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教育时效性的重要保障——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的变革、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和复杂性理论的审视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这一关涉教育理论和实践走向的问题。本研究从一个宏观的背景入手,首先梳理了知识、科学、学科和课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作为学科和课程的基础,“知识”“科学”有非常广博的内涵和外延,确定“知识”“科学”的标准成为第一要务。历史上关于知识和科学的定义、概念多种多样,分别从日常理解的知识、学术视野中的知识两个角度探讨了知识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划界标准。将知识、科学、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整体的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六章:第一章首先对知识、科学、学科、课程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借用石中英先生关于知识型的概念,详细探讨了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历史脉络。第三章对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理论基础通过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理论、学科规训制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并且分析了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的特征:深刻性与全面性的统一、相对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层次性、阶段性等。第四章分析了与课程分化与综合密切相关的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弥合问题,探寻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宏阔背景。第四章对中国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和分析,高中文理分合讨论、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是和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三个实践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课程的分化与综合问题的复杂性,引入复杂性理论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须。第五章以复杂性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并进一步明确,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分化应该坚持,综合应该慎重,教学改革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理论上,课程的分化与综合与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对课程有影响,这是无法忽略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课程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课程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尤其是伴随着信息社会到来,知识的丰富程度前所未有的增加,有限的课程内容和无限的学科知识的矛盾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课程的独立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专家在不断的抉择,在学科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艰难的判断,希望能够找寻到必要的平衡点,这个过程需要复杂性思维的指导。同时,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本身的关系也需要复杂性的看待,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交替出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亦此亦彼”、交织出现。全面和深刻的统一是课程分化与综合始终要掌握的必要张力的最佳平衡点。理论上如果不能够厘清,必将会陷入实践的泥淖。实践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认真分析课程分化与综合的制约因素。首先,认真审视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既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是需要宽厚的“基础”作为必要的支撑。同时,我们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一般人才,这些人才只要掌握必要的“基础”即可,大量的需要专门知识,一定要避免“教育过度”:其次,全面衡量我国目前课程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学科发展在古代是混沌的综合学科,课程也随之以模糊的大综合课程为主,这种课程样态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目前我国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分化的基础上继续强调综合,带来的后果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的;最后,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要顾及到社会舆论的认可程度和相应的软硬件制约。课程综合化有其合理性,反映了人们对全面发展的美好追求,但这种追求的实现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当社会舆论一边倒的反对时,其推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各种软硬件设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课程的综合化也是空话一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引入复杂性理论并不是为教育找到了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人类认识的尽头,但是复杂性理论确实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解决课程分化与综合的最佳指导理论。当然,复杂性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静止的,这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是我们时刻都需要警醒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取消文理分科为突破口[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02)
- [2].警惕过早分科之“殇”[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1(06)
- [3].取消文理分科后考生入学机会变化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4].文理分科有违教育本质[J]. 中国人才 2015(01)
- [5].文理分科史[J]. 视野 2020(06)
- [6].愿我们都有背水一战的勇气[J]. 求学 2020(29)
- [7].高中阶段文理分科问题探讨[J]. 地理教育 2013(S1)
- [8].博弈论视角下的高中“文理分科”探析[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02)
- [9].高中阶段不宜实行文理分科[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09(09)
- [10].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博弈[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09(09)
- [11].文理分科的四大弊端[J]. 教师博览 2009(01)
- [12].“文理分科”不是教改的“靶心”[J]. 成才之路 2009(04)
- [13].文理分科不是问题[J]. 甘肃教育 2009(06)
- [14].我支持取消文理分科[J]. 内蒙古教育 2009(07)
- [15].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之我见[J]. 内蒙古教育 2009(07)
- [16].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J]. 内蒙古教育 2009(07)
- [17].跳出框框看文理分科[J]. 成才之路 2009(10)
- [18].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J]. 江西教育 2009(10)
- [19].也谈高中取消文理分科[J]. 中国教师 2009(08)
- [20].从新课程观看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1)
- [21].文理分科不应“文理分家”[J]. 成才之路 2009(15)
- [22].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历史变迁——谈“钟摆式”前进[J]. 文教资料 2016(07)
- [23].基于文理分科前夕地理学情的调查分析[J]. 地理教育 2014(03)
- [24].建议取消高考文理分科[J]. 教师博览 2014(01)
- [25].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J]. 考试研究 2009(02)
- [26].浅析“高中文理分科”[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01)
- [27].跨越时差,清澈的梦在等候[J]. 快乐阅读 2016(23)
- [28].一年[J]. 美文(下半月) 2017(03)
- [29].文理书剑恩仇路[J]. 求学 2016(45)
- [30].本期话题:文理分科,我有话说[J]. 作文通讯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