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模型论文-闫军,姚代祯,周志霞

电力机车模型论文-闫军,姚代祯,周志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机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优化模型

电力机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闫军,姚代祯,周志霞[1](2019)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电力机车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最小为优化最终目标,以相关的机械结构参数及相关电气参数为优化对象,以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微分方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以后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生产实际,为电力机车能更平稳安全的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军,姚代祯,周志霞[2](2019)在《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电力机车的结构及其机电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微分方程组。通过Park变换把叁相定子绕组下的方程组转变为d-q轴两相绕组方程组;利用Matlab求解该方程组得到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用机电动力学综合考虑了系统的机械部分与电磁部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了机电耦合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问题。(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刘哲,贾秀芳[3](2015)在《SS_(6B)型电力机车仿真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S6B型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搭建一种适用于电能质量谐波问题研究的仿真模型。首先,对机车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机车的牵引特性以及整流回路电压与整流电路触发角的关系,构造数学模型。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建立机车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自定义模块实现不同工作状态转化的控制策略。通过与实际统计值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智能电网》期刊2015年09期)

苟格[4](2014)在《电力机车流动系统智能控制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静止无功率补偿控制算法存在电力机车限定稳态预测上存在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限定稳态预测误差电力机车轮动系统无功率补偿控制模型,在常规的静止无功率补偿基础上加一个跟踪误差的积分项,限定稳态预测误差,补偿轮动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设计限定初始状态非线性取代积分控制律,克服常规控制模型在到达阶段不具有鲁棒性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限定稳态预测误差电力机车轮动控制模型有较好的削弱稳态误差和抑制抖振特性,机车摇摆幅度较小,能有效控制电力机车的姿态平衡,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能,在电力机车智能控制设计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黄亮[5](2014)在《基于UG的电力机车模型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机车升级换代快,产品设计周期短已经成为现代铁路运输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通用CAD设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生产设计的需要。大量相似模型的设计,机车产品的标准化、参数化设计,产品模型数据的管理,促使具有参数化设计与模型数据管理综合系统需求的产生。本课题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影响机车模型设计效率和模型数据管理的多种因素,通过叁维CAD产品解决方案UG(Unigraphics NX)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电力机车模型数据管理系统的思想。首先对电力机车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确定产品模型的设计流程,然后,利用参数化设计理论、在UG设计平台的基础上采用UG二次开发技术以及标准件建库方法来构建系统。为了进一步获取UG二次开发的完整实施方案,在用户界面设计以及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作了许多实践。根据机车整车模型数据设计的要求,确定了叁层C/S系统结构的总体框架,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了功能子模块,同时针对这些模块所涉及的相关关键技术,如参数化模型及模型库的构建技术,模型属性存储和材料库的构建技术,模型数据与PDM系统同步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参数化模型及模型库的构建技术采用图形模板零件来驱动尺寸特征来实现模型的参数化设计,通过结合企业的生产需求开发模型文件的属性、材料的输入,并储存到模型文件中,同时通过对NXManager的接口获取实现PDM系统与NX客户化自定义数据的互访。本系统为用户适合于企业的定制式UG交互界面,界面符合产品设计流程,设计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设计参数,便可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管理。该系统的实现,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繁重工作,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后续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同时该系统的建立对铁路行业其他车型产品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4-01)

[6](2013)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模型亮相京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模型亮相京城展示,该车型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设计最大载客量约600人。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过自动控制手段使车体与轨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悬浮间隙约为1厘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有专家指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采用悬浮架抱轨运行,没有脱轨风险,具有爬坡能力强、低碳环保、电磁辐射小于家电产品等优势。(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3年12期)

刘文俊,刘丽娟[7](2012)在《电力机车LCC(寿命周期费用)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产品LCC的相关定义,阐述了产品LCC分析的意义,重点论述了电力机车寿命周期阶段LCC模型的产品结构分解和费用目录分解及某和谐型机车LCC的应用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2年05期)

田钰笙,姜齐荣,田旭[8](2012)在《基于概率谐波电流源的交流电力机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大量实测数据,采用一种改进的最大熵法分析了交流机车负荷谐波的分布特性,并在PSCAD仿真平台上搭建了交流电力机车的等效电流源模型。电流源基波分量以叁电平四象限整流桥模拟,用于仿真机车负荷的冲击性以及不对称性对电网的影响。谐波分量则利用MATLAB接口模块实现了概率谐波电流源,考虑了谐波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由于谐波电流源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故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黄盈[9](2011)在《抗蛇行油行减振器的非线性服役模型及其对电力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力机车及其所配置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抗蛇行油压减振器的非线性服役模型及其对电力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单阻尼或者Maxwell模型,本文提出了包括等效串联刚度元件、微小安装运行间隙元件和粘性阻尼元件在内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在服役状态下的非线性概念模型,并以此概念为指导,又建立了抗蛇行油压减振器详细的非线性参数化服役模型;基于台架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鲁棒性,并研究了各种服役参数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对电力机车进行了数学建模和多体动力学建模研究,并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所建立的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抗蛇行油压减振器的服役参数对电力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等效串联刚度和安装运行间隙量对机车临界速度有显着的影响,对平稳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曲线通过性能几乎无影响。本文所提出的服役模型概念以及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可用于铁道车辆油压减振器本身的优化设计和机车车辆悬挂系统的动态设计,并建议在工程维护中制定有关标准,以有效控制减振器等效串联刚度和安装运行间隙量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1-06-09)

宋丹,刘明光,李娜,张纪伟[10](2010)在《SS4型电力机车计算机仿真模型建立及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SCAD仿真软件对韶山Ⅳ型电力机车(SS4)的运动过程建立动态仿真模型,提出了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的谐波电流计算方法。并以AT牵引变电所为算例,带入机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各次谐波电流分量及其谐波含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本方法及模型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10期)

电力机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述了电力机车的结构及其机电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微分方程组。通过Park变换把叁相定子绕组下的方程组转变为d-q轴两相绕组方程组;利用Matlab求解该方程组得到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用机电动力学综合考虑了系统的机械部分与电磁部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了机电耦合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机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闫军,姚代祯,周志霞.电力机车传动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的优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闫军,姚代祯,周志霞.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高技术通讯.2019

[3].刘哲,贾秀芳.SS_(6B)型电力机车仿真模型分析[J].智能电网.2015

[4].苟格.电力机车流动系统智能控制模型设计[J].科技通报.2014

[5].黄亮.基于UG的电力机车模型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

[6]..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模型亮相京城[J].机电一体化.2013

[7].刘文俊,刘丽娟.电力机车LCC(寿命周期费用)模型研究及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2

[8].田钰笙,姜齐荣,田旭.基于概率谐波电流源的交流电力机车模型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

[9].黄盈.抗蛇行油行减振器的非线性服役模型及其对电力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

[10].宋丹,刘明光,李娜,张纪伟.SS4型电力机车计算机仿真模型建立及谐波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10

标签:;  ;  ;  ;  

电力机车模型论文-闫军,姚代祯,周志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