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马启西宗教思想与西道堂的社会实践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宗教学
作者: 张明芳
导师: 金云峰
关键词: 马启西宗教思想,西道堂,社会实践
文献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存在而发展的。宗教适应社会存在的关系,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中介环节的协调作用来实现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旧城的一个新型宗教公社。它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为宗旨,创建大家庭宗教公社,共同生产生活,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注重社会实践,产生了独特的西道堂大家庭组织形式和“西道堂”社会文化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的变革,西道堂大家庭组织形式解体,西道堂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西道堂发扬传统,维护民族团结,热心公益事业,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自身传统特点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路子。西道堂百年发展历史是伊斯兰教适应中国社会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缩影。本文通过对马启西宗教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大家庭组织的形成以及西道堂百年历史发展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对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历史借鉴。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一、马启西及西道堂的创建
(一) 西道堂创建前后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
(二) 马启西宗教社会思想
1、马启西及西道堂大家庭的创建
2、马启西的宗教社会思想
3、马启西宗教社会思想渊源
(三) 西道堂大家庭的组织结构及宗旨
二、历史上西道堂大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西道堂商业经济方面的活动
(二) 西道堂在农、林、牧、副方面的经营
(三) 西道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四) 西道堂在社会政治方面的交往
(五) 西道堂在民族关系方面的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西道堂的适应和大家庭的解体
四、改革开放以来西道堂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新时期西道堂的特点
(二) 重建商业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 发扬重教传统,提高教民素质
(四) 重视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环境
(五)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尽国民之责
五、马启西宗教思想与西道堂的社会实践的启示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考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8-06-13
参考文献
- [1].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思想[D]. 尹禄.青岛科技大学2015
- [2].威廉·詹姆斯宗教思想研究[D]. 刘军.西北大学2016
- [3].梁漱溟宗教思想研究[D]. 司张浩.陕西师范大学2014
- [4].汉武帝宗教思想研究[D]. 武冠宇.山西大学2013
- [5].《五部六册》的宗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D]. 赵国鑫.山西大学2011
- [6].马相伯的宗教思想[D]. 谢丽莎.西北大学2011
- [7].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中国化的历程[D]. 刘业才.河北师范大学2009
- [8].魏源宗教思想研究[D]. 李志威.河北师范大学2012
- [9].休谟宗教思想研究[D]. 邓义林.云南大学2016
- [10].论康德的宗教哲学[D]. 刘尚励.安徽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宗教背景下穆斯林经济活动研究[D]. 刘斐.南京理工大学2007
- [2].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研究[D]. 马忠云.西北民族大学2007
- [3].青海地区嘎迪林耶杨门门宦的历史与现状调研[D]. 杨国萍.西北民族大学2005
- [4].传统经堂教育中新兴“女学”的个案研究[D]. 杨梅.西北民族大学2007
- [5].马万福宗教思想探析[D]. 马晓旭.西北民族大学2007
- [6].青海海西州蒙古族村落宗教信仰现状调查[D]. 权平.西北民族大学2005
- [7].回族村落的民俗控制研究[D]. 田宗凌.西北民族大学2007
- [8].宁夏同心回族妇女生育习俗及其变迁研究[D]. 马莉.西北民族大学2007
- [9].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研究(1889-1949)[D]. 马景.西北民族大学2006
- [10].论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吸收与运用[D]. 吴艳华.石河子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