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才会由知而行议论文
2022-11-13阅读(618)
问: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 答: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问:关于诚信的议论文800字左右
- 答:楼上的大哥 看看我的吧
你知道“诚”么?不要捧起字典,向我复述那躯壳一般空洞的解释。显然,“诚”就是诚实,亦或是诚恳。
有人说啊,“言必行,行必果。”“行必果”呢尚且先不深究,但大家都知道,说过的话,理应兑现!
是什么让曾子狠下心来兑现妻子的一句戏言?是什么让曾子坚毅地持起刀,向那头猪挥去?是诚!还记得他对妻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孩子尚且不懂事,要跟我们学习。你这样做,不就是教他不诚实么?”可见,在他的眼中,人最应该拥有的,莫过于一颗诚实的心。
不禁又想到记忆深处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一个卖笔的小男孩急于为客人找零,被车撞死,临死前手里仍紧紧攥着那找零的六便士,托弟弟交还给客户。
有人可以为了金钱,为了生命,丧失自己做人的本性,而这个卖笔的小男孩,他完全有机会侥幸一次,不为客户找零,而是用那些钱买些自己心仪的东西。退一万步讲,在他即将丢失性命的瞬间,何必心心念念着那句要找零归还的承诺呢?你看到诚了么?就仅仅只看到了诚么?为了找零而不惜舍弃生命,这其中是否夹杂了男孩满腔的诚恳。
如果没有诚恳,刘备怎么会三顾茅庐,又怎么会拥有人生的那段辉煌。
但终究诚实是前提呵,没有诚实,何来诚恳?!固然,更不可能做到讲信用。
“诚信”“诚信”信与诚是分不开的啊!信也有多种解释:“信誉“信用”,但两者间不论哪个,都建立在诚的基础之上。小到做生意,大到做人,都与“诚信”二字息息相关。
“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由此便不难想到那个说过三次“狼来了”的孩子,人们为什么没有去救他,我想,只因他不诚信,他失去了人本质的一种纯朴。
人如船只诚如帆,没帆的船会迷失方向,没有诚信的人生同样会令人迷惘。朋友,生命承可贵,诚信价更高,不是么?
要知道,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问: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钱而不花,不知其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