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脑出血恢复阶段,西医除康复治疗外,尚缺乏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治疗的前提是正确辨证。本研究拟对脑出血恢复阶段的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能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正确性,为发挥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恢复阶段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选246例病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黄如训编订的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1],并结合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据病后时间分为: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晚期、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五期。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分为:轻、中、重三型。同时按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2],《病位证素特征》[3]辨证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六个病性证素和心、肝、脾、肺、肾、经络、脑(神)、大肠、胃九个病位证素。结果:1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风证的出现率在整个恢复阶段处于较低水平,并逐渐下降,以恢复早期(26.39%)的出现率最高,至慢性恢复期(7.32%)最低。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火热证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恢复早期的61.11%下降至后遗症期的38.46%,痰证的出现率各期均较高,并由恢复早期的81.94%逐渐下降至后遗症期的61.54%。火证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痰证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的出现率由恢复早期的30.56%逐渐上升至后遗症期的61.54%,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恢复晚期与恢复早期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气虚证的出现率由恢复早期的29.17%逐渐上升至后遗症期的76.92%,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分别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差异显著p<0.01;恢复晚期与恢复早期、后遗症期比较也有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低水平,在20.83%-38.46%之间,各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经络的出现率始终较高,在83.33%至100 %之间,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晚期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肝的出现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恢复早期的44.44%逐渐降至后遗症期的26.92%。神的出现率在26.92%-37.5%之间。脾的出现率由恢复早期的11.11%逐渐升至后遗症期的34.62%,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p<0.05。肾的出现率由恢复早期的13.89%逐渐升至后遗症期的46.15%,后遗症期、慢性恢复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心、肺、大肠、胃的出现率各期均较低。3脑出血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恢复早期风证的出现率在中重型较高,与轻型比较p<0.01;恢复中期,恢复晚期,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中重型与轻型在六种病性证候分布上并无统计学差异。4脑出血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恢复早期肝的出现率在中重型较高,与轻型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恢复中期,恢复晚期,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轻型与中重型在九种病性证候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5证候组合在脑出血恢复阶段各期,证候组合均以三证(35.38%-65.38%)和二证(23.08%-46.34%)为主,单证(3.85%-10.77%)及四证(7.69%-14.29%)比率较低,各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性、病位证素存在一定关系:恢复早期病性证素以火证和痰证为主,病位证素以肝,神,经络为主;随着病情恢复血瘀和气虚证逐渐成为主要病性证候,而脾、肾、和经络成为主要的病位证候。因此,西医的分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时参考。2脑出血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性,病位证素的关系:中重型患者,在恢复早期风病性证候,与肝病位证候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轻型;因此,脑出血恢复早期的病情分型也可作为中医辨证时参考。3脑出血恢复阶段各期的证候组合复杂,辨证时需综合考虑才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出血的中医研究现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年人脑血管病后遗症期褥疮临床护理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14(02)
    • [2].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营养状况调查[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9)
    • [3].膏方在中风病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运用思路[J]. 江苏中医药 2011(10)
    • [4].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08)
    • [5].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治疗新模式研究[J]. 广西医学 2008(09)
    • [6].恩再适联合通心络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肢麻疼痛的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 2010(06)
    • [7].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9)
    • [8].脑中风后遗症期头昏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3)
    • [9].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间疗法 2014(05)
    • [10].脑卒中后遗症期家庭康复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36)
    • [11].社区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09(01)
    • [12].从脾论治中风后遗症期发微[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2)
    • [13].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瘫痪对偏瘫侧和健侧肢体骨密度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1)
    • [14].医养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10)
    • [15].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06)
    • [16].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12)
    • [17].中医介入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04)
    • [18].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05)
    • [19].中医介入治疗中风证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 2010(20)
    • [20].关于后遗症编码问题的讨论[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02)
    • [21].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亲属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 激光杂志 2011(03)
    • [22].近年中国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20)
    • [23].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 [24].针刺合并中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抑郁症25例[J]. 中医杂志 2009(04)
    • [25].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甘肃中医 2010(06)
    • [26].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脑梗死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02)
    • [27].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素追踪成像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期的初步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9(10)
    • [28].肌力对脑卒中健患侧血压的影响[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29].毛绒玩具在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手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05)
    • [30].从虚从瘀(补虚通络法)论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12)

    标签:;  ;  ;  ;  ;  

    脑出血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