴道流血、脱落等不良反应。带器妊娠(带器妊娠)包括宫内妊娠和宫外孕,本文中带器妊娠均指(宫内妊娠)发生率约为每1000个妇女年1个。虽然带器妊娠的发生概率低,但是我国使用IUD基数庞大,带器妊娠的绝对数不少,带器妊娠的胚胎去留问题常常困扰妇女及临床医师。既往研究发现带器妊娠妇女蜕膜及绒毛组织中铜离子浓度增高,但增高的铜离子产生的细胞、生殖遗传毒性作用,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IUD异位是带器妊娠的叁大危险因素之一,其他两个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轻和既往IUD自然脱落史。此外,异位的IUD有导致妇女子宫穿孔、肠梗阻、盆腔包块、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临床上,IUD异位妇女50%以上无临床症状,故在IUD放置后的随访中,提供一种准确、简便、安全的辅助检查方法,能及时发现IUD异位,并且能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有效参,对于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带器妊娠对母婴健康影响以及IUD异位等相关问题。众所周知,胚胎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环境、胎盘和母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某些基因、细胞因子等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胚胎生长发育潜能,与自然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在滋养细胞的表达,贯穿妊娠全过程。HLA-G的多态性与血管的重铸过程、胚胎的早期发育、体外授精妊娠结局及正常妊娠维持相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HLA-G在滋养细胞、胎盘等部位的低水平表达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如流产、早产、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Ⅱ,IGF-Ⅱ)被称为出生前的主要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方式参与早期妊娠多个环节的调节,是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是反映胎盘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研究认为,IGF-Ⅱ表达水平下降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胚胎发育异常、胚胎停育等有关。那么,含铜IUD中的Cu2+是否影响HLA-G和IGF-Ⅱ在蜕膜及绒毛组织的表达水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既往研究认为,带器妊娠增加孕妇感染、流产、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等情况的发生概率。临床上,带器妊娠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中绝大部分在妊娠早、中期取出IUD,少部分带器妊娠直至分娩时取出。带器妊娠至妊娠晚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仍不明确,有待临床病例的积累。IUD异位是带器妊娠的叁大危险因素之一。且异位的IUD有导致子宫穿孔、肠梗阻、盆腔包块、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旦IUD异位应立即取出。临床上50%以上的IUD异位无任何临床症状,且不能通过尾丝长度排除IUD异位。目前临床上确定IUD位置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有二维超声、叁维超声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tomography,CT)等。然而,哪种辅助检查方法更准确、安全、简便和经济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针对IUD使用中的带器妊娠和IUD异位这两个问题,我们采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数据分析,从如下叁个方面进行研究:1、观察带器妊娠妇女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胚胎发育重要因子HLA-G及IGF-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含铜IUD中的Cu2+对胚胎发育分子水平的可能影响;2、分析妊娠晚期带器妊娠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带器妊娠胚胎去留问题提供理论依据;3、比较超声及CT在IUD异位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简便、安全,并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的IUD定位方法,保障使用IUD妇女的生殖健康。第一部分含铜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对蜕膜及绒毛组织中HLA-G和IGF-Ⅱ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放置含铜IUD后带器妊娠对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胚胎发育重要因子HLA-G和IGF-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放置含铜IUD带器妊娠及正常妊娠早孕期要求人工流产妇女的蜕膜及绒毛组织共54例(带器妊娠组27例,正常妊娠组27例)。采用HE染色比较蜕膜及绒毛组织镜下形态学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蜕膜及绒毛组织中HLA-G及IGF-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带器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的绒毛及蜕膜组织HE染色镜下形态学表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带器妊娠组蜕膜表达HLA-G蛋白水平(0.972±1.078)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2.34±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绒毛组织表达HLA-G蛋白水平(2.068±1.571)较正常妊娠组(1.659±1.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蜕膜组织表达IGF-Ⅱ蛋白水平(0.854±0.733)与正常妊娠组(0.616±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绒毛组织表达IGF-Ⅱ蛋白水平(1.215±1.18)较正常妊娠组(0.868±0.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带器妊娠组绒毛HLA-GmRNA表达水平(-7.524±3.34)低于正常妊娠组(-5.788±2.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蜕膜HLA-GmRNA表达水平(-6.61±2.525)较正常妊娠组(-7.73±2.005)无明显差异(P>0.05)。带器妊娠组绒毛IGF-ⅡmRNA表达水平(-6.1±1.282)较正常妊娠组(-5.824±3.017)无明显差异(P>0.05)。带器妊娠组蜕膜IGF-ⅡmRNA表达水平(-3.247±1.794)较正常妊娠组(-3.137±2.1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带器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的绒毛及蜕膜组织HE染色镜下形态学表现无明显差异。2.带器妊娠可能通过调节HLA-G翻译过程降低蜕膜HLA-G蛋白表达水平。3.带器妊娠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与蜕膜及绒毛组织中IGF-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 含铜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对孕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放置含铜IUD后带器妊娠对母体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异常的影响。方法:放置含铜IUD带器妊娠并且孕周≥28周孕妇作为带器妊娠组。收集同期入院的孕周≥28周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共收集妊娠≥28周孕妇152例(带器妊娠组76例,正常妊娠76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褥感染等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出生时IUD的位置、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情况和新生儿畸形等情况。