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乳酸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新兴材料,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皮革等工业中,由于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生产量的增加,对于乳酸需求也越来越多。本论文主要围绕甘油发酵生产乳酸工艺的一些探索性问题展开研究。从土壤中筛选获得8株能够在有氧条件下转化甘油生产乳酸的野生菌株。其中,菌株AC-521可高效利用甘油生产乳酸,经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其属于大肠埃希氏菌,命名为Escherichia coli AC-521,作为后续研究用菌株。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初始甘油70 g/L,酵母粉4 g/L,蛋白胨7 g/L,(NH4)2SO4 10 g/L,K2HPO4 2.5 g/L。通过摇床发酵实验,菌体最佳生长温度为37℃,种龄为12 h,接种量为1%,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6.5。通过批次发酵实验,得到菌株E.coli AC-521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发酵温度、pH、搅拌速度和通风量分别为42℃、6.5、350 r/min和2 L/min。为了得到更高的乳酸生产强度和乳酸浓度,利用该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条件的5 L发酵罐批次补料发酵实验表明:该菌株发酵88 h后,乳酸产量可达到83.6 g/L,平均生产强度为0.95 g/L·h,得率为0.89 mol/mol甘油。最后,研究了利用不同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中所副产物粗甘油对E.coli AC-521发酵生产乳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均能直接应用于乳酸的发酵,菌株E.coli AC-521表现了很好的工业利用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高效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甘油提供了新思路,为将来实现生物柴油和乳酸耦联生产,降低乳酸工业化生产成本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柴油排放性能的研究[J]. 润滑油与燃料 2009(Z3)
- [2].生物柴油橡胶相容性研究[J]. 润滑油与燃料 2009(Z2)
- [3].生物柴油清净性能的研究[J]. 润滑油与燃料 2010(Z1)
- [4].微波循环辐射辅助制备生物柴油反应器及工艺的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1)
- [5].制革厂生产的生物柴油原料预处理和工艺建模[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6].林业生物柴油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浅谈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23)
- [8].国内外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发展情况与分析[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9(02)
- [9].生物柴油(菜籽油)与柴油的喷雾燃烧特性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9(08)
- [10].国内外生物柴油发展现状[J]. 现代化工 2019(10)
- [11].全球生物柴油强制使用状况及启示[J]. 石油商技 2019(05)
- [12].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柴油中的磷含量[J]. 分析科学学报 2018(01)
- [13].新兴柴油替代品——棕榈油甲酯作为生物柴油[J]. 中国林业产业 2017(03)
- [14].生物柴油销售[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4)
- [15].生物柴油的研究意义及原料[J]. 科技风 2018(19)
- [16].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广东化工 2018(12)
- [17].浅谈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12)
- [18].生物柴油产品国家标准最新修订解读[J]. 石油商技 2018(04)
- [19].巴西政府鼓励提高生物柴油的自愿掺和比[J]. 世界农业 2018(09)
- [20].“非粮”木本生物柴油新资源开发及生物柴油特性的比较分析[J]. 中国油脂 2016(12)
- [21].车用生物柴油的应用与发展趋向分析[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10)
- [22].降凝剂与溶剂复配对生物柴油冷凝过程的影响[J]. 有色金属设计 2016(04)
- [23].高奇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制出凝点为-40℃生物柴油[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3)
- [24].“非粮”木本生物柴油的研究热点与进展[J]. 现代化工 2017(05)
- [25].生物柴油两项行业标准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J]. 中国油脂 2017(06)
- [26].改善稻米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J]. 中国油脂 2017(07)
- [27].小型单缸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排放性能研究[J]. 内江科技 2017(06)
- [28].氟化钾改性水滑石催化合成新型生物柴油[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9].浅谈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J]. 中国高新区 2017(23)
- [30].微生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5(06)