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进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进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经性途径感染HIV的CD4+T细胞≤350个/μl未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特点,评价影响AIDS发病快慢的宿主遗传学、病毒学因素。[方法1:筛选对象来自我国“十一五”HIV/AIDS抗病毒治疗队列一(即初治患者)以及协和医院门诊HIV/AIDS随访队列。入选标准:1)年龄18-65岁;2)ELISA检测HIV-1抗体阳性并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确认;3)经性途径感染;4)确诊HIV抗体阳性的时间明确;5)可能的HIV感染时间相对明确:6)CD4+T细胞均已下降至350个/μI以下;7)未接受过HAART治疗。排除标准:1)处于急性期;2)混合其他途径感染的可能。根据患者从HIV血清学转换至进展为AIDS发病的时间(T),将T≤5年,定义为快速进展者(Rapid progressors, RP); T>5年定义为非快速进展者(Non-rapid progressors, NRP)。评估影响AIDS不同疾病进展者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性途径方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HIV病毒载量)。提取患者全血DNA基因组,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 PCR-SBT)检测,分析HIV/AIDS患者HLA-A、HLA-B、HLA-C、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比较RP组和NRP组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评价影响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进展的HLA多态性差异。按近似1:1比例从两个不同的疾病进展组中共选择35例有基线点冻存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HIV-RNA,通过RT-PCR对ENV基因的V3-V4区、gag区、pol区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利用Contig Express软件、Bioedit 7.0软件、美国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网站上的HIV databases、RIP程序、Mega5.0软件、geno2pheno[coreceptor]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病毒亚型鉴定、计算基因离散率、进行细胞嗜性预测,以比较不同疾病进展组的病毒学差异。[结果]:1、282例中国经性途径感染HIV且CD4+T细胞已下降至350个/μl以下未治疗患者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趋势快,下降至CD4+T细胞≤350个/μl的中位时间为3.46年(95%Cl:3.19~3.74),至AIDS发病的中位时间为3.40年(95%Cl:2.88-3.93)。2、该人群中RP占69.1%,RP和NRP的中位发病时间分别为2.43年(95%Cl:2.22~2.64)、6.84年(95%CI:6.43~7.24)。3、男男性接触者是经性途径感染HIV的主要人群,也是促进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RR=1.732,95% Cl:1.360~2.205,P:0.000).4、270例中国以汉族为主、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未治疗患者HLA分子等位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其中HLA-A*02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危险性因素(OR=1.797,95% Cl:1.128~2.862,P=0.014).而HLA-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延缓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OR=0.379,95% Cl:0.157~0.914, P=0.031).5、35例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患者具有不同的病毒亚型,以CRF01 AE为主(占51.4%),在RP组和NRP组分布无差异。15例北京CRF01-AE亚型患者,RP组和NRP组在HIV-1毒株ENV基因的V4区组内基因离散率变化趋势不同于其他片段。32例患者HIV-1细胞嗜性预测以CCR5为主(占78.1%),C×CR4与是否为RP组无关,但均出现在CD4+T-200个/μl的患者体内。[结论]:该研究首次提出中国经性途径感染HIV且CD4+T细胞已下降至350个/μl以下未治疗患者在HIV感染后疾病进展趋势快的特点。提出男男性接触、HLA-A*02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危险性因素,HLA-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延缓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病毒学机制。对评估中国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AIDS发病趋势,揭示HIV不同进展者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指导HIV感染者的疾病监控、提供潜在干预治疗手段、指导疫苗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部分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导向性途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2)
    • [2].故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现象浅析[J]. 中医学报 2016(05)
    • [3].浙江省舟山市异性性途径感染HIV-1亚型及传播特征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11)
    • [4].陕南民居转型发展设计适宜性途径初探[J]. 山西建筑 2011(12)
    • [5].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途径[J]. 文学教育(中) 2011(10)
    • [6].论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实践性途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12(02)
    • [7].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性途径[J]. 山西青年 2019(04)
    • [8].试析常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中的难题解决的有效性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
    • [9].方便提供安全套对预防HIV经性传播的效果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12)
    • [10].广东省2015-2016年新报告HIV/AIDS病人异性性途径传播方式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11)
    • [11].职业类别对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10)
    • [12].性途径HIV感染人群的心理特征及生活质量[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4)
    • [13].深圳市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0)
    • [14].高速止停缓冲器机理探究[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04)
    • [15].试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体制性途径——以IT行业的改革为例[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24)
    • [16].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07)
    • [17].改善学生学习投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归结性途径[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8].胶原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J]. 皮革与化工 2009(03)
    • [19].河南省2011年报告性途径感染HIV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1)
    • [20].系统论视野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9)
    • [21].2000~2018年菏泽市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9(10)
    • [22].澜沧县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高危行为状况分析[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06)
    • [23].江西省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异性性途径感染方式及影响因素[J]. 应用预防医学 2017(03)
    • [24].我国招商引资的创新性途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21)
    • [25].玉溪市不同途径感染的HIV/AIDS死亡和生存情况比较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10)
    • [26].试论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难点与途径[J]. 中医药文化 2010(01)
    • [27].理性情绪疗法对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2(09)
    • [28].湖北省艾滋病传播模式改变情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5)
    • [29].KIR基因多态性与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02)
    • [30].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6)

    标签:;  ;  ;  ;  ;  

    中国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进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