结果:1.正常妊娠组孕妇平均年龄(31.84±5.63岁)与带器妊娠组(32.78±5.73)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平均分娩孕周38(13)周与带器妊娠组的38(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节育器平均放置时间6(19)年。2.带器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89%,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7.89%。正常妊娠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21%、9.2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带器妊娠组发生PROM的概率为38.16%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中PPROM的发生率为25%,PPROM占PROM 65.52%,PPROM 占早产 79.17%(19/24)。正常妊娠组中 PPROM 的发生率为7.89%,PPROM占早产33.33%(6/18)。PPROM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PROM和PPROM的发生与IUD位置及IUD使用时间均无相关性。4.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098.95±701.40g)与带器妊娠组(2883.45±808.86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妊娠组新生儿窒息、宫内感染、低出生体重、畸形等的发生概率较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带器妊娠至孕晚期未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发生概率。2.带器妊娠发生PROM和PPROM概率明显增加。3.带器妊娠无明显增加孕晚期新生儿窒息、宫内感染、低出生体重、畸形等的发生概率。第叁部分 超声及X线断层扫描技术在含铜宫内节育器异位中的诊断价值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及CT在含铜IUD异位中的诊断价值。寻找一种准确、简便、安全、并能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有效参考的IUD定位检查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因超声检查或取器失败怀疑含铜IUD异位住院的病例。比较经宫腔镜、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含铜IUD异位患者的CT及超声的检查结果,明确超声及CT在含铜IUD异位中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采用配对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叁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对IUD异位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6%和64.8%。叁维超声对IUD异位的诊断优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2.叁维超声和CT诊断IUD部分异位的灵敏度分别为82.91%和83.76%,IUD完全异位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和100%,IUD宫外异位的灵敏度分别66.67%和100%。CT和叁维超声对IUD部分异位、完全异位和宫外异位诊断的正确率差别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1.叁维超声对IUD异位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2.叁维超声与CT在IUD异位中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有风芝,靳艳玲,韩宁,张仪,程国梅[4](2018)在《含铜宫内节育器与继发不孕病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避孕与妇女继发不孕病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来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00例已婚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既往是否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避孕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育龄妇女的各项临床指标和不孕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的时间平均为(54.91±3.02)个月,两组继发不孕原因相比,输卵管因素(分别为43.8%、39.8%)、男方因素(分别为20.2%、21.4%)、排卵障碍(分别为19.2%、22.4%)、卵巢储备下降(分别为9.9%、8.5%)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因素是造成宫内节育器避孕后育龄妇女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其他还包括男方因素、排卵障碍、卵巢储备下降及不明原因不孕。通过本次大样本的研究表明,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避孕与育龄妇女继发不孕病因间无明显相关性,含铜宫内节育器不增加妇女继发不孕的发生,可作为我国育龄妇女的安全避孕方式。(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郑慧玲[5](2018)在《活性r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对妇女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活性r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对妇女避孕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节育妇女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元宫型节育器,观察组采用活性r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随访2年中发现,观察组妊娠率为5.0%(1/20)略低于对照组的10.0%(2/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3/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5)。结论活性r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在有避孕需求的女性中使用避孕效果较高,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戚美香[6](2017)在《米非司酮、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叁种紧急避孕方式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米非司酮、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叁种紧急避孕方式在临床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需要紧急避孕措施进行避孕的240例女性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为叁组,每组80例;以传统的含铜宫内节育器组为对照组,米非司酮组为实验A组,左炔诺孕酮组为实验B组。对叁组紧急避孕方式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紧急避孕效果方面,对照组为98.75%,实验A组为97.50%,实验B组为98.75%,叁组之间进行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为16.25%,实验A组为15.00%,实验B组为17.5.0%,叁组之间进行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的临床对比分析发现,与传统的紧急避孕措施含铜宫内节育器相比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两种避孕药物在紧急避孕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都表现较好,但对身体的影响较传统的含铜宫内节育器相比较大,具体紧急避孕措施可根据自身意愿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7年19期)

吴东丽[7](2016)在《含铜宫内节育器与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含铜宫内节育器与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需采取紧急避孕措施的156例女性,根据紧急避孕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8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B组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对比观察两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意外妊娠率为1.28%,B组无意外妊娠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预期妊娠数与其实际妊娠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铜宫内节育器及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方案可根据患者意愿及身体状况决定。(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杨月华,许豪勤,孙志明,张敏[8](2016)在《38例含铜宫内节育器过敏反应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所致过敏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对有关宫内节育器的过敏反应个案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含铜宫内节育器相关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首次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中,既往有过敏史者易发生,与宫内节育器铜表面积大小或形状无关。多发生在计生机构或妇保机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并可出现生殖系统特有的症状。如果判断为过敏反应,仅需取出宫内节育器短时间内即可痊愈。结论临床医生在放置IUD前需仔细询问使用者过敏史,同时备好抢救药品,掌握处理过敏性休克的技术。此外,在诊疗时如遇到类似过敏症状尤其是久治不愈时,需考虑到IUD所致过敏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6年06期)

许萍[9](2016)在《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需要紧急避孕妇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避孕时限、避孕效果和月经紊乱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诊疗时间、腰腹痛等并发症方面优于观察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将含铜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避孕时间范围大、效果好、适应症广,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操作较口服左炔诺孕酮麻烦,不适合用于未婚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王高玲[10](2016)在《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含铜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与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安康市岚皋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妇科门诊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546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73例。A组置入LNG-IUS,B组置入Cu-IUD。观察两组避孕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避孕失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量增多、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经量减少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位或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与Cu-IUD的避孕效果相当,但LNG-IUS的避孕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M号代表组,对照组为N号代表组,(M>N)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宫内节育器断裂患者,均出现了腰酸背痛、宫内瘢痕等不良事件;同时,观察组患者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中,出现一侧残留率10.18%,主体脱出率12.17%,纵臂断裂发生率11.77%,存在取器困难占7.91%,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痛、宫内妊娠、腰酸背痛等问题,手术期间存在取器困难、主体脱出,以及术后子宫出血等风险,患者应用质量不达标的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风险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参考文献

[1].胡世福.含铜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易蓉.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3].陈绣瑛.含铜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

[4].有风芝,靳艳玲,韩宁,张仪,程国梅.含铜宫内节育器与继发不孕病因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8

[5].郑慧玲.活性r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对妇女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6].戚美香.米非司酮、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叁种紧急避孕方式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

[7].吴东丽.含铜宫内节育器与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

[8].杨月华,许豪勤,孙志明,张敏.38例含铜宫内节育器过敏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6

[9].许萍.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左炔诺孕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10].王高玲.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含铜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

标签:;  ;  ;  ;  

含铜宫内节育器论文-胡世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